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自开发利用地下热水资源以来,已建成若干地下热水井,并投入使用,产生了较高的效益。经多年观察,对地热井的堵塞原因作如下分析。 据已知地热井井内堵塞可分为三类,即机械事故堵塞、物理化学堵塞、和涌砂堵塞,它们在井筒中有时可转换。也可造成井孔报废。地热井在投入使用后,由于历次提下泵加之地下热水对水泵的腐蚀,常有断  相似文献   

2.
北京YRG-1地热井由于后期技术套管井段"戴帽"固井失误,导致水泥浆下窜堵塞了热水储层的孔隙通道,造成地热井基本不再出水,后经应用射孔和酸化压裂技术洗井,地热井基本恢复了原来的产能,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射孔和酸化压裂技术在地热井洗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西宁城南新区杜家庄地热田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青海省西宁市城南新区杜家庄地热田DR2005地热井地下热水的水化学资料,采用兰格利厄—路德维金图解法、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地球化学温标法等,对杜家庄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机制、地下热水年龄、地热资源潜力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杜家庄地热田地下热水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但仍有现代冷水补给,地热田下部还存在着远高于DR2005地热井开采段温度的热储。依据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具可比性的地热生产井水化学动态观测资料推断,随着DR2005地热井开采时间的延续,地下热水水质将向淡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为杜家庄地热田的开发利用提供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任年 《探矿工程》2015,42(10):38-41
地热资源属于清洁能源,主要通过地热井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所以,井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供暖、温泉洗浴、种植养殖等运行费用和效能。地热井在运行过程中常会因过滤管或开采层(裂隙、岩溶等)发生堵塞,导致出水量减少或不出水的问题。地热井堵塞类型可划分为物理堵塞、化学(细菌)堵塞。详细分析了各种堵塞类型的成因,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不同成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研究康定二道桥至榆林宫地下热水出露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热水均沿断裂和水系分布,从二道桥至榆林宫出露约有42个泉点及泉群和12个地热井。(2)研究区天然温泉的温度范围为21℃~89℃,地热井为42℃~125℃;天然出露温泉的矿化度范围为445.9~2 297 mg/l,地热井为899~3 583 mg/l。(3)研究区天然温泉Y30温度最高(89℃),Y10的矿化度最高(2 297 mg/l),两者分别出露于大雪山-农戈山断裂西部的第四系砂砾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中。地热井ZK12温度(125℃)和矿化度(3 583 mg/l)皆为最高,出露于二台子断裂南部的燕山期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关中盆地地热井中地下热水的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热水补给时的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以西安地区最低,咸阳次之。同时应用Na-K-Mg三角图和水化学平衡温度理论的方法,估算在平衡条件下关中盆地最大热储温度为118℃。热储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关中盆地腹部应为中低温热储层。  相似文献   

7.
于湲  周训  方斌 《城市地质》2007,2(2):14-18
结垢天地下热水供暖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地下热水的腐蚀结垢趋势的计算和判断对于整个工艺运行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以北京城区地热田10个代表性地热井为例,采用指数(雷兹诺指数和拉申中指数)判断法以及WATCH程序对地下热水的结垢趋势进行计算和判定,结果表明,城区地热田的大部分地下热水有结垢的可能性,导致结垢的主要矿物是方解石和温石棉。  相似文献   

