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连生  唐怀瓯  王根  姚雷 《气象科技》2017,45(2):269-275
为了适应气象现代化以及重整节约资源,安徽省气象局基于虚拟化技术,开展了气象业务省级资源池设计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服务器与存储资源池、桌面和应用资源池建设,并推进省市县业务整合,"云+端"和移动化改造。本文从云计算的组成及核心技术、虚拟化存储技术、应用虚拟化技术和网络虚拟化技术方面展开关键技术探讨。给出了安徽省气象业务省级资源池总体架构、服务器与存储资源池、虚拟应用与虚拟桌面资源池和资源池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传统PC与虚拟桌面系统性能、故障处理可靠性测试进行比较,得出采用虚拟化后资源利用率和维护效率提高,24h功耗和服务器准备周期减少,软件故障维护和软件故障影响业务运行时间减少,不影响硬件故障维护和业务运行。安徽省气象业务资源池建设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参照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指南》,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信息系统标准设计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式设计视频会议系统,满足区县天气会商和电子政务视联网平台需求;采用超融合基础架构和桌面虚拟化技术搭建虚拟化资源池,构建了海曙区气象局信息化基础设施,解决本市区县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IT先进技术应用较少、缺少整体性安全规划、业务关键环节存在隐患点、灵活性和远期扩展性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为海曙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VMware vSphere架构部署的虚拟化桌面云业务系统的解决方案、网络结构及优化用户体验.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为例,重点描述了虚拟化桌面云在提升地市级气象综合业务的移动办公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数据安全、简化系统部署和维护、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一体化平台建设,可使气象业务应用软件整齐划一,相对于传统的业务管理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郭一飞  赵蓓蓓  张玲  刘俊 《气象科技》2016,44(2):223-228
通过对虚拟化技术的研究,结合泰州气象局机房布局、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的应用情况以及新业务的增长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气象业务虚拟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新购刀片服务器、FC SAN存储、VMware软件以及对原有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进行整合改造,搭建了气象业务的虚拟化运行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建成了一个通用性强、扩展性好、可用性高的数据中心。文章同时简述了虚拟化在数据中心的实施过程、应用注意事项、业务迁移适应性分析以及最终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新硕 《广东气象》2002,(Z2):38-40
1 网络现状 深圳市气象局现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于1995年底建成,1996年初投入使用,分成两个网段,由NETWARE;WINDOWS NT;PROXY SERVER三个服务器和两个Bay 28115 100M Switch HUB组成快速以太网,服务器上都装有两块网络适配器同时联通两个网络均为跨网段服务器,起到路由中转的作用,也使得资源可以在整个网络中得到共享.其中一个主交换机下连接有桌面办公系统、实时显示系统、预报信息分析系统、大气探测系统及ADSL通道等工作设备;另外一个主交换机下除连接有测报系统、填图系统、AVS视编辑系统等工作设备外,还连有宿舍局域网及四个与外界的通道.这四个通道分别为:卫星接收,通过ADSL与气象局及数据托管局相连(员工上网也通过此线),通过DDN与公共电报网相连,通过DDN与广州省局相连.两个主交换机都与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UNZX9210数据处理系统相连.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化云平台的气象终端集约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彩英  郭晓佳  谢丹  李霖 《气象科技》2014,42(5):785-789
气象终端的集约化管理是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服务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从气象终端管理的现状和需求、虚拟化云平台的技术体现和应用部署中,体现基于虚拟化云平台的气象终端集约化管理的应用特点和实施效果:提供虚拟防护、桌面管理及行为控制等的策略管理和策略服务,提升气象现代化支撑和保障气象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为气象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应用服务的终端管理提出了全新概念,是集"应用"、"集成"、"运维"、"安全"到"成本控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ICEFLOWVPN系统在气象行业得到成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科技》2004,32(2):F004-F004
2003年,上海冰峰网络公司为成都市气象局提供的ICEFLOW VPN(虚拟专用网)系统,通过ADSL等全动态IP接入,将成都市气象局及各区县局构建为网状结构的全联通VPN网络,实现了整个气象局的内部联网。相对于一般的VPN网络而言,冰峰网络公司所提供的ICEFLOW VPN解决方案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其系统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琼芳  聂菊荣  冯海旭  万磊 《气象科技》2014,42(6):1019-1022
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群发功能为基础,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微信虚拟服务器,结合潜江市气象局已有的气象信息资料,组建潜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服务器向用户群发布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图文等气象预警信息,实现图文并茂信息推送、信息查询、用户管理、人机交互等功能。系统采用多进程并发命令,快速发布预警信息;设立潜江气象小助手微信用户小号,发布消息预警声音提示。系统预警发布迅速,信息畅通,内容丰富,提升了潜江市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1 制定方案 由于观测站与市局分开,信息交流不方便。为了能随时获取本站资料,我们制定了一套方案:首先对观测站的计算机升级,以 Windows95为操作平台;其次将观测站的计算机设置为市局服务器的一个终端,通过Modem拨号联接市局服务器,再通过分组交换网(X.25)发送观测站08时小图报和其他时次的报表,还有旬报、月报等;最后对风向、风速、水汽压、相对湿度等实时资料的传送,则利用Visu-al Basic语言设计的程序,按8个不同时次(02时、05时等,北京时间),分别根据提示输入资料,然后拨号联接服务器进行资料传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服务器数量持续增加,现有信息系统架构普遍存在应用与数据混杂、安全性差、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本文以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虚拟化改造为例,通过应用效果来说明实施虚拟化技术对于气象部门提高业务可用性、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气象服务产品分发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设计开发了省级气象服务产品分发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桌面业务系统,通过整合原有的业务系统,涵盖采集、制作、发布、监控4个业务过程,应用本地缓存机制和智能文本生成等技术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升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使产品制作的质量易于把控,系统运行的状态易于维护监控。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明显提高了业务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业务工作的疏漏,能够快速向服务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2.
