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先先  沈济篷  赵久悦 《吉林地质》2020,39(1):66-68,78
吉林省集安市马蹄沟晶质石墨矿位于吉林省集安市财源乡马蹄沟一带,文章对该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认为赋存于古元古界集安群荒岔沟组的晶质石墨与硼铁建造、含磷透辉石建造、铀-稀土建造等相应矿床均属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浆热液作用的层控矿床,马蹄沟晶质石墨矿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总结该地区晶质石墨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宋天锐 《中国地质》2007,34(2):315-323
笔者是在“五国编图项目”(中国、俄罗斯、哈萨斯坦、蒙古国、韩国)的中国北方磷矿床资料研究基础之上完成本论文的。中国北方磷矿床分为“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三大类型。沉积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晚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磷质来源以海洋生物磷为主;沉积变质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中元古代,磷质来源以火山磷质为主,也可能有生物磷质参与;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都包含陆地风化迁入盆地中的磷成分;岩浆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海西期和加里东期的超镁铁岩浆岩,多与铁、钒、钛成为成矿系列。沉积型磷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和塔里木地块北缘应重视,而沉积变质型在华北地台北缘有远景;岩浆型则主要勘查超镁铁岩系列。  相似文献   

3.
祁连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系统分析区内成矿条件和区域成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海相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变质(包括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含喷气-沉积型)、构造蚀变岩型等是该区的主攻矿床类型。通过对祁连成矿带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野外调研和室内的再研究,共圈定69处成矿远景区,其中A类5处,B类23处、C类41处。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地质找矿成果,优选出铜、金、铅、锌、钨远景区16处,作为今后矿产资源评价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4.
湘南西部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丰富.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认为内生金属矿的形成受一定的沉积建造、地质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呈规律性分布.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组合特征,可划分3个成矿系列,即与1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银成矿系列,与S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铅锌铜银成矿系列和沉积改造型铁锰铅锌成矿系列.最后,以区内地质成矿规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已知矿产分布等为依据,建立找矿标志,提出找矿靶区,指出每个靶区的主攻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分析区内成矿条件和区域成矿特征基础上,提出火山沉积变质型、海相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热液型、海底喷气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火山热液沉积变质型为主攻矿床类型.通过对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圈定了铁、铜、铅锌、金、银、硼等8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山西省繁峙县宏达铁矿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晰了五台群柏枝岩组是火山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的赋存特点,探讨了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标志层和区域构造特征及环境古地理与沉积旋回都是指示深部隐伏矿体成矿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夕卡岩的多成因性及夕卡岩型矿床找矿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夕卡岩和夕卡岩矿床的多成因性已得到研究工作的证实。结合国内外的各种成因观点,将夕卡岩成因归纳为5种:①热液交代型(包括接触交代型和层控交代型);②岩浆型;③喷流沉积型;④变质型;⑤多因复成型。在对不同类型成因的夕卡岩矿床进行找矿评价时,要结合不同类型夕卡岩的特点,开展成矿构造、矿物学及岩石学方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甘肃白石头沟石墨矿位于阿尔金南缘敦煌地块,赋存于前寒武纪敦煌岩群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之中,目前圈定矿体33条,主要矿体2条。作为研究白石头沟石墨矿理想地层的敦煌岩群,是一套以变质碎屑沉积岩和变质基性岩为主的变质岩浆杂岩。本文从矿床角度出发,立足于区域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对白石头沟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及矿体特征、组合样化学分析、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并归纳区域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白石头沟石墨矿可分为大理岩型和石英片岩型两种类型,是古元古代经历区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变质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碎屑沉积岩类的原岩(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本身,成矿环境为古老活动大陆边缘。找矿标志具有特定层位、岩性、矿化及物探特征。  相似文献   

9.
层控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成因;含铜石英脉型矿床为热液充填成因.根据成矿控制因素和找矿标志,对大宝山地区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划分,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七里村石墨矿含矿岩系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类型及品级等,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矿区主要有两点找矿标志:第一,在露头区直接寻找含石墨的变质岩;第二,在覆盖区根据地球物理电法的测量成果于高激化、低阻异常区进行工程揭露。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石墨矿石,工业类型为晶质石墨矿石。  相似文献   

11.
物探技术在工程勘察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概述了在一些典型工程勘察项目中应用物探方法的技术、组合、作用、成果及认识。  相似文献   

12.
赣南矽卡岩型白钨银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春华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40-444
赣南矽卡岩型白钨矿床常常共、伴生着独立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研究该类型银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银成矿问题,探索区内银矿的找矿及白钨矿矿山的综合评价工作将有利于改善区内钨锡矿山所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坪宝矿田找矿信息标志及有效找矿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各项资料表明,在坪宝矿田已知矿床的边,深部寻找“黄沙坪式”铅锌矿仍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侧重对区内控矿地质条件和各种找矿信息标志作较系统的分析,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就矿找矿,综合找矿和靶区验证等有效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是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的必然需要。本章结合地质找矿的实践、学习、思考、研究经历,从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和成矿研究等不同方面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找矿工作是以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创新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对地质找矿信息的收集、提取、研究,建立区域成矿模型、综合找矿模型、矿产勘查模型和矿床模型,在解剖成矿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矿床,实现找矿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丁毅  吴文盛  侯征  陈雄  吴云霞 《地质论评》2020,66(6):1531-1535
地质经济学关注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勘查经费使用的有效性,是使科研的成果更有意义、更具创新性、找矿更具有针对性。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体是世界上分布较少和较难寻找的岩体,但地质学家却做了大量的和深入的研究。从消化全球科学研究成果、建立金刚石矿勘查靶区、利用指示矿物追踪、消除干扰体,进而用多种手段确定靶位,建立了一套科研成果用于找矿的行之有效的步骤,进行每一个步骤时都要考虑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本文讨论地质经济学在寻找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全过程中的应用,抛砖引玉,认为地质经济学应当贯穿在科研和找矿的各个方面。本文还对中国寻找金刚石矿的远景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褐铁矿在地表风化岩石中好辨认,常与金和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关系密切。这对于我们寻找上述各类矿床可以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NNE向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着湘南桂北地区铀矿分布及铀矿水地球化学环境,本通过总结湘南桂北地区铀矿地质,铀矿水地球化学特征,提高该区地质-水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及其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9.
对内蒙古陶来托钼多金属勘查区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信息的提取来评价矿区找矿潜力。结果表明,陶来托钼多金属矿是一个以斑岩型钼矿为主的勘查区,发现了斑岩型钼矿床及多处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化)点。成矿岩体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控矿构造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斑岩型钼矿化区与环状激电异常和环状磁异常对应性较好,显示出中低视极化率异常为矿致异常的特征。1∶5万化探异常元素由钼矿化区至铅锌银矿化区表现出Mo、W—Ag、Pb、Zn的侧向分带特征。根据综合找矿信息提取及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建立,指出区内钼矿找矿潜力较大,并预测钼矿区北西侧为热液脉型铅锌银矿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化工矿产地质》2020,42(2):188-19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地勘单位企业文化随着地勘行业体制机制转变及改革发展而产生和变化。"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是地勘人的文化基因。中国地勘单位的特殊地位也决定着目前地勘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新时代建设地勘文化,应着力于坚持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优良传统,贯彻以人为本,在四个层面统筹推进,不断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