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3维激光扫描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项高新测绘与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3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从岩土文物保护需求出发,以实际文物保护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信息留存、虚拟修复、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3维扫描技术在岩土文物保护中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应与文物保护需求紧密结合,而硬软件的改进完善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亦是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云峰  杨晓锋  梁爽 《测绘通报》2012,(9):81-82,92
以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文物普查资料为基础,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基于ArcGIS API forFlex开发出文物电子地图系统,并提供身份认证、数据浏览、数据维护、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打印输出等功能,实现了文物普查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化应用,提升了文物保护和规划的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及城市的快速扩张,文物保护管理规划无法与城市规划对接,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陕西省文物保护区划项目为背景,选取铜川市延昌寺塔保护范围为试验区,对延昌寺塔保护区划进行实测,并结合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探讨综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在文物"两线"精准划定中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示范,为提升文物保护规划权威性,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其技术方法及手段可以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表覆盖遥感监测技术手段,按照整体性保护观念,研究大遗址内地表覆盖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阐述历史影像正射纠正和历史地表覆盖数据采集等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提出基于成果统计方法研究监测区域内文物的分布特征和影响文物保护因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斗定位、GIS、遥感等技术,设计了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包含北斗文物巡查终端和巡查指挥管理平台,具备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综合管理、应急指挥等功能,推动文物保护科技进步,有效防范田野文物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蔡列飞  杨小敏 《测绘科学》2012,37(3):163-164,193
本文探讨面向服务架构的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基于电子地图、影像和三维模型提供的空间信息服务,设计和实现了不可移动文物查询、文物保护、文物空间模型服务等功能。作者以泰州市文物管理为例,实践了一个面向服务架构的文物管理系统,为文物管理提供了精细化、定量化和可视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助力文物保护管理智慧平台的建设,将吉林省文物局现有的文物信息管理平台与地理信息时空数据相挂接,实现文物的查询、属性、分布、统计等功能与地形图相关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遥感在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三维重建技术存在的困难,本文基于无人机遥感等平台,利用基于图片的三维重建技术,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简便高效、较高精度的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表面精细几何纹理获取与三维重建的技术流程,对建模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精度和实用性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较好地满足了文物测量的精度要求;为文物保护与展示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全方位、近距离面向公众做三维展示;结果带有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作为三维GIS平台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源。  相似文献   

9.
文物数字化是进行文物保护和文物修缮的重要数据。由于部分文物所处环境较为复杂,导致文物数字化过程中单一数据源模型建设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采用基于倾斜摄影数据、贴近摄影测量数据和地面三维点云数据的空地多源数据融合精细建模技术进行复杂区域文物三维模型建设。试验结果表明,多源融合精细化模型可有效解决单一数据源模型存在的扭曲变形、模型粘连、模型空洞等问题,同时对文物表面纹理表达有着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适合建立高精度的模型,建立的模型常常被作为文物复制和修复的基准,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中。以VIUSCAN为例介绍了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特点和测量原理,对手持式激光扫描仪在文物逆向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与传统激光扫描仪对比分析,验证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文物保护中的优势。并提出了解决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文物三维重建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刁常宇  葛云飞  裘霖山  李丽 《遥感学报》2021,25(12):2351-236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石窟寺文物数字化采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分析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中三维信息获取、三维重建评价以及三维打印等相关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工程实践中的难点,给出采用激光脉冲三维采集细部结合多视图重建采集整体形状的三维重建结合三维打印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摄影测量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整体形状偏差,采用脉冲式激光三维扫描仪在石窟中进行整体扫描来建立石窟三维形状的框架,以对多视图重建计算中的空间解算误差进行约束。其中,提出了基于关键参数一致化的分布式集中约束调整方法,在保障精确度的同时得到更好的计算效率。然后通过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字化保护和利用的经典案例,具体分析工程实践中的难点,并探讨以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考虑成本与效果等多种因素,该方案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性价比相对较高,同时可以兼顾色彩与质感原真再现的解决思路。最后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相关技术和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点云和高清影像数据的文化遗产多分辨率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阐述了基于三维点云和高清影像数据的文化遗产三维重建的流程,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分辨率遗址文物模型融合与展示方法。本文将该方法用于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的虚拟展示,按照文物虚拟化方法精细重建了石人、石马、牌坊等文物模型,并且实现了文物模型和遗址模型的融合展示。  相似文献   

13.
阐述基于组件式GIS的开发方式,结合3维建模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重点研究了3维模型的入库方法,以及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库设计。以VirtualCampus系统开发为例,介绍了利用Visual C++与ArcEngine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是独特的超大型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问题,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支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在空间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上有着强大的优势。本文根据空间信息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结合京杭大运河保护实际业务需求,探讨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京杭大运河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法,设计和开发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并实际应用于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工作中,产生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大运河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地质遗迹景观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留下来的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美学、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开发地质遗迹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地质遗迹赋存与保护情况的分析,针对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不足,探讨建立完善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模式,介绍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集空间与属性及影音图片信息于一体的管理系统,成功地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提供决策分析,引导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管群  刘浩吾 《四川测绘》2002,25(1):21-25
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 (VR -GIS)使得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平时的研究工作 ,在大量参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GIS和VR-GIS技术的发展及特点进行分析 ,从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虚拟景观的重建和漫游技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等方面研究了VR -GIS技术的几个热点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跃平  杨林 《遥感学报》2009,13(5):952-970
遥感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考古学的新目标、新需要不断出现,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田野考古研究的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回顾了遥感考古的历史,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大遗址探测中的优势与作用, 以当前遥感考古与虚拟考古研究为例, 对遥感考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和测绘科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空间数据获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信息化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其高精度、快速的非接触式扫描测绘方法改变了传统空间数据采集模式。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三维数字化保护是目前社会的研究热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来重建古建筑独特复杂的表面模型,为古建筑数字化管理和修复提供数据参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以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构建古建筑三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洞窟类实例对古建筑点云数据处理和NUBRS三维模型复杂曲面重建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