8.
马新  刘戈  周立民 《吉林地质》2005,24(1):72-75
本文介绍了北京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碳酸盐岩热储层的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井施工工艺。并对该地区热水开发前景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南宁市地热田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南宁市地热田广西九曲湾农场地热井及热田有关资料,从分析南宁市隐伏地热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结构、热水化学成份、热水补、迳、排循环条件以及地温场特征入手,根据地热生成条件,对南宁市地热田的成因进行较全面阐述,归纳出南宁市地热田的成因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张建斌 《地下水》2004,26(3):179-180,193
豫北平原地热资源以低温的热水型为主,地层的富水性是地热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搜集了大量地热井、油井资料和深部地层储水结构特征资料,通过对不同地层热水孔隙度、渗透率等储集空间特征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层、不同地区富水性的差异.指出本区主要热水储层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新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指明了本区地热资源勘查、凿井的目的层。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地热田为隐伏大型中低温地热田,文章依据地热田内7眼地热井(孔)地下热水的水化学资料,在分析地热田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SiO2和K/Mg地热温标,对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及深度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2.
套管开窗侧钻技术是处理井内复杂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某地热井在完井抽水后,因取水段岩层垮塌造成取水井段堵塞,采用冲、扫、捞、等方法处理均无效,地热井几近报废,后采用该技术手段,使该井顺利竣工。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冷家庄村施工的"山东省莱芜市冷家庄地区地热资源普查"项目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抽水试验成功交井。该地热井井口出水温度82.6℃,每天出水量1 064 m^3。经水质检验,该地热井出水pH值6.9,水中所含锶、偏硅酸等多种矿物元素均达到医疗用热水标准。该地热井终孔深度达到2700.66m,是目前我省深度最深的地热井,创造了菜芜市地质勘查工作的“三个第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拉申指数和雷兹诺指数等指数判定法对四川省康定地热区4个地热井和3个温泉热水的碳酸钙结垢趋势进行计算和判定,并判定了硫酸钙和硅酸盐的结垢趋势,然后采用Na-K-Mg三角图解和WATCH程序进一步进行热储矿物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部分地下热水有结垢的可能性,主要结垢物是碳酸钙,引起结垢的矿物主要有方解石、滑石、温石棉。结果可为当地地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武汉城市圈岩溶热储地热田的地下热水水化学数据,总结了岩溶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分析了岩溶热水中主要组分随温度的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水—岩作用程度和作用时间的关系,系统分析了热水中主要离子的水化学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热水中主要组分含量受温度和水岩作用过程控制,TDS含量随水岩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TDS含量的增加,水岩作用受碳酸盐溶解控制逐渐转变为受硫酸盐溶解控制,高TDS时,盐岩溶解作用加强;浪口、五洪山、蛇屋山地热田属同一个岩溶水流系统,汤池地热田、马口地热井属同一个水流系统,其他地热田属各自独立的水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卞跃跃  赵丹 《地球学报》2018,39(4):491-497
康定地热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高热流背景上的深循环高温地热系统。本文以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地热田内的主要两个热显示区(榆林河和雅拉河地区)的温泉和地热井的地下热水样,进行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其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和热储温度。雅拉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水,榆林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l-Na型水,均显示了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上涌与浅部冷水混合的特点。根据地下热水同位素的结果分析计算,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起源均来自大气降水,雅拉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600~5 900 m,榆林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300~6 300 m,来源于南部的贡嘎山的可能性较大。榆林河地下热水具有明显的氧-18漂移现象,其原因为较高的热储温度,二氧化硅温标和阳离子温标的结果证明了这个判断,雅拉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72~188℃,榆林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92~288℃。  相似文献   

17.
在洛阳龙门西山及洛阳盆地地热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场AU测量、放射性α测量、激电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成功确定了4眼隐伏断裂构造型热水井,其中温度最高达98.5℃,水量达96 m3/h.以玉隆苑高温地热井综合物探勘查为例,说明了物探方法在寻找地下隐伏断裂构造型热水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高温地热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地热井井位确定研究——以豫煤二队院内地热井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门地热田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地热田内寻找地下热水的富水靶区,并推算了其范围。又以地面调查、地面电法等手段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地下热水富水带的具体位置及地热井施工井位,一次成功地打中千米以下地热水的富水区,为地热田内寻找、开发地下热水总结了经验,丰富了深井及地热田找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鲁东地热区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地热水补给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温泉及地热井中地热水的同位素2 H、18 O、3 H的特征,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识别鲁东地热区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结合高程效应确定补给范围为地形较高的丘陵地带。根据3 H的测试数据应用法国J.FT.(丰特)来特的经验估算结果和构建δ18 O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对鲁东地热水的补给来源进行判别,得出鲁东地热区地热水补给来源为现代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叙述用一般岩心钻探方法钻进浅层承压热水型地热井的安全防护问题。浅层承压热水型地热钻井有三个特点:井涌、汽雾和烫伤。井涌引起热水喷发,钢粒不能投入井底,影响钻井。汽雾使机场能见度差,环境温度升高,影响操作。热水可以引起烫伤事故。主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是;防涌方法采取导流降压、钻具防喷、以冷制热和改变钻井方法。利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进行排雾降温。在防烫措施上,除配备专用冷却水泵外,操作人员均应配备皮手套和护孔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