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卫兴 《地理教学》2021,(10):18-21,4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将问题式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将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融入到地理学习过程中,以"设疑—解疑—质(释)疑"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将建构主义作为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从"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反思—应用迁移"等教学环节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梁颖思  冯桂萍 《地理教学》2021,(23):33-36,41
本文以"巴西"为例,阐明了在"研学后教"升级版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有效设计"研学问题链"是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构建了以"研学问题链"为核心的深度学习路径,并探讨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地理问题链的优化设计路径,提出了深度学习下初中地理问题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秦欣  董锡 《地理教学》2021,(20):31-3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例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区域背景,基于"抵制新疆棉花"事件进行情境创设,建立合作探究式课堂.课堂教学中,通过转换空间尺度的分析设问,激发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同时,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课标要求,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智、客观、科学地看待问题,突显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斯琪  杨光 《地理教学》2021,(13):33-36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决策,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新能力.相比社会环境,学生更熟悉校园环境,校园内也有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这为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更为安全、可行的可能.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校园植物"为主题,提出问题驱动、产品导向、过程进阶推动的地理项目式学习策略,为设计地理项目式学习提供新思路,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虞文君 《地理教学》2021,(18):33-35
新时代背景下地理课堂的教学更多关注真实情境下,整合意义关联的地理问题链,通过利于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新人教版"喀斯特地貌"一课教学处理为例,从深度学习视角,提出"情境·问题"教学有效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2021年起,福建等八省实施"3+1+2"新高考方案,高考方式进入选择模式,地理学科面临试卷结构、命题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与主题式学习路径被广泛引入课堂,如何应对这种切换并实现教学策略的转变,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蕾 《地理教学》2021,(21):42-45
优质的讲评课除了教师的主导外,还须体现学生在课堂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1]"世界咖啡"模式是让不同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的人进行多轮深度汇谈,产生更有远见的洞察力.文章以广州市2021年高三二模考试T18为例把"世界咖啡"模式实践于讲评课,让学生针对暴露的问题在小组内主动设疑、交流互动,小组间不断延伸、思维建模,把隐性思维显性化,从而真正破除已有的思维、认知误区,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讲评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基本理念,尝试在地理等值线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研究,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活化教材,活化课堂的目的;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合作和应用等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文芬 《地理教学》2021,(12):41-43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知觉和环境的整合,提倡身心融合的认知方式.初中地理教学常囿于传统教学状态,教学双方都期待改革.本文从现状出发提出初中地理"沉浸式教学"的策略,即变纯粹大脑认知为身心投入的体验式理念;利用互动式学习促师生身心融合的生成性学习;创设情境式教学加强身心体验;提出驱动式问题激发学生潜能;开放式评价构建具身观现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创设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是一种着力于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指向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思维发展活动。本节课选择浙江塘栖作为区域背景,由浅入深地分析材料,建立合作探究式课堂。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行为动词,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新课标学科课程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毛其凯 《地理教学》2021,(17):23-27
上海市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实现深度学习,学历案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学历案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分析,以情境问题为载体,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目标,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供学生深度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实现有效学习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中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发现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本文以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一节为例,运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发现学习中主动思考、动手验证、探究分析,形成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但发现式教学模式花费的课堂时间长且学生水平与参与度存在差异,导致学习效果也不同,本文针对出现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建议,为发现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常规课堂,可以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项目式学习发挥“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创中学”的优势,常规课堂弥补项目式学习中学科知识不系统等局限。本文以“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案例,阐述了以项目式学习重构教材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以及项目式学习融入常规课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项目式学习以创设情境为过程,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本文立足地理新高考,通过探析一组经典真题,以代表区域为载体、以农作物为主题、以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为项目,重点探讨依托农业的主题情境创设的优化意义及策略,深度开展项目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打造真正的地理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6.
刘宇桦 《地理教学》2022,(8):27-29+51
课堂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热力环流”一课的课堂活动为例,分析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以思政价值为引领,以富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地理学科内容作为载体和抓手,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支撑,以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升地理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堂思政教育的基本路径有: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思政价值引领;对接区域发展理念,创设主题情境;问题驱动,引领协同探究;多维度评价,凸显实践和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是一个侧重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自主或合作建构形成新经验、不断提升学科素养能力的过程。基于素养本位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的、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框架,选取真实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思维冲突,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自我探究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小先生引领”等途径,逐步形成地理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方法,并运用已建构的思维方法解决具体地理情境问题。形成深度学习“问—究—思—创”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构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杰 《地理教学》2021,(22):31-34,23
本设计以高二等级考学生为授课对象,基于深度学习的要求,借鉴主题式项目化学习设计思路,围绕主题"陆地水"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水体与水循环、径流与径流量、水利开发与水害防治等,着力于陆地水的环境成因与环境意义分析,落脚于人水和谐的水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20.
杨家蕊 《地理教学》2021,(12):38-40,51
结构化思维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知识的内化有直接影响,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碎片化"的获取趋势在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培育.本文以新教材中易混淆的"沟谷"和"河谷"的辨析为知识基础,进行结构化拆解与贯通,并尝试将其运用于"流水地貌"的教学案例设计,以增强课堂中对学生地理结构化思维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