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地区海相泥盆—石炭系发育,剖面露头连续,具有不同沉积相和不同生物群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可与国内外同类剖面对比.本文对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桂林南边村剖面等作了介绍,依据牙形刺、菊石、有孔虫、介形类、腕足类、珊瑚等多门类化石的地质分布,以及生物事件、岩石(沉积)事件,对泥盆—石炭系界线作了探讨,为不同沉积相和生物群的泥盆—石炭系界线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 广西鹿寨寨沙系冯景兰教授1929年创建的榴江系原始命名地点。为解决原始命名剖面晚泥盆世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泥盆-石炭系界线等问题,笔者曾于1982年春系统采集了原始命名剖面的牙形刺样品。由于榴江群五指山组顶部地层出露不好,因而泥盆-石炭系分界问题未能获得圆满解决,当时采集的最高层位仅相当于牙形刺下styriacus带。同  相似文献   

3.
从牙形类研究看中国浅水相泥盆系与石炭系分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等省的大量实际材料,着重从牙形类生物地层的角度出发,认为我国浅水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珊瑚Cystophrentis带(狭义)之项,大致与腕足类Tenticospirfer的绝灭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尤其是管刺(siphondella)属的演化出发,再次探讨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黔南,桂北,粤北,湘中南,鄂西,)川西及塔北等地14条浅水相(腕足珊瑚相)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的划分成果。提出浅水相的Siphonodella4个生物地层序列,并可用其中Si.levis对应于已被国际公认的Si.Sulcota作为浅水相区分界的标准,其首见层位跨于珊瑚Cystophrentis带内。如果同时考虑其它多项地学因素,则应求同存异通过会议协商定案。笔者认为:界线宜划在邵东组,者王组及其相当地层组顶部。  相似文献   

5.
该项成果研究了14个门类古生物化石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地层特性,以牙形刺的研究为先导,综合建立牙形刺等多门类化石的生物带和组合带,组成综合性生物地层和格架,比较精细地确定了南边村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和点位,界线划分和对比的精度以厘米计;沉积岩石学及微相分析和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界线的沉积环境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的估测,铷——锶同位素年龄值的测定,测得泥盆—石炭系之间的原始沉  相似文献   

6.
贵州长顺睦化大坡上剖面,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该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附近地层不仅沉积连续,发育齐全,而且出露良好,化石丰富,属深水盆地相。该剖面除产有丰富的菊石、三叶虫、介形虫、微体脊椎动物等化石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牙形石动物,具有世界上最为连续完全的牙形石带。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大坡上剖面的上praesulcata带中产有典型的Siphonodella praesulcata以及S.praesulcata与S.rulcata之间的过渡型分子,这表明该剖面不仅可以精确确定泥盆—石炭系界线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实际证明S.pracsulcata与S.sulcata之间的真实的演化关系。本文除详细介绍大坡上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附近地层的发育情况外,还将该剖面与我国其它两条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贵州睦化剖面和桂林南边村剖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笔者认为,贵州长顺睦化大坡上剖面明显优于贵州睦化剖面和桂林南边村剖面,可以推荐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7.
芙蓉统和排碧阶底界全球层型剖面的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寒武系芙蓉统和排碧阶全球层型剖面——湖南花垣排碧剖面底界界线层的牙形刺生物地层,由下至上划分为Westergaardodina tetragonia带、Westergaardodina matsushitai带和Westergaardodina bicuspidate 3个牙形刺带,可与该界线层的三叶虫带进行很好对比;同时讨论了芙蓉统和排碧阶底界划在牙形刺Westergaardodina mat-sushitai带和Westergaardodina bicuspidata带之间的合理性;此外,还将该牙形刺分带与华北和东北地区寒武系牙形刺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顶、底界线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近年来确定的国际年代地层界线标准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的顶、底界线。把石炭系的底界置于陆相沉积的阿木尼克组和海相沉积的穿山沟组之间。认为阿木尼克组可以与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海退事件层对比 ,穿山沟组底界是这个海退事件层之上的海进面 ,相当于三级层序初始海泛面。把石炭、二叠系界线置于扎布萨尕秀组上段类Pseudoschwagerina组合带或Sphaeroschwagerina带之底部。这个界线大体相当于以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首现为标志确定的二叠系底界。  相似文献   

