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了背景光源(类星体)与前方天体(星系、星系团等)成协的观测和统计事例。详尽叙述了与成协问题相关的引力透镜理论。全面介绍了对各种成协事例进行引力透镜理论解释的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给出了一种计算成协样品中面密度超出因子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背景光源(类星体)与前方天体(星系、星系团等)成协的观测和统计事例.详尽叙述了与成协问题相关的引力透镜理论.全面介绍了对各种成协事例进行引力透镜理论解释的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给出了一种计算成协样品中面密度超出因子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天文爱好者》2010,(9):16-17
一个国际天文学小组使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类星体放大遥远星系的引力透镜现象。  相似文献   

4.
宇宙中的引力透镜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评述了近十年来所发现的引力透镜事例及其理论解释,讨论了利用引力透镜现象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结构、类星体性质、暗物质性质及宇宙弦特性等一系列问题,展示了引力透镜效应这一活跃研究领域之全貌。  相似文献   

5.
我们利用最新的类星体星表和Uppsala星系表的资料,对于类星体与星系的成协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两点交叉相关函数统计方法的结果表明,相对于类星体在天球上完全随机分布而言,平均说来在每一个类星体附近10.0范围内星系数目大约超出0.153±0.011个。同时有迹象表明,随着类星体的红移值或视星等数值的增大,这种成协现象也趋于加强。此外,最邻近间距试验也进一步支持了类星体与星系成协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以星系作为透镜体产生的切向弧(即"爱因斯坦环")的强引力透镜现象,并对该领域近年来的观测和研究作了总结.对形成这些强引力透镜"环"的星系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其附近存在的质量所产生的会聚和剪切对透镜的质量分布模型非常敏感.在大视场巡天中找到的这种爱因斯坦环的数目相当多,大约是每平方度10个,其中"强引力透镜巡天"(Strong LensingLegacy Survey,SL2S)提供了大量处于星系团视场中的由椭圆星系产生的爱因斯坦环样本.系统地研究星系团外围存在的爱因斯坦环,一方面可以理解星系团环境对爱因斯坦环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它们来探测星系团的物质分布,并进而对冷暗物质宇宙学提供新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有光变资料的34个类星体及9个活动星系统计了它们的平均光变速率与红移的关系,发现平均光变速率有随红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而活动星系的平均光变速率比类星体要大.从宇宙演化的角度来看,类星体的光变随着宇宙时愈演愈烈,最后与活动星系相接.  相似文献   

8.
活动星系核的能量反馈是星系形成理论模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与星系所处的暗物质晕质量、星系中央大质量黑洞吸积率等因素有关。当前的半解析模型预测活动星系核反馈机制主要有两种模式:射电模式和类星体模式,前者主要发生在大质量暗晕中央的大质量星系中,后者主要由较小质量星系并合导致。利用斯隆数字化巡天(SDSS)提供的目前最大的类星体光谱观测样本,结合基于SDSS构建的星系群(团)表,从统计上分析了类星体的热光度和暗晕质量的分布情况。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大质量暗晕中,类星体的热光度和所在暗晕的质量没有相关性,类星体所在暗晕的质量分布很广,进一步证实了高光度的类星体并不存在于大质量的暗晕中。  相似文献   

9.
引力透镜效应是探测星系团物质分布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利用引力透镜数据重构星系团质量分布的主流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受限于质量模型假设和计算分辨率等方面的影响,现有的重构算法仍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Shapelets基函数的引力透镜质量重构方法通过基函数来实现引力透镜质量重构,使用Shapelets基函数分解引力透镜势,以引力透镜中多重像的位置和背景星系椭率畸变为限制条件来迭代求解基函数系数从而得到透镜体的质量分布.通过拟合一个模拟的NFW (Navarro,Frenk and White)透镜系统测试了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在整体上重构出透镜体的质量分布,并拟合出接近真实的源位置,能够为星系团质量测量提供一套灵活且高效的重构算法.  相似文献   

10.
光变是活动星系统的共同特征,光变规律的研究已成为人类探索活动星系核物理的有力手段,综述了类星体样本光变的研究现状,对样本的光变比例,光变类星体的平均光变幅,光变时间尺度,光变幅与类星体物理参量的相关情况,类星体样本光变和其它活动星系核样本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评述,并评述了样本光变的星暴模型,微透镜模型,吸积盘模型三种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采用实测的VLBI基线长度变化率作为约束,重新估计了部分国际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垂直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VTRF2003和VTRF2005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欧亚板块的URUMQI站和太平洋板块的KWAJAL26站,南极OHIGGINS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存在6-15mm/a的差异,北美YUMA站可能有15-31mm/a 的垂直形变率,而美国西部太平洋板块的San Francisco(PRESIDIO)站的垂直形变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SC-VLBA,CRIMEA和EFLSBERG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的差约为1-6mm/a。用不同方法得到的VLBI站的水平形变率解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光线的狭义相对论性偏折、光行时间差和磁场拖曳对脉冲到达相位的综合影响。在辐射束中的核、内锥以及外锥的辐射高度有差别时,观测得到的平均脉冲中的各个成份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平均脉冲的不对称。分析了脉冲星PSR145168 和PSRJ04374715 资料,发现它们的平均脉冲属于两种不同的不对称性。用相位综合漂移理论解释了这两种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Two events of outburst of Garnet Hale - Bopp occurred on Oct. 9,1996 and Nov. 13,1996 are observed by means of photoelectric integrating photometer mounted on the 60cm reflector of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The results are shown in Tab. 3, Fig. 1 (Oct. 9, 1996) and in Tab.4,Fig.2(Nov.13,1996).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地天体探测工作的现状,还介绍了我国正在建造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人卫精密定轨中受摄星历(或称精密星历,即状态转移),可由分析解或数值解提供,相应的定轨方法亦有分析法定轨与数值法定轨之称。对于后者,在一般情况下,现有的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或称积分器)已能满足精度要求,除长弧定轨外,有一定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即地影“间断”问题的处理,这关系到如何在保证星历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并通过数值验证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引力常数变化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估计了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对地球角速度和日长变化的影响。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包括了引力常数G随时间、空间以及速度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也估计了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日长变化产生的效应。其中有些研究对探讨地球自转变化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正兴 《天文学报》1997,38(1):86-96
本文对星表系统差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分析和评估了目前常用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星表系统差计算精度的检验标准.最后对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系统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的系统差计算精度好于目前常用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沈凯先  乔荣川 《天文学报》1998,39(4):353-361
通过归算土卫八轨道根数200年的变化将一个最新的高精度土卫运动理论TASS与经典理论作比较,并用20年现代照相观测资料作理论预报精度的归算.归算表明,在一定时期内TASS与经典理论有较好的一致,但其根数长期变化的差很快变大.由此指出,TASS的合理性和进入实用还有待对更长时期大量高精度观测作实算.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f photographic observations of Comet Hale-Bopp made at Qingdao Station of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of 1996 are given. It is shown that three events of outburst occurred on Sept. 24, Oct. 26 and Nov. 13, and a large jet appeared in the plate of Sept.23,1996.  相似文献   

20.
X-radiographs of eight slabs of the Allende meteorite, each about 8 mm thick, reveal significant chemical and textural heterogeneities of our Allende fragment at the 100–1000 g level. They also reveal systematic arrangements of chondrules (“strings”). Our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is that the observed features are probably all due to regolith processes on Allende's parent body, and that these processes included “mini” slope slides along dry, “sandy” slo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