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清代1644—1911年广东的旱涝指数序列,采用滑动t检验、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函数分析了清代广东旱涝的突变特征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广东旱涝指数整体较平稳,呈现先明显增加后减少、后略微增加的趋势。旱涝指数序列具有多个跃变点,且有年际尺度4.2 a和7.8 a,年代际尺度11.6 a、15.2 a、36.5 a和70.1 a,世纪尺度130.3 a左右的周期。发现广东旱涝有多个周期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及东亚季风指数序列周期接近,故用交叉小波分析发现广东旱涝指数序列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在0~6 a、7~8 a和11~16 a等多个时间尺度具有强凝聚性共振周期,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序列在4~8 a和25~45 a等多个时间尺度具有强凝聚性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2.
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旱涝系统的维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浑沌理论,计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近500年旱涝时间序列资料表明,旱涝系统是一种浑沌系统,其吸引子维数约为3.3 ̄4.5,确定性的可预报时间尺度约为11 ̄16年。  相似文献   

3.
宁苏地区500多年来的旱涝趋势及近期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施宁 《气象科学》1998,18(1):28-34
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技术研究了宁苏扬地区1470-1995年间旱涝变化的趋势。500多年可划分差异显著的6个旱涝气候阶段,进一步还揭示出了在各个旱涝阶段内低频振荡的周期和振幅的不同的特征以及最近一个阶段的旱涝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我们从已经得到的西安旱涝等级序列向前估算到265年,从而得到1724年的长气候序列,并作如下分析。 1.首先对序列进行滑动平均,并且利用谱分析,选取了显著周期。 2.对序列进行谐波分析,选取12个周期进行了叠加拟合(12个周期总的相对方差贡献达0.87)。 3.利用最优分割法(即:利用统计变差来划分时间序列的阶段),对序列作最优分割,划分出旱涝时段。 4.利用泊松公式,分时段计算大旱大涝的分布,并得到大旱大涝发生的概率。 5.利用对比分析方法,将西安地区1724年旱涝等级序列与竺可桢先生《中国近  相似文献   

5.
李爱贞  张雪芹 《气象》1996,22(7):17-20
作者根据《山东省历代自然灾害志》的记载应用Foxpro提供的软件,建立了莱州湾地区500年来旱涝灾害的汉字库,并通过一系列转换,将其转为数字库;将旱涝灾情的文字记载转换为区域旱捞指数,并与现代降水资料相对接,建立了1470-1990年共521年的历年逐旱涝灾害指数为序列,为分析该地区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峡地区旱涝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旱涝年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Z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了三峡地区旱涝指数时间序列,且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指数序列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和典型夏季旱涝年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干旱、雨涝有明显不同的年际、年代际特征,年、四季的干旱指数与雨涝指数基本呈反位相特征。三峡地区旱涝指数Morlet小波分析表明,在不同时间和频率域中,有显著的周期振荡,具有较强的局部特征;年旱涝指数主要有准5年、准9年、准15年的周期振荡;旱涝特征周期振荡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三峡地区雨涝年的环流背景为乌拉尔山地区、西伯利亚、巴尔喀什湖地区上空位势高度偏高,我国河套地区、华北平原至日本海上空的位势高度偏低;干旱年的环流形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7.
1引言旱涝灾害历来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旱涝的发生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全省部分地区近80年的降水序列和近200年的旱涝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生周期规律。2逐步回归周期分析(’)2.1降水量资料分析年降水量是表征本年旱涝程度的重要标志。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有近80年的无间断降水资料,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上述4站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代表辽宁省的年降水序列,进行逐步回归周期分析,前3个主要降水周期依次为28、5、亚三年左右。对沈阳、大连、丹东、营口4个地区的单站年…  相似文献   

8.
利用500年旱涝时间序列资料计算西南、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旱涝系统动力学结构表明,旱涝系统是一种浑沌系统,其关联维数分别约4.7,4.1,3.8,平均可预报时间为9 ̄10、11 ̄14、12 ̄13年,最大可预报时间尺度分别为22 ̄27、28 ̄30、28 ̄29年。  相似文献   

9.
旱涝灾害历来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旱涝的发生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全省部分地区近80年的降水序列和近200年的旱涝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生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10.
1470~2000年湖北省旱涝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周月华  高贤来 《气象》2003,29(12):18-21
利用武汉、荆州、宜昌、陨县、恩施5个代表站的旱涝等级资料,建立了湖北省1470~2000年(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并分析了旱涝变化特征。分析认为,近531年中,湖北省涝灾比旱灾多8.8%,大涝约48年一遇,大旱约59年一遇;旱期长于涝期;20世纪是旱涝灾害最多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上半叶是最湿润的50年;各世纪旱涝变化周期不尽相同,主要变化周期为20年、10~11年、5~6年。  相似文献   

