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4站1905~2001年近百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建立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序列,以此序列为基础分析了辽宁近百年气温的季节和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42年辽宁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24个台站1960~2001年的气温资料,对辽宁近42a来的气温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近42a来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8年为辽宁近42a的最暖年。  相似文献   

3.
尝试近年来发展的湍流层次结构模型应用于分析气温序列涨落,试图寻求一种研究气温变化中多尺度现场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北半球近百年月平均气温距平的Jones序列,证实了层次相似律的存在,得到层次相似系数β,并对其物理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42年辽宁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 24个台站 1960~2001年的气温资料 ,对辽宁近 42a来的气温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辽宁近 42a来气温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 ,1998年为辽宁近 42a的最暖年。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0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以及百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和降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近百年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媛  孙彭龄 《气象》2001,27(10):17-19
利用浙江省近百年气温等级资料,分析全省冬季、夏季和全年气温变化,发现浙江省年气温变化总趋势与北半球、全国比较一致,但年气温上升、下降的时间比北半球、全国年气温变化有滞后现象。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是暖冬的主要特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天数明显减少,是凉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赵毅勇  张素琴 《气象》2007,33(S1):92-94
通过对呼和浩特观象台1915—2007年的逐月平均气溫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建立了呼和浩特观象台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利用统计方法对呼和浩特近百年的气溫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发现呼和浩特近百年来温度变化趋势与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中国平均温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呼和浩特年平均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1920年代和1980年代以后,而不是1940年代;(2)呼和浩特1930年代到1960年代一直在降温,而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增暖主要出珑在1950年代;(3)近百年朱呼和浩特温度变化出现两次突变,一次在1924年,一次在1931年,由于近百年呼和浩特温度变化的幅度并未超过气候自然变率的范围,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从上世纪末到现在温度持续升高完全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却是越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岛近百年气温资料,揭示了青岛气温近百年来先后经历了押个变化时段,1898-1930年为冷期,1931-1950年为暖期,1951-1970年为冷,1971年以来为暖期。各月气温均存在在变暖的趋势,其中以春,冬季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统计方法并结合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1910-2010年洞庭湖区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利用洞庭湖区周边气象台站资料对洞庭湖区1951年以前缺测的气温资料进行插补,构成完整的气温序列。基于洞庭湖区完整气温序列,构建洞庭湖区近百年气温序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10-2010年洞庭湖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秋季次之,夏季变化趋势不显著;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冷暖交替,冷暖期交替比中国地区更频繁;近百年洞庭湖区年和冬季、春季、秋季平均气温均存在一个显著增暖的突变点;小波分析表明,近百年洞庭湖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经历了冷-暖-冷-暖4个阶段的交替。  相似文献   

10.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科学》1991,11(4):344-354
本文根据文献[1]重建的中国近百年(1881—1980年)总辐射月总量场资料序列,分析其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百年总辐射场主要变化趋势为东部广大地区自本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末全年各季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后至七十年代末期则呈下降趋势,但就整个时段来说,总辐射无明显增大或减少;其余地区(除东南沿海、青藏高原的个别季节与东部不一致外)基本变化趋势都与东部地区一致,但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夏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在主趋势背景下,中国总辐射场百年序列中还具有明显的三种准周期振动,主要集中于周期为30~48年,10~15年和5~7年三个频段。对比近百年我国气温场变化趋势,从一个侧面佐证“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器测时期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利用青海26个代表站1961-1997年气温资料,给出了加权平均的气温标准序列,分析了青海近37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从70年代起逐渐升高,90年代达到最高值;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高空各层温度变化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使用宜昌市气象台1951-2000年气温观测资料,对宜昌市城区(以下简称宜昌)近50年气温滑动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线性拟合。其结果表明:(1)宜昌冬季气温有所上升,夏季气温略有下降,春、秋两季及年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2)宜昌近50年气温,其前期变化趋势与全国范围的基本同步。经R/S分析发现,宜昌目前的冬暖夏凉气候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而其年平均气温变化平缓的趋势则有可能在未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与8月低温冷害天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用小波理论对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与8月低温冷害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主要经历了4个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变,它们分别是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1954年的偏暖期,1955~1986年的偏冷期及1987年以后的偏暖期,对应于这4个较大时间尺度的层次演变,云南的气温变化表现了十分明显的为特性,其冷暖交替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1955和1987年,云南8月低温  相似文献   

