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持续农业及其中国态势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蔡运龙 Smit  B 《地理学报》1995,50(2):97-106
农业是发生在生物-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技术这三重环境内各种过程的综合体,因此农业的持续性也可归纳为生态、经济、社会三重定义。持续农业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地方和区域尺度上就是生态农业,在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则更注意食物及其分配问题,据此,本文分析了中国持续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具有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建设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全面推广生态农业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河南省自然资源状况和地域差异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论述世界可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可持续农业的理解及发展模式的差异,着重分析了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业、持久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技术理念和发展中国家的新绿色革命技术理念与中国的生态农业的技术理念的异同及中国与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态农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生态农业的目标是有效地协调农业实践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关键途径包括在景观层面的生态规划,在生态系统层面的循环体系设计,以及重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在社会体系方面,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需要通过教育、立法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必要的道德标准。在经济环境方面,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有效的政府补助政策,有效的污染排放市场体系,以及生态友好产品销售的成熟市场。  相似文献   

5.
以位于三峡库区的杨家沟、戴家沟小流域为案例,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三峡库区小流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生态农业发展滞后等实际问题,在技术和模式层面探讨了山地小区域的生态农业发展。以水土保持为导向发展生态农业应立足资源和环境本底,在农民可以接受的农业技术层次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做文章,最终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于在山地小区域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协调人地关系,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显著的区域分异、独特的生态环境、各异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的空间差异很大.这为甘肃发展多种模式的生态农业提供了可能。在分析甘肃常规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植被退化、农业环境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后,得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才是甘肃省农业发展唯一出路的结论。根据甘肃省地域的差异性和生态类型的复杂性设计了生态农业发展的7种模式,并提出了甘肃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基塘系统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塘系统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低洼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珠三角基塘系统在历史上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为了推动珠三角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论文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珠三角基塘系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概括,发现在基(田)塘生产力、区域水陆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规律、社会经济发展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等方面已经展开研究;但是珠三角基塘系统演变机理研究比较薄弱,区域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途径探索还鲜见。建议未来加强珠三角基塘系统演变机理、系统重构技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与途径的研究,以此深化基塘系统理论及实践研究,为协同区域农业生产格局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关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湖南农业目前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现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维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湖南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湖南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生态危机突出地表现在5个方面:水资源失调、农用化肥使用过量、农产品质量低劣、水土流失和城市工业污染严重。在深入分析这些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8条对策: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和生态设计,加强科普宣传,培养生态农业典型,施用生态肥,完善生态税制,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强化检测,推行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农业生态建设的典型,赣南“猪-沼-果”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是赣南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功经验,也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它通过养猪-猪粪、猪尿-沼气池-沼气-沼气渣-果园-(套种青饲料)饲料-养猪的生产模式,达到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发展效益的目的,其循环生产如图。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综合效益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圣水镇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圣水镇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同时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监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构成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综合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及干旱区实践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SARD)提出的背景及其概念,结合干旱区实例介绍,阐述了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邱国锋  张正栋 《热带地理》2001,21(2):173-177,182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认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 现代生产 现代经营管理 现代科技 现代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的农业形式,城市农业本质上是一项以食物生产为直接目的的城市生态工程,有望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据此,文章首先从历史视角回顾了国外城市农业的发展历程,进而基于文献证据,论述了城市农业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上的潜在效益,并以特拉维夫市的绿色城市项目为例,对城市农业多功能效益的具体表现予以鉴析。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发展城市农业方面尚存在诸多技术缺口,为了应对城市化时代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缩小城市农业发展上的国内外差距,中国应在建立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提升规划设计与实施水平、促进城市农业装备研发应用和加强多学科技术集成方面及早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骆世明 《地理研究》2007,26(3):609-615
为了探讨中国的传统农业对未来的生态农业的作用,本文对农业发展历史、传统农业已经发掘的一些例证加以论述,并注意到其优势和局限。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农业实践经验是建立在一个世界上少有的、有连续的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因其发展时间长,有很多经得起自然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合理性。由于工业化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否定,而生态农业是对工业化农业的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会使传统农业有很多经验值得未来借鉴。文章讨论了目前由于工业化农业手段的推广传统农业实践方式已经迅速消失的情况,提出了寻找的途径,包括:偏远区域、有经验的老农、古代农业文献和地方志等。应当对传统农业实践进行系统而广泛的收集整理,然后进行严格的效果筛选和深入的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改造,并逐步推广应用。这将有利于加速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黎 《热带地理》2004,24(1):23-27
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区,近年来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的发展受耕地锐减、环境污染、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等因素的制约.为适应城市化的要求和发挥地域优势,本区农业必须持续发展,为此应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商品化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保护农业用地和生态环境,建立农业产业化保障体系,做好农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生态农业试点县生态农业建设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湖南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7年来,湖南省5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市)生态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和传统农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组织与领导、规划和评价体系的制订与实施、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科技进步的推动能及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是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进一步发展应当采取一些得力的措施,如建立健全的调控体系,重视和加强绿色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和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总被引:106,自引:22,他引:84  
陆大道 《地理研究》2003,22(3):261-271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区域层面上的反应,分析了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及所形成的新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传统因素的作用就逐渐下降。经济国际化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明显改变着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信息、科技、生态环境、体制创新等都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工业化水平的地区性和地带性差异更为明显。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尺度的空间转移。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过程中,我国区域发展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严重倾向:大多数地区应该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一些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部分高速增长地区的环境状况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18.
有关循环经济下农业政策法制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潮流和趋势。在中国,要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各个产业逐步建立起与之相支持的文化、法律、政策、经济和生态体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建设,无论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现阶段农业政策法制状况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讨在农业方面实现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完善中国农业制度来适应这一新兴理念。  相似文献   

19.
湖南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发展特色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有利、农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等优势.但其发展现状与湖南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加工工业落后,营销水平不高以及农业开发落后,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稀少等问题.为使湖南农产品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必须加快湖南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为此,在生产经营上必须突出重点,调整布局;实施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耦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生”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出发,对现代沟道农业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方向、典型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为系统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结论:(1)沟道农业是乡村地域系统的重要功能类型,具有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其可持续发展应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协同解决土壤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功能农业,通过“3C”模式,即农业自身内循环、农业外循环、基于农业多功能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生产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和城乡功能互补。(3)创新推广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农业结构调整带动模式、特色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和土地流转规模生产模式,有助于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4)拓展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化“理论-实践”贯通式研究,探索建立涵盖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政策制度支撑等内容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保障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