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随着现代农业科学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农业生产与地质背景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农学家和地质地理工作者应用地质学的某些原理和工作方法研究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他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农业生产力布局、优势资源的强化开发、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矿物饲料、矿物肥料的利用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改革施实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地质学、农学、经济学、生态学、经济地理学和技术科学间的相互渗透、结合与交叉,孕育了农业地质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生产对矿产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床学又称之为矿床地质学、经济地质学,是地质科学发展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发展我国地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矿床的研究,分析各个矿床的特征、成因、时空分布等。本文重点探究矿床成因的基本模型,阐述地质时-空边界成矿的普遍性,并针对成矿机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贤蓬 《西部资源》2017,(2):135-135
勘察技术是运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便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勘探方法的选择,同时也便于为工程建设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论证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对建筑场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本文简析了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内容,并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板块学说与均变论王建华(福建师范大学管理学系)自从赫顿、赖尔建立近代地质学以来,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历史的角度看,均交论对地质科学的发展曾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破除地球表面静止不变的早期观念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对于改善农业灌溉、开发水资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基础地质调查对整个工程地质建设质量和安全性等关系密切。本文立足于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现状,探究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措施,为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地质学会是一个历史悠久、颇有影响的学会,自1958年成立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长期以来,内蒙古地质学会积极组织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在开展学术交流、地质普及、科技咨询、举荐和培养科技人才、为政府和会员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先进学会的光荣称号。内蒙古地质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召开之际,我国地质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预示着地质工作的又一个春天,具有里程碑意义。蓬勃发展的地质事业,也必将为地质学会的工作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广阔的空间,学会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建设稳定推进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地质勘测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地质测量工作是地质勘测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整个施工的顺利开展。本文从地质测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阐述了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探究了高效开展地质测量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提高地质测量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26日,金秋笼罩的赤峰市迎来了来自全球各地的200余名华人地质学家,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和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这里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孙文盛委托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在大会上致辞并指出:“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学在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质科学本身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和辉煌的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注册地质师资格认证工作开展以来,内蒙古地质学会秘书处接到许多咨询函及电话了解有关情况,在此关于此项工作有关问题给予解答。中国注册地质师资格认证工作的起因2001年12月,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陈龙生向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弭力反映了香港注册地质师的情况,香港的注册地质师资格只有经过伦敦皇家地质学会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合法执业资格,从事与地质工程有关的工作。这种情况是在香港回归前由英国制订的,但回归祖国后仍旧这样,实在令许多香港地质界同仁感到耻辱。陈会长代表香港地质界希望中国地质学会尽快建立中国的注册地质师制度,并…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农业,单靠传统的耕植和经费投入是不够的,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农业地质的产生可大大促进农业科技化的发展进程。本文根据有关方面的资料,就农业地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谈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农学与地学的学者们商榷。一、地质与农业之关系要说地质与农业的联系,可追溯到很早以前,在粗放式的生产条件下,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农作物生长与地质环境中发展之于地质环境的依赖性。简而言之,地质营力或者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质环境,随之…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黎 《热带地理》2004,24(1):23-27
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区,近年来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的发展受耕地锐减、环境污染、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等因素的制约.为适应城市化的要求和发挥地域优势,本区农业必须持续发展,为此应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商品化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保护农业用地和生态环境,建立农业产业化保障体系,做好农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湖南农业目前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现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维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湖南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湖南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生态危机突出地表现在5个方面:水资源失调、农用化肥使用过量、农产品质量低劣、水土流失和城市工业污染严重。在深入分析这些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8条对策: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和生态设计,加强科普宣传,培养生态农业典型,施用生态肥,完善生态税制,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强化检测,推行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物安全,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末,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4.
常州市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为长江流域传统农业生产大市的常州,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通过对常州市水质、土壤、空气、声等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结合该地各农业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同特点,提出如要从根本上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对此作了新的布局规划;此外,还指出完善环境管理和改善生产技术也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两个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邱国锋  张正栋 《热带地理》2001,21(2):173-177,182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认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 现代生产 现代经营管理 现代科技 现代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耦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生”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出发,对现代沟道农业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方向、典型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为系统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结论:(1)沟道农业是乡村地域系统的重要功能类型,具有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其可持续发展应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协同解决土壤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功能农业,通过“3C”模式,即农业自身内循环、农业外循环、基于农业多功能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生产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和城乡功能互补。(3)创新推广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农业结构调整带动模式、特色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和土地流转规模生产模式,有助于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4)拓展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化“理论-实践”贯通式研究,探索建立涵盖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政策制度支撑等内容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保障体...  相似文献   

17.
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及干旱区实践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SARD)提出的背景及其概念,结合干旱区实例介绍,阐述了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刘彦随  冯巍仑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20,75(10):2029-2046
农业地理学是农业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农业地理工程是地理学与工程学交叉研究在现代农业与乡村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应用。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人地系统科学的创新发展,区域农业基础建设的科技需求日益旺盛,农业地理工程试验成为农业工程技术研发和农田系统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农业地理工程的科学内涵、试验原理与技术方法,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开展了地理工程试验研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策探讨。结果表明:① 农业地理工程试验主要包括针对特定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发展问题的水土配置、土层复配、大田试验、生态防护、地理空间分析与监测,旨在探明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康农业生态系统营造的水土气生资源要素耦合规律,建立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与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② 农业生态系统试验主要包括沟道边坡防护方式、健康农田系统结构、作物与土壤匹配关系、耕地投入产出经济分析,通过开展土地改良、作物优选交互试验和田间试种,揭示新造地“作土关系”耦合机理与优化调控途径。③ 作土关系优化调控是工程试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作物优选、土体结构改良、地形—作物优选、土壤质量改良、土壤—作物优选、效益—作物优选6个阶段。④ 农业地理工程技术应用的核心任务是深化贯通综合研究、揭示微观耦合机理、建立工程试验范式,其应用路径主要体现在时间维、空间维与逻辑维三个维度。新时期农业地理工程试验与示范应用,有利于丰富农业地理学前沿理论与方法论,对于推进地理工程化研究和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尹东 《山地学报》2005,23(3):348-352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分析并提出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各垂直气候层中农业各部门的优先发展顺序,为山区大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侯光炯院士从事土壤学研究70余年,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紫色土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很多令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他独树一帜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土壤生物-热力学理论,在发展我国独自的土壤学理论研究上有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