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河元古宙坳拉谷关门山铅锌矿床及外围铅矿点,矿石中的铅是以正常铅为主,单阶段模式年龄为1807—1995Ma,铅质来源主要是造山带铅,铅源岩为大于2000Ma的太古宙结晶基底。矿石中异常铅具有线性关系,它是由矿石中的正常铅与放射成因铀铅组成的。结合地质观察认为1807—1995Ma是正常铅受到均一化时间,不是成矿时间。该时间大于容矿条带状白云岩的年龄1526—1600Ma。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穿层性,矿体生成于容矿岩石成岩以后。矿床成因是属后生的。成矿时间(主矿化期)为1400—1500Ma左右,最晚矿化时间为294Ma。矿床成因属元古宙坳拉谷碳酸盐岩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后生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辽东早元古宙层控铅锌矿床具有多层位产出和多阶段成矿的特点。据对71个铅同位素数据研究,铅同位素比值既在任一矿区内有差别,同时在矿区与矿区之间也有差别。铅同位素比值图解清楚地反映出有拟合μ=8.20±0.08增长曲线、混合铅等时线和异常铅8种类型。通过铅源参数分析,拟合μ=8.20±0.08增长曲线的铅为地幔铅与早元古宙地层铅混合均一化了的铅,混合铅等时线的铅为地幔铅与早元古宙地层铅混合未均一化的铅;异常铅经与大西洋和太平洋若干岛屿年轻火山岩铅同位素比值比较,为遭受大陆壳古老花岗质岩石中铅混染的地幔铅。混合铅等时线和铅的模式年龄反映了层控铅锌矿床的多期成矿作用。铅同位素比值不拟合整合铅矿床的增长曲线,同时铅模式年龄都比矿床所在的围岩年龄新,表明层控铅锌矿床不是喷气沉积矿床,而是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介绍了青海省都兰县哈茨谱地区铅多金属矿的地质构造,以及大功率激电中梯与测深方法在该区的应用。通过该区激电异常特征与地质工程验证情况的分析与研究,认为视极化率值低于2.5%,高于异常下限即可划为弱视极化率异常,它是该区内寻找隐伏铅多金属矿的一个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杭州市区主要街道及火电厂、居民密集区土壤的铅、锶同位素组成,并与杭州燃煤和汽车尾气的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探讨土壤铅的来源及受大气铅污染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除火电厂及民用锅炉附近的土壤,其铅、锶同位素组成接近煤的同位素组成外,交通密集区土壤的铅同位素组成完全落在汽油铅范围内。土壤的铅、锶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大气铅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40多个金矿床近200件铅同位素组成数据讨论了辽宁省主要金矿化集中区不同类型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辽西地区不同类型金矿床铅同位素图解上呈线性排列构成二次等时线或混合线。线金厂、下大堡和五龙金矿田等各自集中分布形成独立的等铅域。而猫岭等浊积岩建造金矿床则具有正常铅同位素组成,故其模式年龄可以代表成矿年龄。除个别矿床外,辽宁省多数金矿球矿石铅及与其有关花岗岩类岩石铅皆源自再活化的下地壳或者为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混熔产物。  相似文献   

6.
关门山层控铅锌矿赋存于长城系高于庄组五段条带状白云岩中。条带状白云岩属藻白云岩。在小西沟、关门山两工业矿段的条带状白云岩铅、锌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岩石碳、氧同位素表明,白云岩属正常海相白云岩,铅同位素以正常铅为主,模式年龄为1500—1800Ma,铅来源于基底岩石和壳下。条带状白云岩可以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7.
