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析了2011年以来天祝台阵景泰芦阳台水温观测资料,芦阳井水温具有较规律性的年变化动态趋势。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因素后,认为2014年11月15日甘肃景泰MS4.7地震前芦阳水温出现了前兆异常。排除干扰方法、过程及排除干扰后的观测资料应用,能为观测资料跟踪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葫芦岛药王庙井水温观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于2007年进行数字化改造,观测资料连续可靠。通过对水温多年资料的研究,分析典型震例,并利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等,排除日常观测干扰,找出水温同震效应及水温前兆异常的表现形式及规律,总结深井水温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4~2018年福建省闽侯旗山井数字化水温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观测数据的日、月、年、长期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在日常观测过程中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提炼出自然、外界环境、人为和仪器自身干扰等因素的典型表现特征,在今后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再出现类似的异常时,为地震科研提供参考和应用,以便及时地排除干...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是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对观测数据干扰进行分析排除是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核心。通过对张道口地震台2015~2018年水物理观测数据受干扰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和总结观测数据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干扰分为人为干扰、系统干扰、自然干扰、场地环境4种类型,并将6种具体干扰分别归纳到了相应的干扰类型,找出了干扰的特征,描述了干扰的过程,分析了引起干扰的具体原因,阐释了干扰对水温水位前兆数据观测造成的影响,并对干扰的过程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提出了避免干扰的技术措施。通过对水位水温干扰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处理,以期快速准确地识别并排除前兆干扰,为全国其它地震台水位水温干扰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夯实通过水物理测项预报地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太平庄观测井地下流体动态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平庄观测井是一口有十几年观测资料并有几次较好震例的综合观测井。近年来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 ,使得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观测井周围地热的开采 ,对太平庄观测井的正常动态影响较大。文中结合往年较正常的动态特征和地质构造等 ,分析了太平庄观测井的水位、水温、逸出气和断层气等的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水位、水温的变化规律受观测井水位补给区降雨量的影响 ,水温还受当地降雨量的影响 ,特别是太平庄观测井周围新井的抽水对水温、水位、逸出气均有一定影响。由于观测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太平庄观测井的观测资料不能按往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在排除了降雨和人为的干扰因素外 ,太平庄观测井的资料动态趋势还可用于首都圈的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6.
2022年1月28日肇东地震台观测井水温出现低值异常,在现场核实过程中,逐一排除观测系统、观测环境、气象因素、地源热泵系统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引入1套相同型号的水温观测仪进行同层水温比对观测,并与同井水位测项数据变化进行对比,且选取观测井周边200 km范围内震例进行水温日均值映震异常分析,结果发现,水温数据异常具有发生不规律、数据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应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影响所致,分析认为此次水温数据异常主要由水温仪老化所致,非地震前兆异常。此次异常核实工作可为地震台站观测资料异常的现场核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苏22井2008年观测以来11次水温数据下降变化异常,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因素。与地震活动的对比分析发现,苏22井水温具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变化幅度≥0.005℃的水温异常与井孔周围300 km 范围内 ML 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金河地震台泉点多年的水氡和辅助观测资料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就泉点所处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观测环境、干扰因素、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水氡动态特征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该台观测资料的实际情况,选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式,排除干扰影响。并就排除干扰影响后的水氡资料的应震效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福建仙游郊尾观测井2017年7月出现的水位和水温异常及核实情况,排除了地震前兆异常可能性,确定此次异常是由于周边新打民用机井所致。本文中对该干扰井与仙游郊尾观测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后续解决仙游郊尾井观测问题的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7年8月中旬至11月底琼海加积井水位水温同步大幅上升后至今呈转平形态的异常现象,通过开展井孔周边环境干扰的调查、井孔水体化学组分的分析、井孔构造的影响分析、周边观测井水位水温资料的对比分析以及区域构造活动的分析等工作,认为加积井水位水温的大幅上升后转平的现象非地球物理异常,推测原因应是观测段内深部含水层水补给量的增大上涌导致观测井水位水温同步上升,之后逐渐达到平衡,转而在高值的水平上呈平稳形态。而深部含水层水量补给增大的来源可能是观测井深110m以下至井底观测段内含水带揭露处井壁坍塌渗漏所致;也可能是其他的干扰所致,但具体的干扰源还有待继续核实。  相似文献   

11.
