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统计物理学中相变临界现象与震源孕育模式相结合,讨论了地震预报问题。这些临界现象是:长程关联、涨落加剧、奇异吸引子、岔点外敏、临界慢化、趋向分维、临界乳光、λ型、临界软模等。以上临界现象对应的前兆,是综合预报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将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协作下制定出运用最尖端的AI(人工智能)技术预报伊豆大岛、三原山等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的计划,并于1986年11月底召开了其基础部门——AI地震预报研究会的首次会议。具体方案将在今后进一步筹划制定,目标是在1988年春完成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雏型开发工作。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也有可能参  相似文献   

3.
汶川8.0级地震前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临界慢化(Critical slowing down)现象在揭示复杂动力系统是否趋于临界性灾变方面展示了重要潜力.本文基于临界慢化的概念,将其用于水氡浓度观测资料的处理,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破裂段及附近地区水氡浓度观测点资料为例,分别计算了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制定经过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会长为东京大学开发技术研究所教授浅田敏)自1964年7月建议制定第一个地震预报计划以来,迄今已筹划制定了5个地震预报计划,并向有关大臣提出了建议。由于第5个地震预报计划(1984—1988年)即将在本年度结束,所以从1986年秋开始,就第5个计划的进展情况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并于1987年6月汇总为地震火山部门会议的报告。在此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筹划制定第6个预报计划(1989—1993年)  相似文献   

5.
为了把地震灾害限制到最小程度,日本正倾注力量于地震预报和防灾措施。迄至目前,地震预报的研究究竟进行到了什么阶段,为了预防大地震的发生又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呢?地震预报在日本,由国家下大力气搞地震预报研究始于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开端的1965年4月。现在,这一研究已进入第五次计划期间(1984—1988年)。1969年,以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为目标,建立了由大学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对地震预报有关的对策问题作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1)地震预报的地震社会学分类;2)地震预报尺度与地震预报精度;3)地震预报评分及统计决策函数在地震预报对策中的应用;4)集成预报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本文从理论上对地震预报的对策给出了若干准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贝叶斯统计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作为例子,对华北地区1970一1986年间微震活动的几项具体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内部符合检验及外推预报检验效果是比较好的.最后对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甘东南地区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临界慢化理论应用于甘东南地区水氡浓度观测资料的处理中,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为例,计算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计算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多个台站的水氡浓度观测资料在两次地震前均存在较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并从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变化形态方面分析了异常点水氡浓度变化的临界慢化特征,结合水氡异常的水动力学机制和异常点所在构造,认为2次地震前的临界慢化现象与地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熠熙  李赫  王博  杨朋涛  王俊  向阳  王喜龙  李悦 《地震》2018,38(1):128-138
基于临界慢化理论, 以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南北构造带及邻区水氡浓度观测资料为例, 逐一计算了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 研究结果表明,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 10个台点水氡浓度资料表现出较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 且出现慢化现象的观测点空间分布具有一定丛集性, 慢化持续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 综合分析认为, 临界慢化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水氡资料蕴含的慢化信息, 这些早期异常信号对判定前兆异常所处阶段以及深入理解前兆资料变化的物理内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协调组和山西省地震局于2006年5月21—23日在山西太原联合举办了2006年度地震预报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1)地震预报新方法探索(特别是数字地震资料的应用)。(2)“十一五”攻关内容研讨。(3)会商会制度改革讨论与地  相似文献   

11.
以2011年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为例,研究了2次地震前周边的形变和流体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首先,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然后计算了临界慢化现象的预警指标,方差和自相关系数,进而总结了2次6级地震发生前观测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特征。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出现了临界慢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疆2次中强地震前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为例,研究了2次地震前周边的形变和流体资料临界慢化现象。首先,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然后计算了临界慢化现象的预警指标,方差和自相关系数,进而总结了2次6级地震发生前观测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特征。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出现了临界慢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青海玉树7.1级大震的预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震的震源组合模式。用临界慢化的观点讨论了玉树大震的前震。以异年倍九律与磁暴二倍法相配讨论了玉树大震的发生日期。  相似文献   

14.
在1985年4月中日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我国提出了《地震预报合作研究》的提案。经过讨论,双方同意将该提案列入探讨合作可能性的项目。1986年2月,经双方换文,正式同意《地震预报合作研究》项  相似文献   

15.
1.前言近年来,地震窗预报方法已在国内广为应用。富蕴地震窗系笔者在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984年在全国地震预报清理攻关中建立,在1987—1988年全国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又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富蕴地震窗自建立以来,其在附近地区的几次5  相似文献   

16.
临界乳光和λ型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在海南岛海口举行的全国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我们曾提出了统计物理学中的“临界乳光”和λ型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意义。现以短文作简要论述。1、临界乳光临界乳光是指透明液体和气体在临界点时因密度产生巨涨落(即涨落关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28—30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甘肃省地震局在嘉峪关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征集了110篇专题论文摘要,编辑的论文摘要集在《国际地震动态》第8期正式出版;邀请了13份大会报告(Keynote Lecture),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重点大学的系统外特邀报告10份,系统内老专家讲述历史成功地震预报过程的报告3份。研讨会期间,除大会邀请报告以外,以宣读(Oral)方式交流专题报告21份(其中包括行业青年研究专项课题优秀结题报告5份),以张贴(Poster)方式交流报告28份,评选出6份优秀张贴报告。大会还就"数值地震预报距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为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Panel Discussion),就数值地震预报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碰撞。此次学术交流提议有必要系统地对历次成功的地震预报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震窗预报方法已在国内广为应用。富蕴地震窗系笔者在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1-3],于1984年在全国地震预报清理攻关中建立,在1987-1988年全国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又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4]。  相似文献   

19.
欧洲航天局和欧洲委员会于1979年3月5~7日在斯特拉斯堡召开了地震预报研究讨论会(关于会议概况见本刊1979年第11期),并于同年4月出版了该次讨论会论文专集,现将其中题为《大地测量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的论文,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学科探讨地震预报》专辑作为《地震预报研究论丛》的第二卷(作为第一卷的《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专辑已在本刊1980年第8期〈总第20期〉封三上作了简介),是1980年3月31日至4月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地震预报研究国际讨论会”的论文集,由著名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伊西卡拉(A.MeteIsikara),福格尔(A.Vogel)和索伊萨尔(Hüseyin Soysal)联合主编,并由韦格(Vieweg)出版社1980年出版。全集约为700页,附有许多插图,价格约90美元。现根据该出版社对该书的宣传材料编译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