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综述了背景光源(类星体)与前方天体(星系、星系团等)成协的观测和统计事例.详尽叙述了与成协问题相关的引力透镜理论.全面介绍了对各种成协事例进行引力透镜理论解释的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给出了一种计算成协样品中面密度超出因子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宇宙中的引力透镜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评述了近十年来所发现的引力透镜事例及其理论解释,讨论了利用引力透镜现象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结构、类星体性质、暗物质性质及宇宙弦特性等一系列问题,展示了引力透镜效应这一活跃研究领域之全貌。  相似文献   

3.
自对类星体红移解释发生激烈争论以来,近7、8年新的观测证据、统计分析和理论解释,都是有利于宇宙学红移解释的。它们包括: a)与类星体红移相等但光学光度弱得很多的成协星系的系统观测和结果; b)引力透镜事例的发现和解释; c)标准烛光化后获得的视星等-红移关系; d)标准宇宙模型下解释了类星体发射线红移分布; e)射电子源间最大角径θ与红移图上上包络线的存在; f)理论上给出了可能的产能机制和传能过程,并获得新的观测证据。但是与类星体红移不等的星系成协事例,仍有待深入观测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引力透镜是天体物理中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在宇宙学暗物质、暗能量、大尺度上的引力和系外行星探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介绍了引力透镜的基本理论和近似,其次给出了引力透镜的主要发展历史,然后介绍了不同于光线偏折角的引力透镜理论新视角.之后评述了宇宙学中的弱引力透镜研究概况,简要回顾了弱引力透镜测量的主流方法宇宙剪切及...  相似文献   

5.
该文综述了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来搜寻银河系内重子暗物质的原理、观测方法和结果以及当前国际上几个小组的工作和主要进展。简要回顾了对重子暗物质的认识过程,其中广泛分布于星系之中的暗天体被称为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MACHO)。综述了一些关于引力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其中简单讨论了强引力透镜、弱引力透镜和微引力透镜的区别,并列出微引力透镜的两个重要参数光深和光变时标的定义及表达式。详细阐述了对于MACHO探测的方法和一些观测效应细节。综述了目前几个小组的工作,包括MACHO小组和EROS小组等,其中MACHO小组近来的工作得出MACHO为银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比例约为20%;而EROS最近工作得出的质量比例上限为7%。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King模型去描述星系的引力透镜行为,把已知类星体作为光源,从统计上计算了引力透镜类星体对与其像间分离的关系。结果表明,星系的透镜行为不仅能解释全部透镜事例,而且可以揭示出星系的某些统计参数,如星系的最大质量、平均半径、平均核半径及质光比。宇宙中星系质量密度因子,Ω_g,亦可从中求得。  相似文献   

7.
武向平 《天文学进展》1989,7(2):107-117
宇宙中的巨型光弧是近两年来发现的一种新颖的天象。本文简述了已有的四个观测事例,给出了可能的产生机制,特别就引力透镜的成因进行了仔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覆盖全天区的HB类星体表和ACO星系团表为样本,对不同类型的Abel星系团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星系团与类星体的成协有不同的特性.两样品的KS检验证实与Abel成协(或反成协)的类星体与全部类星体不是出自同一母体,说明这种成协(或反成协)是真实的,不是由投影效应引起的.进一步的计算得到,D4的Abel团对其周围成协类星体的密度增强因子q=1.089,R2的Abel团对其周围的类星体的吸收星等AB=0.09.  相似文献   

9.
根据LBQS在Virgo天区的类星体样品和BST的Virgo星系团的星系样品,利用交叉相关函数的方法研究了类星体与星系成协的现象,发现在角间距5'<θ<40'范围内成员星系与类星体有明显的成协性。而对背景星系不存在这种成协现象。本还讨论了成协与视星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引力透镜的基本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引力透镜的基本原理,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目前的观测结果对强透镜、弱透镜和微透镜分别作了系统的说明;特别阐述了近年来正在兴起的宇宙剪切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总结了引力透镜在宇宙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LBQS在Virgo天区的类星体样品和BST的Virgo星系团的星系样品,利用交叉相关函数的方法研究了类星体与星系成协的现象,发现在角间距5'<θ<40'范围内成员星系与类星体有明显的成协性。而对背景星系不存在这种成协现象。本文还讨论了成协与视星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2237+0305是已发现的引力透镜中距我们最近和最简单的例子。它位于飞马座Ⅱ的外边缘,是一个模糊的旋涡星系。在五个先前已知的事例中,起透镜作用的星系或星系团距离我们是如此遥远,以至于要研究它们,甚至证认它们都是极其困难的。现在,天文学家找到一个相对来讲是近的事例,它  相似文献   