9.
四川龙门山石炭纪珊瑚组合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龙门山地区石炭系发育完整,生物化石丰富,是研究石炭系良好的地区之一。本文依据珊瑚化石演化序列,提出本区石炭系8个珊瑚组合序列。本区石炭系厚约220m,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界与二叠系为假整合;下界和泥盆系连续沉积。在其下伏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Quasiendothyra Communis(Rauser),可归入上泥盆统,相当于西欧的艾特隆层。因此本区的下界和西欧的泥盆—石炭界线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炭系中间界线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石灰系中间界线的演变沿革和最新定义,概述了我国石炭系中间界线附近的生物地层研究进展,指出我国桂北和黔南的纳缪尔期地层剖面可望成为全球性的石炭系中间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末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晚泥盆世艾特隆层的分子极为相近;(3)革老河组产腕足,珊瑚、牙形石等,与上覆汤耙组的一些属种,具有密切的演化关系,但与其下伏者王组的属种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作者提出将泥盆-石炭系的分界线,置于革老河组Cystophrentis-compsite-Shuchertella组合带之底部。  相似文献   

12.
应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和比利时、西德有关方面邀请,地矿部派出候鸿飞、王士涛、季强、熊剑飞、吴祥和等五人组成中国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考察团,于1985.9.22—10.8日出访比利时、西德,考察了两国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并与同行们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秭归周坪乡怀抱石剖面中泥盆统云台观组产吉维特期的植物化石,化石层离顶界仅3.5m;上泥盆统黄家磴组产弗拉斯期的标准分子,含化石的地层离其底界1.3m;另外,长阳榔坪乡三串岭剖面黄家磴组底部有一层鲕状赤铁矿,其上的泥岩中产腕足类Lingula sp.及上泥盆统的叶肢介化石。根据植物化石垂直分布特征,长江三峡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应划在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Barra  相似文献   

14.
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训练  李世隆  王约 《地球学报》1997,18(1):98-105
本文把华南法门阶上部和杜内阶分为4个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0、SQ1、SQ2和SQ3。其中SQ0属斯图年阶(Strunian)(泥盆系最顶部),其余3个层序归杜内阶。这4个层序可以与欧美等地同期的层序进行对比,表明当时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沉积层序具有全球的一致性。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综合研究表明,华南浅海相区与Siphonodelapraesulcata-S.sulcata界线一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不仅高于Cystophrentis带顶界,而且还应高于引起Cystophrentis绝灭的海退事件层的顶界。因此建议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a间隔带中最明显的一个海进面,即SQ1的海进体系域的底界作为华南浅海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这条界线与泥盆-石炭纪之交海退事件层的顶界正好一致,大致相当于Pseudouralina组合带底部。  相似文献   

15.
俞昌民 《地质学报》1989,63(3):246-254
本文从古生物、生物地层学、微相分析及沉积岩石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等方面对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进行综合评价。该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符合界线定义,基本上具备界线层型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包含的化石门类多达14个,构成多种性化石带、组合带及综合性多门类化石的生物地层总貌,具备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研究的潜在优势条件,界线及点位在单相碳酸盐岩中,是稳定和连续的沉积,剖面位于交通方便的旅游城市,而且分布着不同相型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便于解决其间的对比问题,是一条不可多得的界线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6.
张建东  朱志新 《新疆地质》2004,22(2):160-163
依据英吉沙县卡拉巴西塔克山新发现的牙形石化石,结合所发现的腕足、珊瑚等化石,认为库山河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阶中晚期.其生物群面貌与中国南部同期陆架相(珊瑚一腕足相)地层生物面貌相似.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泥盆一石炭系界线位于库山河组和克里塔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主席西德女地质学家帕普罗特、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秘书长著名孢粉专家比利时斯台尔教授、著名有孔虫专家比利时康尼尔教授、比利时地理教员斯台尔夫人等组成的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一行四人,应地矿部的邀请,在帕普罗特率领下,于八五年八月十二日到广西宜山县峡口村考察。工作组此行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目前世界上有三个国家的泥盆—石炭纪剖面被列为国际候选剖面。我国贵州是候选剖面之一。工作组是在去贵州考察的途中到广西区调队驻地峡口村考察的。  相似文献   

18.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3,49(6):561-566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发现的牙形刺被有关作者鉴定为Icriodus de formatus Han,并将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认为东河塘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或更老。但巴楚小海子剖面的牙形刺不是Icriodus de formatus,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应划在巴楚组中段下部之内,东河塘组的时代很可能是法门期的。  相似文献   

19.
黔南早石炭世牙形石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军 《中国区域地质》1994,(1):21-27,T001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 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示=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朱怀诚  赵治信 《地质论评》1999,45(2):125-128
塔里木盆地泥盆系-石炭系东河塘组,甘木里克组和巴楚组产生丰富的孢子,牙形刺和鱼化石,本文依据古生物地层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含砾砂岩段)的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下泥岩段和生屑灰岩段)的时代限于早石炭世早期,论证了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应划在含砾砂岩段和下泥岩段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