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春芬 《地理学报》1995,50(6):91-496
本文首先指出5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发展滞缓的问题所在,结合实例,阐述6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研究中关于空间关系与空间组织、功能区和优化地域组合的研究进展,认为现阶段区域地理学的前沿在向区际联系的研究方向转移。区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从特定区域的独特性,转向地域分异,现阶段又在上述基础上向区际联系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地理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自1954年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创立以来,经济地理学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转换阶段。在起步阶段,区位理论和区域经济地理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发展阶段,主要是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地域构造论和地域经济论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在转换阶段,主要是引进欧美经济地理学的最新成果,经济空间系统论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日本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人文化的背景下,在研究方法论上和研究内容上均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为如下五个转变:①重新构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从“地域构造论”向“经济空间系统论”的转换;②扩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将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等纳入研究视野,从狭义的经济地理学向广义的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转换;③从地方尺度向全球尺度研究的转换;④从物质的生产和流动的空间过程及空间结构向非物质方面的转换;⑤从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向注重和欧美经济地理学前沿研究领域相接轨的转变。日本经济地理学发展变化与最新研究动态对于同样处于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才  刘曙光 《地理科学》1998,18(5):393-400
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因素,探讨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主线,主要分支理论以及学科理论框架等理论建设问题。文章提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同为学科理论基础;阐述了经济地域条件与要素的区别与联系;强调经济地域结构-功能研究与经济地域类型分析评价;在已有经济地域系统类型基础上提出地缘经济地域系统。在学科建设的原则中强调学科间交叉渗透与自主发展并重,指出本学科与区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兴盛时期始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进入历史以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体系、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与具体的大小城镇。其重要的实践领域则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特别是70年代中期借助于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复兴,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文地理的复苏,中国历史地理学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历史城镇地理学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已经开始从以往单个城镇的历史地理研究向区域城镇地理研究方向发展,但是断代性质的区域城镇地理研究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理论和方法有待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14年4月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吴宏岐教授新著《明清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互动研究》,选取明清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29  
郑度 《地理研究》1998,17(1):4-9
地理学素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并已形成区域学派。根据综合地理学或统一地理学的观点,区域研究是体现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重要层次和有效途径。探讨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地理学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和总结。从地理学角度看,可以认为抓住典型区域研究,深化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是与国际接轨、连接全球的桥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当包含地理学的区域性,其研究与实施也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可以相信,在理论深化和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区域研究仍将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也有着开展相关专题综合研究工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复杂性空间规律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范畴。现代意义的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发展研究始于50年代,城市群体化现象大规模出现,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二战前的启蒙发展、二战后-60年代的初步发展、70-80年代的丰富深化、90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50多年来城市群空间研究领域不断深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范式不断丰富,呈现多视角、多层次、多尺度,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上文章着重对国外大都市区、都市带等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空间组织与结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相似文献   

8.
