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86年,浙江省的农业气象观测,将指令性的粮食、油菜、棉麻等观测地段规定为每季一熟(过去为二熟),同时要求各农气基本台站开展当地一项经济特产作物的正规观测或调研。经济特产作物的观测,有许多项目国家气象局没有下达统一的观测标准,我们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2.
怎样提高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目测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科技在气象观测中的不断投入和气象观测仪器的不断更新,人工观测气象要素的项目越来越少,目前我区又在紧张地进行地面自动站的安装和调试。自动站建成后,其它观测项目都可以在自动仪器上获取,而云、能、天的观测还很难实现自动化,全靠目测。因此,云、能、天的观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云、能、天的观测也是目前地面测报工作中比较困难的项目。  相似文献   

3.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霜、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霜、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原理不同,造成了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选取了陕西2014年霾日、雾日、轻雾日的自动、人工观测月平均值以及30a气候月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陕西霾日、雾日、轻雾日人工观测与30a平均值相比略有差异,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明显偏多,特别是霾日,是人工或30a平均霾日的10~68倍。利用中国气象局2015年发布的相关规定对2014年自动观测霾日进行订正,订正后大部分月份的霾日是人工观测或30a平均值的2~10倍,较未订正前减少了23%~91%,执行该规定使得霾记录基本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提高云、能、天观测水平的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玲 《贵州气象》2003,27(3):47-48
介绍了在云状、能见度及各种天气现象观测过程中如何提高目力观测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长登 《贵州气象》2001,25(4):42-43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能、天的观测记录难度较大。由于是目力估计 ,人为因素很多 ,加上天气状况复杂多变 ,观测环境的改变 ,现象与现象之间互为影响 ,以及书本定义不够明确等 ,对云、能、天观测产生模糊记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给观测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也使气象记录缺乏肯定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气象记录的“三性” ,本人根据自己从事多年测报工作的经历和感受提出一些认识与大家交流 ,以利于测报质量的提高。①在天气现象观测中有轻雾 ( =)与霾(∞ ) ,雨 (·)与雾 (  )、霜 (  )和露 (  )等现象易出现模糊记录。轻雾与霾这两种现…  相似文献   

7.
蒲晓虎  马舒庆  梁丽  杜传耀 《气象》2015,41(9):1152-1158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通常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来判断结露、结霜现象的发生,人工观测主观性强,观测频次少,工作效率低,不能全面、连续反映结露、结霜过程的特征。本文介绍了一种结露、结霜自动化观测装置,装置工作原理是电容传感器在高湿和低湿情况下电容变化较大,通过测量电容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然后由识别软件来判断结露现象的发生,再结合温度信息以及结冰信息就可以判断结霜现象的发生,从而实现了结露、结霜的自动化观测。通过大量的结露、结霜的对比试验表明露、霜自动化观测装置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结露、结霜过程的发生,能够推广到台站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8.
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物候期及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春市五营地区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掌握林木尤其是兴安落叶松、红松和红皮云杉这三大珍贵树种的物候节律及其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对林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1观测地段和资料观测地段位于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中心苗圃管理区的东山风景林内,距离五营气象站观测场东南300...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新疆阿勒泰气象站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CAWS600SE-H型自动与人工气象站平行观测气温资料的差值。结果表明:两者差值较大,有日、季节变化,最低、最高气温系统性误差,人工观测低于自动观测0.05~0.20 ℃;误差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气温整点观测,人工比自动观测提前,造成系统性误差,气温急剧升降时误差更大,通过时差订正,绝对误差一般收窄0.1~0.2℃,均方差减少0.142。1和10月,4、24次日平均模式,差值变化幅度≥1℃的频率达15%。平均差值,除7月外, 4次平均值低于24次平均0.1℃,10月低于0.5℃以上。平均模式对日值的影响最大,变化幅度3.7℃;对季的影响较小,变化幅度只有0.4℃。自动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测量元件的精度及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观测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增城基难站,自1990年1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24次气候观测。通过对七年资料的统计,发现观测项目中,压、温、湿三项,24次观测值与4次观测值相差甚微,本文以年平均值为论证依据,作以下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压、温、湿记录日测24次与日测4次的结果有如下特点:(1)24次观测值与4次观测值存在很小的偏差。其中24次值气压、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偏小。(2)气压资料:有六年完全相同,相同率为86%。略有偏差仅1996年一年,该年偏差值为0.1hPa,累年平均偏差幅度为0.0。因此,气压资料几乎没有差异。(3)气温资料:七年均略有偏差,差值均…  相似文献   

