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型全球化与流动性背景下知识移民研究:议题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凌  谢圆圆  袁振杰 《地理科学》2021,41(7):1129-1138
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和文献分析,重点评述当前国外地理学对知识移民研究的主要脉络和议题,发现:① 国外对于知识移民研究相对细化,早期主要是教育地理学对于青年知识留学生迁移的系统研究,以及经济地理学对于知识移民及知识转移与全球城市发展关系的系列研究;② 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地理和人口地理学者开始关注知识移民的跨国和跨地方流动,并对其过程中的身份认同与经济社会文化资本、跨地方关系网络、流动过程和特征等议题进行了探讨;③ 新型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知识移民与城市创新发展、以及回流移民(包括北南移民)现象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移民政策和移民-城市关系成为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创新问题日益受到西方人文地理学者的关注,并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选择WOS(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搜索引擎,选取在创新主题下刊发文章最多的500本期刊中的14本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地理学期刊作为文献来源,以1982-2015年共2048篇英语创新主题文献记录作为数据源,基于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绘制了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实现了本领域热点主题、知识基础和演进轨迹的可视化。研究发现:西方创新地理研究近30年来发文量和新兴关键词数量增长显著,研究者分布形成西欧、北美两大核心地区,近期研究指向热点关键词技术、溢出、集聚、研发、企业家精神;拥有较为明显的演进主体,研究内容宽广,主题尚不集中,全球城市、全球蜂鸣、空间化模式、产业、生命周期、剑桥地区(或剑桥现象)、知识、产业发展、区域创新战略是建立在32篇高被引文献之上的9个热点主题;经济地理学导向明显,尤其受新区域主义、转向潮流、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影响显著,具有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迎接中国地理学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古代、短暂而平淡的近代和复兴昌盛的现代3个阶段,为了迎接中国地理学进入21世纪发展的新阶段,作者认为必须强调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改革地理教育;(2)提高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水平;(3)认真为农业服务;(4)重视区域研究;(5)加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经济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地理学应由重视经济过程的产生和消费,转向重视整个经济过程的研究,尤其要注重过去一直在我国被忽视的流通领域的研究。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是流通领域的一次革命。经济地理学应积极参与现代物流经济研究,主要包括:创建物流地理学;从全球供应链的理论出发,深化生产区位理论;加强物流产业及地域系统的规划研究;充分考虑物流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更新区域发展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1998—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 002篇产业集群文献为样本,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构建2W1H(2W—What、Why,1H—How)框架,再分1998—2005、2006—2012、2013—2019年3个时期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旨在发现集群研究领域知识基础的模块划分、模块的内在逻辑以及重要研究趋势的演变。结果表明:1)产业集群的知识基础可分为外部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新产业区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传闻与通道、区域创新系统、新经济社会学、吸收能力、全球链9个模块;2)这些模块的知识结构可通过2W1H研究框架体现,其中,What部分由外部经济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新产业区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4个模块组成,回答集群的概念、类型、发展阶段问题;Why部分由外部经济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竞争优势理论2个模块组成,回答集群的成因、对区域或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问题;How部分由传闻与通道、区域创新系统、新经济社会学、吸收能力、全球链5个模块组成,回答如何保持集群经济持续增长、促进集群企业创新、实现区域产业升级问题;3)集群研究的理论来源愈加多样,关注的行业和地域范围不断拓宽,具体主题以创新、本地经济发展为主且不断得到丰富。最后,从进一步吸纳管理学理论,更关注经济之外的话题,丰富样本多样性,深入探讨更多可能的集群类型4个方面对国内研究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俄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共同致力于两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了解两国地理学发展的特征、扩大合作领域是推进这一战略任务实施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地理学相关资料与文献收集与分析、以及近10余年俄罗斯地理学者与社会学者联合会年度学术会议资料等为支撑,用传承、革新、创新的视野,对俄罗斯近30余年社会经济地理学思想体系的发展以及近期的主要趋势进行概略性地阐述。在将俄罗斯经济地理学传承变革划分为6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国家或区域地缘关系变化、多尺度地域空间组织、地域经济网络结构形成与发展、“大欧亚”建设和“东向发展”构想的社会经济地理学思考和对策、社会经济地理学的包容性和实践性,以及伴随全球化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涌现出新的分支学科、新思路、新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给出近30余年主要地理研究机构对社会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主要学者及其代表作;并阐述在理论与方法论、落后地区发展、社会公平、贫困等问题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结果对加深中俄两国地理学界的相互了解、推进社会经济地理学的创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三大分支学科之一。