公司地理是60年代初出现的工业地理学研究领域。7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一些地理学家的重视,在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框架已初步形成。本文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体会,对公司地理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作以初步分析。一、工业地理学的发展与公司地理公司地理的出现是工业地理学发展的产物。而工业地理学的发展和公司地理的出现均与工业本身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书名编 /著者定价简  介地理学与地理学家[英 ]R.J约翰斯顿著 2 5.0 0 系统介绍了二战至 90年代初英美人文地理学思想的最新发展 ,该书风靡欧美 ,曾 4次再版。1 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陆大道薛凤旋等著 59.0 0中国学术界关于区域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客观总结了中国宏观区域发展政策的得失 ,对 90年代各地区的发展状态进行了科学分类 ,从区域角度分析评价了各地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的作用。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 2 0 .40系统阐述了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城市地域的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镇化趋势 ,城市形成发展的基本原理 ,城市体系的结构 ,及城市体…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民经济,是当今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研究作为地理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最前沿,无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80年代以来,地理学理论化与数量化运动,驱散了笼罩在国内地理学界上空“地理学危机感”的阴云;新的历史时期区域研究问题的大量涌现,又给地理学前景带来了无限生机。这两股力量的作用,使得地理学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鼎盛时期,地理学界无不欢欣鼓舞。但是,一些地理学者却又感到,在“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更深一层的危机,那就是地理学的研究脱离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换句话说,区域研究的成果或区域规划成果,在指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已由原来的单一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历史发展时期。商品的流通已成为促进区域商品生产、满足市场消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研究和划分按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自然形成的商业经济地理区域;是地理科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地域是商品经济活动的载体,科学地划分不同层次商品经济区域,它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工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着重从区域与综合角度,研究各种工业布局的因素与特点和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组合(地域工业综合体)的形成、发展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解区域产业动态的重要视角,主要关注产业或产品的终端产出。技能关联在技术关联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劳动力地理学中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技能的研究,尝试从劳动力视角揭示知识结构以及区域能力。系统梳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围绕概念及测度、微观机制、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同时,探讨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总体上看,技能关联与技术关联揭示了区域经济空间演化的不同角度,均能反映区域知识数量与质量,技能关联视角一方面有助于解释区域就业技能结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从劳动力技能视角细化了关联性的来源,是现有技术关联研究良好的补充与拓展。因技能关联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研究潜力,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技能关联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18,73(5):986-986
正区域发展研究是以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为主,同时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该领域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地域范畴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域空间结构。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均衡,也更强调发展过程的整体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渐进性。经济地理学发挥学科交叉特点,吸纳相关学科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丰富了  相似文献   

15.
1 第一阶段 50年代前,中国地理学比较重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研究,作为地理学有关自然方面通论研究的自然地理学,被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的汇编,并且被认为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入门基础课。50年代中国受苏联严格区分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影响,促进了自然地理学的独立发展。当时北京大学地理系的年青助教特别认为:要发展自然地理学,必须有广泛的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6.
对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异进行记载和描述,是地理学最古老的传统。赫特纳(A.Hettner)强调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域分异的科学。哈特向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有关区域地理学若干问題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容 《地理研究》1982,1(4):45-52
区域地理学在地理学史上长期居重要地位,但是五十年代以后一度衰落.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特点.区域地理学综合研究赋予区域某种同一性和独特性的相互联系的地理要素.实践中有大量综合性课题涉及区域地理问题,区域地理学应该重新得到重视. 旧的区域地理学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应当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改造区域地理学.必须(1)坚持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2)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核心;(3)以论题研究为主要形式;(4)应用计量方法,建立多种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以促进区域地理研究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陈传康 《地理学报》1994,49(3):226-235
现代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地体”与“地象”的区域特征和地域分异的时空发展规律。以食品和菜肴为“地体”,与餐饮有关的文化作为“地象”出发,本文通过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异、菜系的形成,中国四大菜系的比较研究,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和地域分化的时空发展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区域发展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 包括发展阶段理论、均衡增长理论、不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后概述了70 年代以来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最后前瞻了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研究进展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廉亚楠  赵浩 《地理学报》2022,77(6):1299-1319
1980年以来,因研究内容和空间治理重点不同,京津冀、京津唐、环渤海、大渤海等区域名称与区域范围多次变动。作为中国最早开展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区域,越来越受到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城乡规划等多学科关注。本文基于学术论文和专著、具有影响的科研项目,对1980年以来京津冀及相关区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论。归纳起来,研究对象区域经历了“京津唐(塘)—大(环)渤海—京津冀”的变化过程。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面向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为主的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研究规模有限;20世纪90年代拓展到大(环)渤海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展经济贸易科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21世纪前10年,回归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科学和城市规划科学大规模介入的融合研究;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学科区域综合研究。其间,中央政府在该区域开展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包括20世纪80年代京津唐国土规划和90年代环渤海经济协作区规划,21世纪前10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区域研究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在显著增强空间规划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发展,推动了人和自然相互间强烈作用状态下区域复杂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