对姑咱台DZW型微伽重力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记录情况、记录波形、资料的内在精度、仪器的稳定性、相对噪声水平、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观测资料在分析及预报工作中排除干扰、提取映震信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阜新井水温于2015年8月出现破年变变化,至2016年3月水温出现加速下降现象,最大降幅达7.2‰℃,距水温井约16m处的体应变井辅助水位亦出现同步下降变化。通过对水温井观测系统、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发现,水温井东北约1km处的新打深水井大量抽水可能是造成水温及水位下降变化的原因。将新井抽水时间与阜新井水温及其他前兆测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水温、体应变和钻孔水位等数据的变化与新打井在成因、空间、时间和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阜新井水温及辅助水位同步变化为附近新井抽水干扰所致,排除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系统整理分析了2007年6月1日以来的陇南地电场观测资料,对一些影响地电场数据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认为这些干扰主要为地电暴、地电阻率供电、降雨、农田灌溉和雷电干扰等。对观测数据的日变形态和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干扰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台阶型、方波型和阶跃型以及高频脉冲和不规则大幅度突跳等。正确识别和排除各类干扰,并正确处理观测资料,对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质量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延庆地震台水温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水温变化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针对观测中出现的典型干扰提出解决办法:在泄流管最高端加装排气管解决憋气问题;在水温地线接入地网前加装电感,解决气氡观测造成的干扰问题等,并提出其他日常观测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地电场观测中几种常见干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通州地震台、延庆地震台和昌平地震台2004年以来使用铅板电极观测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干扰及观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资料变化主要有环境改变干扰、流散电流变化干扰、外空磁场环境变化干扰、观测系统本身变化(包括更换电极、更换避雷器等)。找出了典型干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电场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在使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时,必须对各种干扰的因素进行仔细的排除。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省代县地震台、灵丘地震台2套VP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日常观测中存在的自然环境及人为干扰特征,并进行干扰识别及排除,为提高观测资料的可信度、准确捕捉震前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下流体长趋势异常变化与强震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川滇、青藏东北缘、新疆及邻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流体观测点为基础,选择水位、水氡、水温、汞等长期观测资料,进行了历史强震震例的地下流体长趋势资料处理、干扰排除和异常提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区的强地震地下流体长期预测指标并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18.
清水地震台目前有3个测点,有流量、水氡、水位、水温4种手段(5个测项),是数字和模拟观测同时进行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通过对该台各种资料的分析发现,流量观测资料在甘肃及邻区多次中强震之前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水氡观测资料也有异常出现。自1999年之后,水氡测点附近地区由于大量开采热水,对观测资料造成明显干扰;水位观测资料除记录到较明显的固体潮现象外,还记录到大震的同震效应;水温观测资料也记录到某些大震的同震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4年、2016年5月、2017年1-9月宝昌地震台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针对观测山洞湿度、雷电、人为因素等干扰,与正常时段光滑、噪声低的正弦固体潮观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与排除,可提高形变观测资料质量,为准确识别震兆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平谷赵各庄井深200 m, 观测含水层为182 m以下的全井段, 是浅层冷水和深层热水的混合水。 受开采及降雨影响, 水位、 水温长趋势及年动态具有同步协调性变化, 地下水开采使井筒内冷水比例变小, 水位下降, 水温上升; 降雨渗入补给使流入观测井筒内冷水占比例变大, 水位上升, 水温下降, 但雨季结束, 井筒内冷水流入量变少, 井水温逐渐回升。 气压和固体潮使井筒与含水层间有水流运动, 水位出现周期性波动, 从而改变井筒内冷热水比例, 引起水温周期性变化的次生效应, 两者有短期同步协调变化。 不同种干扰因素造成了不同周期的变化影响, 在排除干扰, 提取地震异常信息时, 应选用不同方法及取样周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