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文章系统分析了德兴斑岩铜矿热液蚀变岩的K-Mg同位素组成,发现蚀变斑岩和围岩的K-Mg同位素组成变化显著,其中δ41K值为-1.02~0.38‰,δ26Mg值为-0.49~0.32‰.除少量蚀变岩具有异常低的K-Mg同位素值外,大多数蚀变岩的K-Mg同位素值都高于相应的上陆壳基线值.这指示了在热液蚀变过程中,蚀变产物尤其是层状硅酸盐矿物优先富集重的K-Mg同位素.德兴斑岩铜矿蚀变岩的K-Mg同位素值与其K-Mg含量以及矿物学特征之间无相关性,可能指示了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或同位素组成的流体作用.基于蚀变岩的K-Mg同位素特征,在德兴斑岩矿床中识别出了至少三种不同的热液流体.研究显示K-Mg同位素可用于示踪复杂热液体系中的不同地质流体.  相似文献   

2.
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钾化的特征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制约.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特别是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度较小,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了,伊利石结晶度小的部位,矿化品位高,蚀变程度也强.在低水/岩比、流体量小的深部斑岩体内,伊利石结晶度则主要受温度、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3.
福建紫金山及其外围地区分布的浅成-超浅成斑岩体与成矿关切密切.紫金山外围东留花岗斑岩体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境内,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普遍发育强烈的矿化蚀变带.通过对东留花岗斑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东留花岗斑岩体具有过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富硅、钾、铁,贫钙、钠、镁,A/CNK值大于1.1,分异指数高,富集HFSE、Ga、LREE、Y(Ce),亏损Ba、Sr、P、Ti,具有强烈的铕负异常.东留花岗斑岩体作为矿化蚀变岩石的母岩,可能为矿化作用提供热源和成矿物质,具有寻找锡多金属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韩家岩体与天井山金矿空间上密切相关.对韩家岩体的成因存在不同看法:依据“斑状”外貌,有人主张是燕山期花岗斑岩;依据隐约可见的片麻状构造,有人认为是晋宁期灵山岩体.鉴于其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韩家岩体是由灵山岩体蚀变而成的绢英岩.天井山金矿中的金多以自然金形式产于石英大脉的晚期裂隙中,并与石英-绢云母-含铁碳酸盐-硫化物细脉共生.研究表明,这些裂隙与绢英岩体顶部的石英网脉带贯通,两者具有相同蚀变矿物组合和流体来源.据此,本文认为与绢英岩化有关的岩浆-构造-蚀变作用是天井山金矿的核心成矿事件.由于韩家绢英岩体具有区域尺度的找矿标志,这对天井山矿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断层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出地震断层经历了漫长时间演化和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间震期水岩相互作用导致断层岩中的破碎矿物蚀变,尤其是长石等矿物含量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黏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等)含量逐渐增高,以及如黄铁矿、石膏、重晶石、坡缕石等热液系统中常见的矿物大量出现;Mg、P、Ti、Mn、Fe等元素倾向富集在断层带中,而Si、K和Na等出现明显的亏损;元素的大量迁移导致断层带的体积巨量亏损.实验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的亲水性引起水渗透率比干燥气体渗透率明显偏低,并且二者偏差无法通过Klinkenberg校正消除.蒙脱石吸水膨胀和黏土矿物颗粒表面吸附孔隙流体造成孔隙度降低是导致水渗透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断层岩碎屑结构使得其中的孔隙可能在600 MPa围压下得以保存,从而有助于流体沿断层带下渗,并在断层带深部形成高流体孔隙压.地震断层的主要矿物学及粒度分布特征并非在地震破裂过程中形成,因此利用断层岩粒度分布资料估算地震破裂能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7.
江西朱溪白钨(铜)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的一个特大型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石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二叠纪灰岩的接触带.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等粒状、中-粗粒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存在矽卡岩白钨(铜)矿和花岗岩白钨矿两种矿化类型,前者规模大,品位富,后者规模小,品位低.在塔前-赋春盆地,其NW边界呈逆断层、SE边界呈角度不整合与元古代基底接触,而石炭-二叠纪多个岩组中灰岩的钨铜元素含量都很高.矿区外围与矿区内花岗岩类的主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其A/CNK值均1.1,属富钾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上,矿区内花岗岩比外围花岗岩的?Eu值更小,更具显著的Eu负异常,富集Rb,U,Ta,Pb和Hf,亏损Ba,Ce,Sr,La和Ti,属于演化程度更高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受流体作用的影响,矿区内岩体硫化物矿化明显,SO3平均含量0.2%.和外围岩体相比,矿区内花岗岩?Eu和稀土总量均偏低,暗示外围与矿区花岗岩具有一定演化继承关系.外围与矿区岩体中的锆石U-Pb年龄为152~148 Ma.通过花岗岩中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计算得到的?Hf(t)值均为负值,多数在?6~?9之间,TDM2值集中在1.50~1.88 Ga(峰值1.75 Ga),表明花岗质岩浆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本文还从地层中和含矿岩体中的矿质含量、热液蚀变、控矿构造等方面对其成矿、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朱溪矿床经历了花岗岩浆斜向侵位、矽卡岩矿化、降温蚀变、硫化物金属沉淀等多阶段演化的认识,总结出该矿床"东铜西钨、铜浅钨深、早钨晚铜"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永定山口钼矿区圈出工业矿体4个,产于闪长玢岩体内,受东西向断裂控制。主要蚀变类型为磁铁矿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等。金属矿以辉钼矿、磁铁矿、黄铁矿为主。矿床地质特征与斑岩型钼矿类似,为斑岩型钼矿。结合山口钼矿的成矿特征,提出区内钼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兴奇 《地球》2014,(3):104-106
粤西地区锡矿床分布于吴川-四会断褶带及其北西侧。与区内燕山晚期复式花岗岩类关系密切,斑岩型锡矿主要产于花岗岩岩简内部及其接触带,蚀变与矿化具分带现象;云英岩型锡矿主要于花岗岩体顶部隆起部位面型云英岩化带中;层控矽卡岩型锡铁矿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震旦系云开群中段矽卡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本文着重从锡矿类型及地质特征进行概述,并对其成矿条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董文伟  陈均  崔猛  张星培 《地球》2013,(12):102-105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中边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金资源量达超大型矿床规模,通过新的勘查工作成果,对北衙矿床的成矿规律和蚀变分带研究表明:矿床受岩浆岩、构造、地层及岩性的控制,矿床具有红色带、绿色带、白色带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中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空间有利,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寻找金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