194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以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经历了萌芽、上升、成熟、波动和大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和显著成效。经济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城市地理、乡村地理、旅游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研究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带动了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整体创新和发展。研究所主持完成了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在农业区划与土地利用、工业基地建设与交通布局、城镇体系建设与城镇化、区域发展与规划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为服务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80年来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建立与成长历程、研究领域、研究队伍和学术成果,以及在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遴选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发表的6216篇文献(中文文献4576篇,英文文献1640篇),梳理分析了几个主要阶段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学术成果。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亟需创新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沿理论、创建交叉新型学科体系,对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系统科学与国家现代化地理学创新等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志高  王琛  李二玲  滕堂伟 《地理学报》2014,69(10):1449-1458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地理学家纷纷开始回顾本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中国经济地理学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并开始国际化。科学认识和总结中国经济地理学取得成就、发展过程和特点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为此,在阐释经济地理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功能基础上,以中文核心期刊和SSCI数据有关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论文为依据,借助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和工具,刻画了1994年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总体情况、研究团队发展情况、研究热点及主要研究方向进展,揭示了中国经济地理学演进的基本规律性。论文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很好地引领和回应了中国区域发展的需要。高产作者合作网络表明: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研究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同时,中国经济地理学界已形成了具有明确研究传统的研究团队。海外学者和中国学者有关中国发表的SSCI高被引论文引文图谱分析表明:尽管国际上有关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由海外华人学者主导,但中国本土学者在重要理论范式构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上述科学计量分析基础上,并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总结了区域差异、产业聚集、空间联系研究、区位论与产业布局研究、交通地理、生产者服务业、功能区划与典型地区规划、能源与碳排放、贸易与投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经济地理学分支研究领域进展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妥善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锐利进取自由探索、具体研究方向与学科发展、处理好区域性研究与理论深化、人文与经济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美城际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的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知识与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表征,中美科技竞争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集成数据挖掘、知识计量、社会网络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论文合著、专利合作及专利交易三个维度,刻画了中美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的空间演化规律:(1)中美参与双边科技创新合作的城市数量持续增长,但美国城市仍占据主导位置;(2)参与科技合作的节点以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城市为主,且保持时间惯性和空间粘性;(3)论文和专利等知识合作城市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而专利技术转移则具显著空间集聚性,高度集中于少数科技创新中心;(4)中国科技创新合作枢纽城市高度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和和港澳地区,而美国则呈明显的接触扩散特征;(5)中美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呈现网络化态势,论文合作网络由三核点对式主导向四核轴—辐式演化,专利合作联系范围日益分散,高度依赖个别枢纽城市;(6)中国对美国的专利技术依赖度过大且持续加深,而美国对中国则持续减弱。  相似文献   

10.