私有云在市级气象业务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终端管理,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宁波气象部门基于vSphere架构部署了气象私有云,私有云以创新的服务模式为气象业务人员提供标准化业务环境而不受其位置、设备和时间的影响。通过共享资源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支持各种终端以更加安全的方式访问内部资源,将终端管理集约到数据中心,有助于业务人员专注于气象核心业务。该文介绍了私有云的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部署与应用中涉及的桌面虚拟化、软件虚拟化、安全设计、优化用户体验等关键技术。并以私有云在宁波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为例展示了私有云在气象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新型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于波  韩桂荣 《气象科学》2000,20(2):206-215
江苏省气象台近年来针对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生产建设和防灾减灾进行决策时对气象工作的更高要求,变革传统的文稿传统的文稿函发、电话口传、传真传送的落后服务手段,研制了新型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以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综合化服务方式和内容,由网络通读和计算机显示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主支、及时、准确、科学、高效地提高了决策气象服务的水平,较好的发挥了气象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都区域气象技术装备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Web采用“3层架构”分离和“B/S”模式,利用Windows服务技术,选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平台,构建了成都(西南)区域气象技术装备信息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雷达、自动站等气象探测设备的智能化实时监测和实时语音报警、短信报警和气象材料存储、订购、维修和使用信息的宏观控制和综合管理功能。该系统提高了台站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备使用率,实现了西南区域内气象信息资源共享,为大气探测设备更新发展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对海量气象数据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设计开发了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 (CIMISS)。该文描述了系统基本设计思路、功能结构、基础平台体系结构、信息流程,阐述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基础数据使用环境。系统由数据收集与分发系统、数据加工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业务监控系统5个业务子系统组成,承担数据收集、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和业务监控任务。系统设计和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基于消息和文件共享的平台内信息交换、气象数据标准化分类、数据处理作业调度和算法的动态扩展、元数据的设计和应用、公共配置信息管理、全流程业务监视和调度控制、面向服务的多维度数据存储策略、全局数据访问视图和统一访问接口设计等。该系统为我国国家级和省级气象业务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气象数据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多进程并发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多进程并发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中传输新增资料的应用, 针对国内新增气象资料种类繁多 、信息量大 、传输时效要求高、传输频率快等特点, 传输软件通过使用避免僵尸进程产生的方法以及对多种进程间通信技术的比较, 选择了更好满足需求的消息队列通信技术, 使气象资料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中的处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43%, 提高了各种新增气象资料的传输效率 , 为气象资料提供了更好的共享平台, 更好地发挥各种探测仪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电力气象服务需求出发,利用2001—2010年5—9月河北省南电网逐日电力日峰负荷、日谷负荷与对应时间的气象资料,探讨晴热天气和闷热天气对电力日峰负荷、日谷负荷的影响特征。分析发现持续3 d以上的闷热天气相对晴热天气使电力日峰负荷、日谷负荷增长更显著;日最高气温32℃是引起河北省南电网日峰负荷增长的初始气温敏感点,35℃为强气温敏感点,38℃为极强气温敏感点,日最低气温25℃为引起日谷负荷增加的敏感气温临界点;建立了引入积温热累积效应的日峰负荷、日谷负荷多元回归气象预测模型,经2011—2013年应用检验,日峰负荷、日谷负荷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8%和3.5%,提高了预测准确率,对电力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