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1次中强以上地震(M0≥4.7)发生后前6天地震序列的资料,对未来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的地震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3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应用模糊聚类的FCM算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M0-0.3级的地震发生;Ⅱ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无相当或更大的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次M0≥4.7级中强震序列资料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对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一个地震多发区。1652年至1994年间云南地区共发生613次破坏性地震,其中5.0—5.9级地震553次,6.0—6.9级地震49次,7.0—7.9级地震12次,8级地震1次。云南的破坏性地震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建(构)筑物破坏外,还在震区形成包括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和喷砂冒水等地面破坏现象,这些地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建筑物和农田,形成云南破坏性地震灾害特点。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主要集中发生在滇中、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根据统计分析,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平均人员伤亡人数(N)与地震震级(M)的关系为:lgN=1.5M-7.4。人员伤亡数(N)与震中距D(km)的关系为:lgN=0.8-0.027D(6.0—6.9级地震)和lgN=3.2-0.05D(7级以上地震)。出现地面破坏现象的最大震中距离(Dmax)和震级的关系为:Dmax(km)=52M-298(地表裂缝);Dmax(km)=18M-93(崩塌滑坡);Dmax(km)=50M-281(滚石)。  相似文献   

3.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玄武岩Dupal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某些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资料显示存在富集放射成因Pb同位素的Dupal异常。五素玄武岩的^87Sr/^86Sr=0.7063,εNd(T)=5.4-6.5;铜厂街洋岛玄武岩的87^Sr/^86Sr=0.7036-0.7083,εNd(T)=0.65-6;双沟、德钦、铜厂街、勐连蛇绿岩玄武岩的^87Sr/^86Sr=0.7038-0.7073,εNd(T)=8.2-10.  相似文献   

5.
洪湖日本沼虾种群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4年5月至1995年6月对洪河日本沼虾种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日本沼虾群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在3-6月逐渐增大,之后逐渐降低,分别在8月,9日达到最小值,其后又逐渐增大反映出世代交替的过程。日本沼虾群体的生长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的生长可以用Logistic生长模式来描述:(♂)Lt=6.85(1+e^0.3186-0.2386t),Wt=7.50/(1+e^2.3845-0.3250t  相似文献   

6.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Ⅱ.净化污水的空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测定了长薄鳅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试验表明:长薄鳅的耗氧率(Y’)随鱼体重(W,g)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186.576W(-0.2043),Y=0.186W(0.7962).温度对长薄鳅的耗氧率有影响,在13-30C范围内,耗氧率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大.耗氧率的温度敏感区域是13-23C和28-30C,而在23-28C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小,标准代谢量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武威地电台周围150km范围内发生的景泰6.2、门源6.4、天祝西4.7、旦马5.6、雅布赖4.7级地震和共和7.0级地震(△=270km)该台地电阻率(ρs)变化,结果显示:对于前4次地震,该台EW道测值出现10^-1-10^-2量级的ρs短临异常,共和和雅布赖地震前后观测到10^-1量级的ρs短期下降异常。作者研究认为,ρs异常可以是该台EW道探测范围内介质不完整,孕震后期震源力学过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丽江,宁蒗两次强震前地震学异常的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滇西北丽江,中甸交界地区发生7.0级地震,距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仅90千米,滇西北重复发生的这两次强震在地震学异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强震前均在缅甸密支那地区发生3次6级地震,密支那强震的最大震级比滇西北强震震级小0.3~0.5级,强震前1~3年均出现中强震和调制中强震的频繁活动,中强震包括调制中强震的活动除在形成的时间,范围大小有所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禁用(限用)含磷洗衣粉的措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1995年4月-1996年1月对杭州西湖沉积物的若干物理,化学性状作了研究,沉降试验表明,沉积物中粒径在0.067-0.0029mm之间的颗粒占沉积物总量的80.8%,0.0029mm以下的占4.3%,基本属于粉砂级范围,沉积物受扰动后再悬浮会明显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沉积物处于中性(PH=6.60-7.40)和低厌氧状态(EH=-3mV至167mV),界面溶解氧含量在1mg/L左右,沉积物处于中性(PH  相似文献   

10.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航、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经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研究,明确了甘孜-玉树断裂带最新地表活动形迹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断错地貌及新地层变形与位错的研究,结合(14)C和热释光(TL)测龄结果,对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甘孜段水平滑动速率为3.4±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2.2±0.1mm/a;马尼干戈段水平滑动速率为7±0.7mm/a;邓柯段为7.2±1.2mm/a;当江段为7.3±0.6mm/a。  相似文献   