2018年1月27-28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为主题,来自全国10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的青年学者370余人参会。这说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学者很活跃、有热情、有担当意识。青年学者要加强学习、传承和发扬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的精神和知识体系,迎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基金助推地理学研究创新与综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1987-2016年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科的4个分支学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环境地理出发,通过分析关键词词频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点、与同时期面上项目申请书关键词词频进行对比等方法,追寻不同分支学科青年科学基金的研究特点,分析各分支学科的青年科学基金选题的演变规律。以此为依据,筛选了7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分析这些关键词所代表前沿研究方向,和青年科学基金选题变化情况,并根据后续资助情况分析学科发展过程中青年人才梯队的成长过程,追寻青年科学基金在地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自1987年以来,青年科学基金选题一直处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格局与过程研究的最前沿,技术创新是青年科学基金最主要的源动力,研究不断向定量化发展;青年科学基金的研究选题也逐渐拓展,走向综合;同时持续推动地理学科研队伍的成长。对于地理科学的技术和理论创新的助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展亚荣  谷人旭 《热带地理》2022,42(5):706-715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982-2020年7 260篇期刊论文及其参考文献,借助CiteSpace绘制国际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结果发现:1)知识基础的演进轨迹遵循了新区域主义——制度、社会、文化、演化转向的时序变化,21世纪以来,关系、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经典文献成为主要的知识来源。2)研究热点突出,创新和增长始终是研究核心,近年来韧性、全球生产网络、金融地理、全球城市、不平等、企业家精神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3)研究前沿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主要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实践。4)研究空间呈现英美主导的两级格局,大部分国家仍处于边缘地带。5)国际经济地理学呈现明显的数字转向、可持续转型趋势,新冠疫情对学科走向也有一定影响。借鉴国际研究经验,中国经济地理学应加强理论创新并提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推动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加强从社会学视角解读社会经济活动的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科学的春天”40周年。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也将迈入新时代。青年学者恰好处在承前启后的这一时期,围绕学科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青年学者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和传承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所建立的学科体系,并力图继续开拓和创新。一是助力建设学科文化,打造具有学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术共同体。二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的自主理论建构与创新。三是向相关学科方向学习,加强交叉与综合的数据和方法创新,建设科学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四是青年学者更需要踏实认真的态度,找准个人研究领域方向,求真务实并力图创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研究深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学者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GIS应用于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考古和文化资源管理以及空间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尽管在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研究中GIS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但它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国内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学者应该重新认识GIS的作用,开发适合的GIS应用软件,搭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平台,争取将GIS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应用纳入数字城市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5.
单双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2):115-122
由于可以有效避免永久性产业集群面临的知识锁定困境,较好地解析流动空间的价值,临时性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在临时性产业集群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其代表性文献从地理临近与面对面交流、知识流动与关系平台、区位选择、临时性产业集群与永久性产业集群的关系等四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临时性产业集群研究与实践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薄弱环节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临时性产业集群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胡曙虹  黄丽  范蓓蕾  肖刚 《地理科学》2016,36(12):1767-1776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逐步加剧,从2003年的“沿海-沿江”分布进一步演变至2012年明显集聚在长江三角洲及山东、湖北、重庆等少数省域;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高校创新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计量结果显示,高校通过基础研究及产学研合作获得的创新产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7.
空间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空间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长期以来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地理学对于空间的认识由于受到多学科的影响和启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其中哲学和社会学对空间的理解对地理科学的影响极为深刻。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短短百年历史就经历了数次研究思潮的变迁和学科地位的崛起。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地理扎根于空间。空间是经济地理理论创新的源泉。本文通过对地理学中的空间概念与经济地理发展脉络的对应阐释,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同时,本文指出空间不能被沦落到和地方、区位、区域等概念并列的地位,空间包含着后者,须进一步强化空间的第一位性。但是也不能忽略经济地理学中的方法论的创新,每一次空间理解的突破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创新,但是方法的创新始终是第二位的。因为方法创新的背后隐含着空间理解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刘逸 《地理研究》2020,39(5):1005-1017
关系经济地理学是当前经济地理学界的主要流派之一,当前国内研究对该流派中的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较为熟悉,但是对流派本身的认识不足。本文全面回顾了该流派的缘起、孕育、成型和深化拓展的历程,对存在问题展开评述。主要得到三个结论:① 关系经济地理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是全球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是提升经济地理学科地位的重要支撑。② 关系经济地理当前的理论模型存在体系复杂、变量过多的问题,同时核心解释变量缺乏完整的理论推导逻辑,依然需要靠案例来完善实证,而无法定量测度。③ 当前学者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基于中国实践进行理论修补与创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本文为此评述了两个系列的研究,评述基于中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本文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国际化,对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理论创新,有着积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