11.
泽当、景洪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军  朱彬  李子华 《气象学报》2001,59(6):795-802
利用 1 997~ 1 999年在西藏泽当、云南景洪观测地飞得到的大气气溶胶资料 ,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包括质量浓度、数浓度、光学吸收系数和化学组成 ,初步讨论了有关的影响因子 ,并同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大气气溶胶粒子在以上两地以及与其它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作为气象观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面气象观测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着,自动气象站的普及,对地面观测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地面气象观测员,根据多年的观测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几种危险天气出现后的观测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国际上新一代CO2等温室气体的空间观测计划及进展情况,以日本和美国于2009年最新发射的温室气体测卫星呼吸号(GOSAT)、轨道碳观测者(OCO)为例,分析了观测计划的开展情况,对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设置做了分析,对新一代温室气体专用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上的传感器做了对比,得出了新一代的传感器在设置上的特点:波段设置在近红外太阳辐射以获得边界层的温室气体含量,具有高的光谱分辨率以保证观测精度,多种观测方式结合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缺乏的对策,发展专用观测卫星或传感器,以提供我们自己的高精度的全球和区域温室气体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武汉、黄陂、黄石三气象站合计9 a的自动、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同期分钟雨量数据及雨量筒资料,对两种观测方式下的年雨量、月雨量、日雨量偏差程度、暴雨日短历时降水、不同时段的短历时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雨量偏大,两者的偏差程度主要在±10%之间。自动观测雨量结果与雨量筒更为吻合。3站多年自动、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两套暴雨日短历时(历时5 min)雨量序列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浅谈轻雾、霾、烟幕、浮尘、扬沙的记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君 《浙江气象》2004,25(2):48-48,F003
在日常地面观测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由于这些现象之间形态相似或者形成条件有共同点等原因,造成在记载上的混淆.本文针对上海地区经常出现的轻雾、霾、烟幕、浮尘及扬沙这些现象的记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洪雅县气象站和重庆市南桐气象站,是四川省开展云天观测较早,搞得比较好的站,这次我们去这两个站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洪雅、南桐的云天观测工作,是在1977年上海宝山云天观测经验交流会议以后正式开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认识明确,方法对头,观测仔细,制度健全,使用认真,在两年多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云天观测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观测方法,建立了云天观测预报工具,提高了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国际上新一代CO2等温室气体的空间观测计划及进展情况,以日本和美国于2009年最新发射的温室气体测卫星"呼吸"号(GOSAT)、"轨道碳观测者"(OCO)为例,分析了观测计划的开展情况,对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设置做了分析,对新一代温室气体专用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上的传感器做了对比,得出了新一代的传感器在设置上的特点:波段设置在近红外太阳辐射以获得边界层的温室气体含量,具有高的光谱分辨率以保证观测精度,多种观测方式结合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缺乏的对策,发展专用观测卫星或传感器,以提供我们自己的高精度的全球和区域温室气体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重要天气特点,结合重要天气观测、发报容易造成错报及记录错误的情况,提出重要天气观测、记录及发报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1—2019年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结合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散点斜率等方法,对ERA5-Land和MERRA2再分析月气温、降水数据的区域适用性进行评估。研究表明:ERA5-Land、MERRA2两套再分析气温、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对比,整体相关性较高、误差较低、本地适用性较高,但也均存在低观测值时再分析数据的高估和高观测值时再分析数据的低估现象。ERA5-Land的月气温数据略优于MERRA2,而月降水数据差于MERRA2。ERA5-Land的年降水量在2005年之后出现明显的低估,降水量被低估的月份主要为6—8月,建议在再分析数据使用前对其进行系统偏差订正,以提高数据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遂溪县气象局2007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湿度、气压差值的变化特点,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系统偏差、仪器感应测量元件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差异、观测取值时间差及人为因素.通过两种观测数据分析, 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仪器技术精度的标准规范要求,认为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大气中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