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雁冰 《地下水》2005,27(4):272-273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凤翔县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廊坊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生 《地下水》2010,32(1):69-70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深入分析廊坊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现状,找出了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加地下水监测经费投入,丰富监测手段和提高监测人员工作水平等五项改善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武美才 《地下水》2006,28(4):63-65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是水利建设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忻州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雷志祥 《地下水》2009,31(6):63-64
地下水资源是连云港市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总结了连云港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监测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健全监测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和加强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等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3)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规划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的重要基础工作,我国水资源形势较为严峻,给地下水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本文结合CNKI相关文献及CiteSpace软件分析结果,针对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现状及地下水动态监测仪器研制方面的成果进行阐述,结合地下水监测技术中的智能网络传感技术,对地下水监测仪器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旨在给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和合理利用地下水,美国开展了地下水监测工作。八十年代初、美国水井协会等团体认为全国地下水监测任务艰巨,把建立地下水监测井网视为一项新的“产业”,呼吁水文地质学家、钻井工程师和承包商看到这一新活动领域的潜力。几年来,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槐亮  陈玉春 《地下水》2014,(6):100-101
[目的]针对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调查地下水监测历史沿革及现状,理出存在主要问题,研究应对策略。[结果]宁夏地下水监测范围小,监测层位浅,监测井标准低老化严重,井网布局和监测项目与面临任务不适应,难以满足地下水管理与开发保护要求,亟需完善地下水监测井网。[结论]做好宁夏地下水监测站网总体规划,建立稳定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与国土部门合作,逐年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是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本次对某固体废弃物场地环境调查,采用钻孔取样方式,采集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分别选取了45项监测因子和35项监测因子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场地中土壤样品重金属监测因子大多超标,地下水水质划归Ⅴ类.本研究为同类环境调查监测因子的选取及分析评价提供了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6)
甘肃省根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施意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而水资源是自然资源审计的重要内容。水资源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作为水资源中的基本要素,是一项服务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审计尤为重要。本文对甘肃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概况进行论述,重点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地下水资源的编制与审计工作进行探讨,针对目前甘肃地下水监测与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探索编制地下水资产负债表和评价指标,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推进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地矿部地下水均衡试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金龙  张建文 《地下水》1993,15(3):125-127
1 引言地下水均衡试验研究工作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试验研究成果是正确评价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作为地下水勘查主要部门的地矿部已在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积累了大量的监测资料,取得了不少实用价值很高的试验研究成果。作者有幸参加了199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地矿部“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会议”和1992年9月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金峰  章树安  戴宁  杨丹  丁瑶 《水文》2017,37(3):58-62
地下水水资源量是区域水资源分析评价的重要内容,掌握地下水水资源量及其变化是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工作基础。针对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变化等关键要素,对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有关的技术方法进行系统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的现状,总结提炼已有的试点工作经验和应用成果,指出将来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全国地下水水资源量的监测分析和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瑞萍 《地下水》2011,33(5):65-66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地下水进行科学监测、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信息已经成为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领域内的基础性课题。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是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陕西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展较早,监测设施逐渐老化...  相似文献   

13.
地质部于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在西安市召开了北方地区环境水文地质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一百零六人。会议总结交流了近三年来在一些重点城市和地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专题研究、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地方病调查等项工作的经验和成绩,修订了“地下水监测工作要点”和“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举办了小型图件展览。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久荣  韩征  林沛 《城市地质》2011,6(4):1-3,35
地下水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水文地质工作,北京市进行地下水监测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网现状技术特征,提出了监测井空间分布优化与自动化监测设备优化等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与精度,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关基础性资料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张驰  杨联安 《地下水》2014,(4):83-84
地下水监测网络是地下水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网的智能化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研究十分重要,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三者的集成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融于在地下水监测应用中,同时结合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方法进行运用,可提供地下水动态数据管理、数据及时更新、地下水三维数据的获取以及空间分析功能,使地下水监测工作走向智能化、实时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祚顶 《地下水》2003,25(4):259-262
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提出了目前地下水监测工作还较薄弱,并强调了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地下水监测、分析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掌握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规律,正确评价某一地区地下水的水质,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在环境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在不断的探讨一个能够较正确地反映地下水污染程度的多项污染物质的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如国内目前较常用的有综合污染指数法、平均污染指数法等。这  相似文献   

18.
雷欢 《地下水》2011,(6):55-56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针对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工作现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我市用水结构正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发展和水情变化对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优化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信息集成共享水平、实现监测与监管的有效联动、不断推进京津冀地下水监测数据联网共享等主要任务,为下一步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韩建秀  张春亿 《地下水》2007,29(1):102-105
深入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系统,分析了现状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经济合理、科学地设计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区段白河水文要素的监测,满足监控地下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及研究需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市饮水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