11.
在考虑地震失稳的滑动-弱化特征后,研究了估计大地震重复间隔的问题,建议了一种计算大地震重复间隔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复发间隔的公式。同时,应用这个方法计算了海原断裂带、华山山前断裂带、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和小江西支断裂带的8级大震复发间隔,它们分别为3466年、2043年、2688年和975年。这些数值与古地震研究给出的实际古地震复发间隔甚为一致,说明建议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活动断裂地震复发时间和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緒言北京地区自古以来曾遭受多次剧烈地震的影响,迄今仍未趋于稳定。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財产和建設事業的安全,研究北京的地震現象,确定地震危險性的程度,以便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显然是当前刻不容緩的任务。远在1954年春,在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員会的領导下,即开展了北京地震的研究。在工作过程中,經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的密切配合并得到北京市  相似文献   

13.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Duda和Nortmann提出的谱震级定义出发,利用江苏地区遥测台网的5个台站记录到的54次地震的数字化垂向位移波形记录,采用13组0.5倍频程的滤波器,计算了各次地震的P波和及S波在没中心周期处的平均速度谱值,研究了地震的P波或S波速度谱的拐角周期及综合因子f值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发生之前1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中小地震,其速度谱综合因子f值随时间的变化具有由高值向低值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15.
唐山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震源机制结果为基础,分析主震断层面对余震活动的控制作用;讨论主震后余震区内的应力分布状况;指出震源区介质由紧张平衡态逐步变为松弛平衡态的过程及其初步证据。在分析大量资料以后,指出唐山1976年7月28日7.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最后,讨论可望用于地震预报的某些信息。以及对于没有前震的大地震进行前兆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地震重复特征与平均重复间隔的取值问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勇康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9,21(4):316-323
对延怀盆地及海原断裂古地震的详细研究表明,大地震的重复行为具有多样性。特征地震是大多数断裂活动的行为特征,但特征地震存在分级性,大地震的重复时间间隔存在分阶段性,以及断裂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大地震的复发序列。因此,当大地震重复行为出现时间上的分阶段性,或特征地震分级现象导致不同强度的古地震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别时,用确定性或时间相依的概率方法评价大地震的危险性,需要分阶段或分级计算不同间隔阶段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7.
吴荣 《地震学报》1981,3(1):69-80
本文的目的是对任何时刻 t 建立下一次我国大陆大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的预报公式.首先,我们给出 t 后三个月内我国大陆是否有大震的判别.若有,再进一步确定时间、地点.为此,利用了全球大震与我国大陆大震在时间、地点上的联系,并运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导出了所需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大震前复杂震源系统的非线性阶段和大震预报(一)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现代统计物理学中相态突变前系统内出现的非平稳态现象于地震预报的研究中,得到了大震孕育时间T、弹性应变时段T_1与非线性时段T_2之比分别稳定在5和4附近。此比值与震源破裂方式、介质强度差异、构造运动速度差异无关,因而可作为浅源大震发生的临界指数。同时它还具有普适数特性,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均适用。利用此比值常数以及由测震学指标所确定的T_1和求得的T_2可以进行确定性的中长期地震预报。另外本文还得到了孕震时间T与震级之间的两个统计式,它们分别对应于构造运动速度不同的地区。M_1=4.2+1.5logT (1) M_2=5.8+1.2logT (2) (1)式应用于构造运动速度高的地区,(2)式应用于构造运动速度一般的地区,式中的T以年为单位。利用上述两式可以进行粗略的地震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9.
地震时空分布结构的多重分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琳瑛  朱传镇 《地震》1994,(5):11-19
地震作为地壳内的大尺度破裂被认为是分形的,具有分数维的特征。根据多重分形的观点,本文研究了部分曾发生过中强以上地震地区小震时空分布特征,应用固定质量法计算了地震时空分布的广义分维Dq,并得到了分形奇异谱f(α)-α。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空间分布具有非均匀的分形结构,D∞的分维值比D0和负q的Dq值稳定。D∞的时间变化实例表明:D∞在大震发生前降低。这意味着地壳应力场非均匀程序的变化,进而简略地讨  相似文献   

20.
龙羊峡水库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敏  张启胜 《地震地质》2000,22(3):216-218
分析了龙羊峡水库蓄水之前和蓄水之后库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以及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认为近期库区的地震活动可能是水库诱发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