14.
鹤山市近40年的气候变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臻  王海 《广东气象》2003,(4):26-28
对鹤山观测站1960~2002年的气温、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鹤山的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其中秋冬季增温较春夏季增温明显。降水量也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汛期增加最明显,春播期和10~12月旱季增加较少。应用小波分析得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变化存在16年左右、10~12年、5~6年、3~4年和2年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探讨了近百年来全国年平均气温序列以及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序列的振荡模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年气温序列的振荡变化主要由第1,2,4本征模态分量构成,3~5年、8~10年的振荡以及百年内的升—降—升的年代际变化对整个气温变化起主要作用,近几年处于暖期。东部年降水量序列的振荡变化主要由第1,2本征模态分量构成,3~5年的振荡起主要作用,百年中有3个高值期,近几年处于多雨期。气温和降水原序列都没有明显的周期性,但其内在振荡分量却有某些周期性。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丹东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06—2005年丹东气温资料序列进行分析,得到近百年丹东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百年丹东逐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中,除夏季7月和8月呈线性递减趋势外,其他月份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在近百年丹东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中,逐年代平均气温线性递增率为1.13℃/100 a,逐年演变过程中的年平均递增率为0.12℃/10 a。在各季的平均气温变化中,冬季(12月—翌年2月)线性增温最显著,平均线性递增率为0.30℃/10 a;春季(3—5月)次之,线性增长率均为0.12℃/10 a;秋季(9—11月)平均气温线性增温最小,线性增长率为0.06℃/10 a;夏季除6月几乎没有变化外,7—8月均呈递减趋势,整个夏季(6—8月)总线性增减率为0.03℃/10 a。近20 a年线性增暖趋势异常显著,逐年线性递增趋势为0.36℃/10 a。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及其大气环流变化型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范可  刘辉 《大气科学》2013,37(2):383-394
利用最新20世纪近百年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近百年东亚冬季气温变化型及其相关的大气环流型态.结果表明近百年内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有两种变化型:第一是东亚西南与东北相反气温变化型,表现在40°N以南及105°E以西地区(西南地区)气温变化与40°N以北及105°E以东地区(东北地区)变化相反;第二是40°N以南气温一致变化型.与第一种气温变化型耦合的大气模态是500hPa欧亚型遥相关、西伯利亚高压及北大西洋涛动.当欧亚型遥相关负位相,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及西伯利亚高压减弱时,有利于蒙古和我国105° E以东的区域增温而我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降温,反之亦然.第二种气温变化型耦合大气模态是500hPa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北太平洋涛动.当西太平洋型遥相关及北太平洋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太平洋北负南正),东亚40°N以南地区增温,东亚40°N以北地区降温.耦合的大气模态的型态差异,影响各阶段气温的年际变化.近一百年中,欧亚型遥相关和北大西洋涛动在1984~2010期间的型态最显著,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显著增暖的原因之一.研究还发现20世纪中期后东亚气温的年际变化与极地环流的变化联系紧密,表现在西伯利亚高压范围东扩并与极地环流联系,也是近百年气温趋势上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开封市近55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开封市1951-2005年气温资料,分析了开封市近55a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开封市总体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前期10a较低,中期30a保持稳定,后期15a明显上升;夏季气温相对稳定,春、秋和冬季气温升高,冬季气温升高尤明显;1-4月及10-12月气温升高,5、8、9月气温相对稳定,6、7月气温略有下降。年极端最高气温明显下降,年平均最高气温保持稳定,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极端气温事件减少,发生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辉 《应用气象学报》1994,5(2):235-241
用西北五省(区)135个代表站1960—1990年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模糊聚类分区。在0.001信度水平下,年平均气温可以分为四个大区,分别是:新疆北部区、西北主区、柴达木盆地和长江黄河上游区。由此,建立了四个区的全年和冬、夏季气温代表序列,并对近几十年的西北五省(区)气温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山东近百年来的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胡桂芳  李芸  李德萍 《气象》2004,30(11):43-46
对济南(1919~2002年)、青岛(1900~2002年)年及四季的平均和平均最低(高)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但前者的增温率明显高于后者;最高气温青岛呈上升趋势,而济南却呈下降趋势;济南、青岛出现两次突然增暖,其中30年代的增暖以白天增暖较多,而80年代以来的增暖主要发生于夜间;由于日夜增暖的不对称性,导致第二次增暖期比第一次增暖期气温日较差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