试样经酸溶分解后,采用三正辛胺—氢溴酸体系反相萃取色层法分离富集铅。在硝酸解脱液中直接加入铜铁试剂、甘氨酸、抗坏血酸等试剂,在 pH=8的碱性介质中测定铅的络合吸附波。峰电位为-0.5V,铅量在0—10μg/25ml 呈线性。该法可用于矿物、岩石等复杂样品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一、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 常见的地下水污染分为可溶性和非混合性两大类。 可溶性污染物一般为无机物,污染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点源类型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物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难分解的有机物,或放射性物质)经地表径流及雨水的冲淋而渗入地下进入到含水层中;人类生活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慢慢渗入地下;生活污水、粪池等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后下渗。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西大厂巴里选厂所处理的矿石性质变化情况,文章介绍了在优先浮选铅锑作业中添加硫酸的试验研究成果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硫酸能有效改善铅锑浮选性能,在不影响锌、锡选别指标及保证铅锑精矿品位的前提下,提高了铅锑回收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矿样以硝酸溶解,用硝酸锶共沉淀铅,将沉淀溶于热稀硝酸溶液中,在pH值为5.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介质中,以二甲酚橙-次甲基蓝为复合指示剂,EDTA滴定铅。本方法适用于铅精矿中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电池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年消费电池80亿只,而用过的废旧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巨大危害.废旧电池含有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以铅为捕集剂,熔融富集合质金中金,灰吹分离铅等金属,硝酸将银溶解与金分离,通过称量计算合质金的金含量,方法简便、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矿床地质特征和岩矿测试资料研究,探讨了新路锡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成矿地层岩石特征和锡石的铌钽含量特征。据硫、氧、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它地质事实为论据,认为新路锡矿田成矿物质锡主要源自花岗岩,而铅、锌源自地层,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对地层岩石特征研究表明,有利成矿层位主要是信都组上段顶部至东岗组下、中段与融县组,其岩石组合是由碎屑岩—碳酸盐岩过渡地段,或碳酸盐岩,它不仅有利于充填交代成矿,而且对矿床伴生铅、锌起到矿源层作用。据矿床中锡石单矿物的铌、钽含量、Ta/Nb比值与其它矿床的对比结果认为:①六合坳矿床形成于弱酸性—碱性介质环境,成矿温度较高:②白面山矿床形成于相对偏酸性介质环境中,成矿温度稍低,这个结论与其它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铅离子在稀氢溴酸—溴化钾介质中能形成稳定络阴离子的特性,本文研究了应用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大量铜等干扰元素、富集铅的最佳条件。试样经酸溶、预分离富集后,用方波极谱法在2mol/l HCl—1.25%VC 底液中测定铅。峰电位为-0.46V(对银片电极)。方法的检出限为0.98μg/g,测定限为1.96μg/g,相列标准偏差 R·S·D=8.7%,回收率在97%—110%之间。该方法分离干扰元素效果好,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铜矿石中2μg/g 以上铅的测定。也可用于岩石及其他矿物等复杂样品中微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铅锌矿区土地根据其利用情况分为自然地、菜园地和稻田,项目研究区各类型用地土壤中铅、锌、铜元素,均高于湖南省表土背景值,具明显累积特征,铅、锌、镉元素富集系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地土壤、菜园地土壤、稻田土壤。各类型用地土壤中铅、锌、铜、镉元素累积含量与铅锌矿区尾砂、废水及用地灌溉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拟定了用铅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铅的方法。在2%HCl-0.08%K_3[Fe(CN)_6]-2%KBH_4体系中,铅的测定灵敏度有明显地提高。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检出限为8.89×10~(-9)g/ml,精密度为4.12%(n=11)。  相似文献   

17.
南口前一带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金矿成矿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南口前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依据金矿床硫、碳同位素组成判定金矿床属热液成因,热液体系处于 H_(?)S 占优势的化学环境。在成矿过程中成矿介质由弱酸性向酸性,再向碱性方向演化;氧逸度随着成矿介质温度降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而逐渐升高。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了岩浆热液有天水混入。铅同位素组成表明金矿中的铅属古老正常铅,与花岗岩中长石铅为同源。据此,作者认为南口前一带金矿属再平衡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以镍作自然参比元素 ,用元素相关图法分析了南海东北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铅、锌含量的分布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红海湾已经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 ,但其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目前尚小 ,仅在湾顶河口浅水区有轻微污染 ,湾中部养殖区、南部自然水域和湾口礁滩护养增殖区尚未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元素相关图提供了有关污染区域、污染点、污染物和污染强度等的总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栖霞地区金矿床的硫、氧、铅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指出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胶东群地层,成矿热液是以变质热液为主、有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参与的混合热液;成矿温度在160℃—305℃范围内,属中低温热液矿床。金矿床的铅—铅模式年龄为800.1—1200.88Ma。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中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饮用水中铅的来源主要有2个:212业污染物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和杀虫剂的广泛应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城镇自来水输水管网的腐蚀造成的铅释放,这也是饮用水中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