11.
华南近五百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方志时期的历史记载及近代的气候资料,建立了华南近五百年(1470—1988)的冬温等级序列,订正增补了旱涝等级序列,根据上述气候序列研究华南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冷暖、旱涝有10—12、19—22、31—37、40—45、80、100及120—140年等主要周期;近五百年经历了4次冷暖期的交替;旱涝方面则有3次旱期、4次涝期。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长江中游旱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史料和器测雨量记录重建的近百年长江中游区域平均逐年旱涝等级指数序列研究了旱涝变化特征,发现:(1)20世纪前涝后旱,(2)22年、5-6年和2-3年的准周期振动,(3)6个交替出现的旱涝阶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逐步回归技术筛选汛期降水总量时间序列生成的均生函数延拓序列,提取时间序列的优势周期,建立鹤壁市汛期旱涝趋势预测业务模型,在1995 ̄1996年的业务预测中,预测结果与实况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4.
昆明近300年的旱涝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昆明近300年历史旱涝指数和近百年降雨观测资料,研究了旱涝历史气候演变、气候周期变化和年际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厄尔尼诺、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因子对旱涝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昆明旱涝气候变化主要存在40年和11年的周期,40年变化周期受厄尔尼诺变化周期影响,11年变化周期受太阳黑子变化周期影响,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是昆明旱涝周期变化和两大影响因子。(2)昆明降雨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常州汛期旱涝的划分标准,并用X─11方法对降水序列作预处理,进而作周期分析和自回归拟合。结果表明,考虑了滑动月降水的旱涝指数反映旱涝的程度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X─11方法的应用,使周期的显著性和预报效果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汛期旱涝划分的探讨和降水序列X—11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缘  蔡娴茹 《气象科学》1996,16(2):151-157
本文研究了常州汛期旱涝的划分标准,并用X-11方法对降水序列预处理,进而作周期分析和自回归拟合。结果表明,考虑了滑动月降水的旱涝指数反映旱涝的程度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X-11方法的应用,使周期的显著性和预报效果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列按照一定采样要求取得的标准化年轮指数、年表资料,通过对年轮年表和水热因子的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证明年轮指数变化和旱涝、低温冷害等生态灾害有紧密的关系,因而采用年轮指数序列的谱函数,计算了旱涝、低温冷害变化周期,并叠加外推估计未来10年处在高温多雨的周期中,洪涝灾害发生较频繁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干旱演变规律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刚  杨洪昌 《气象》1996,22(5):25-29
利用近500年旱涝资料分析了干旱对山东省农业,工业及环境的危害。利用功率谱和模糊判别函数研究了旱涝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指出旱涝的演变规律可为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拉萨近45年旱涝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军 《大气科学》1999,23(1):119-125
采用二值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拉萨旱涝变化的规律,旱涝持续性、转折性和周期性进行探讨,同时对太阳黑子与旱涝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拉萨历史上涝出现的机率明显多于旱,旱涝的持续性比交替性占优势;出现一次涝的过程后,平均将有2~3年左右的非涝过程,而一次旱的过程后,平均将有3年的非旱过程,最长达7年。涝的主要周期为2~3年,旱以3年、6~7年为周期。在太阳黑子低值年的当年及第一年和高值年的当年、第一年、第三年易出现干旱,而高值年的第二年易发生涝。  相似文献   

20.
马德栗  刘敏  鞠英芹 《气象科技》2016,44(4):622-630
选取长江流域沿线及三峡库区12个代表站,根据中国500年旱涝图集等级和各站建站以来5—9月降水量资料,按照旱涝等级标准,分别得到长江全流域、上游流域、中游流域、下游流域及其三峡库区1470—2011年旱涝等级序列。结果表明:长江各流域及其三峡库区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旱涝交替阶段,20世纪偏旱频率强烈增加,19世纪和20世纪偏涝频率明显增加。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偏旱以上等级具有准160年周期震荡,全流域偏涝以上存在准140年的周期震荡,但20世纪后有所减弱,三峡库区偏涝以上等级存在准百年的周期震荡。三峡建坝蓄水前后库区降水EOF时空分布呈一致减少趋势,与此同时长江上游降水呈下降趋势,反映了长江上游流域及三峡库区气候趋旱;M-K突变检验显示水库蓄水前后流域上游和库区降水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三峡库区旱涝演变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与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旱涝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