13.
引力透镜效应是探测星系团物质分布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利用引力透镜数据重构星系团质量分布的主流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受限于质量模型假设和计算分辨率等方面的影响,现有的重构算法仍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Shapelets基函数的引力透镜质量重构方法通过基函数来实现引力透镜质量重构,使用Shapelets基函数分解引力透镜势,以引力透镜中多重像的位置和背景星系椭率畸变为限制条件来迭代求解基函数系数从而得到透镜体的质量分布.通过拟合一个模拟的NFW (Navarro,Frenk and White)透镜系统测试了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在整体上重构出透镜体的质量分布,并拟合出接近真实的源位置,能够为星系团质量测量提供一套灵活且高效的重构算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最邻近间距试验对类星体与亮星系的成协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射电类星体,特别是太红移的射电类星体,与亮星系明显成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虑时空背景度规对点源引力透镜公式的影响,并从线段在均匀各向同性的膨胀空间中的一般关系得到了弯曲时空背景下的引力透镜公式,其在平空间的极限可以回到通常的引力透镜公式.本文最后讨论了公式对透明引力透镜及宇宙论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利用最新的类星体星表和Uppsala星系表的资料,对于类星体与星系的成协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两点交叉相关函数统计方法的结果表明,相对于类星体在天球上完全随机分布而言,平均说来在每一个类星体附近10.0范围内星系数目大约超出0.153±0.011个。同时有迹象表明,随着类星体的红移值或视星等数值的增大,这种成协现象也趋于加强。此外,最邻近间距试验也进一步支持了类星体与星系成协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所有已被提出和发现的230多颗超新星遗迹和1300多颗脉冲星中,总结出一个共50对脉冲星与超新星遗迹成协候选体的样本.其中至少20对因为环绕脉冲星的脉冲星风云已被探测到,其成协性应该是真实的。结合近来的观测结果,对导致这种成协对缺失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尤其深入地讨论了这个样本中有代表性的3个很可能成协的脉冲星与超新星遗迹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了Poisson随机分布的星系团作为引力透镜天体,其横向本动速度引起的运动引力透镜效应对宇宙背景辐射(CBR)温度涨落各向异性的影响。对星系团的密度结构及其引力透镜效应,我们采用Hernquist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星系团的统计理论,在冷蝉 物质及等曲率重子扰动模型框架下,计算了运动引力透镜效应对CBR温度涨落各向异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Poisson随机分布的星系团作为引力透镜天体,其横向本动速度引起的运动引力透镜效应对宇宙背景辐射(CBR)温度涨落各向异性的影响.对星系团的密度结构及其引力透镜效应,我们采用Hernquist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星系团的统计理论,在冷暗物质及等曲率重子扰动模型框架下,计算了运动引力透镜效应对CBR温度涨落各向异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星系的内禀指向(intrinsic alignment, IA)的关联性是弱引力透镜观测中剪切场信号的一个重要系统误差,人们在之前的弱引力透镜研究中已经提出了许多修正该误差的方法。从数据处理方面,人们可以剔除物理距离比较近的星系对,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近似消除星系内禀指向自相关带来的污染项,并不能消除星系内禀指向与周围物质密度场的相关性,并且这种方法也会丢失很多星系的信息。而目前弱引力透镜观测中广泛使用的IA模型与实际的IA模型可能相差甚远,使用不同的IA模型得到的宇宙学参数会存在很大差别。虽然零调(nulling)技术不用假设IA模型,但是这种技术仅能消除星系内禀指向与周围物质密度场的相关性。另外,由于这种技术须对红移设置不同的权重,所以会失去IA对红移的依赖性。Zhang^[1, 2]提出的自修正方法,在不假设任何IA模型的情况下,利用多种观测量以及几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就能够把弱引力透镜中的IA信号很好地消除。此自修正方法可望广泛应用于即将开始的第四代弱引力透镜巡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