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林地貌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半松散-半固结的碎屑沉积物经过流水剥蚀、堆积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以往对土林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 甚至将其归为黄土地貌。本文通过统计土林地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分析研究了土林地貌的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形成原因, 认为土林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成规律和形态特征。土林地貌从物质组成和形态上属于沉积岩地貌; 从成因上划分应属于剥蚀地貌中的流水剥蚀地貌, 并伴随有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 其中剥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沟谷地貌、林柱地貌和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 构造地貌丰富、典型.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将区内构造地貌分为断裂构造地貌、花岗岩构造地貌、夷平面构造地貌、冰川构造地貌、水系及阶地构造地貌和土林构造地貌等类型, 并对这些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描述, 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隆升研究提供了地表构造地貌上的有力信息.   相似文献   

3.
上海湖沼平原地貌分界线上地层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湖沼平原和滨海平原地貌类型划分应遵从地貌特征,为工程应用方便,可划分地貌亚区。地貌分界线上典型的地质剖面,为湖沼平原第一硬土层与滨海平原暗绿色硬土层属于同一地质时代提供了直接证据。由于古河道、台地等古地貌特征,造就了不同地貌及地貌亚区之间地层差异。  相似文献   

4.
砂砾岩峰林地貌在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中归到地貌景观大类—岩土体地貌类—碎屑岩地貌亚类,是地貌景观中的一大研究热点。曲什安砂砾岩峰林是高原寒、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砂砾岩地貌景观,从地貌形态、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方面分析曲什安砂砾岩峰林地貌蕴含的科学内涵,并与国内砂砾岩地貌对比研究,发现曲什安砂砾岩峰林在形成时代、沉积环境、岩性、形成过程、地貌特征方面差别很大,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和进一步开发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农业地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充分消化前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海南岛的主要地貌类型与地貌轮廓,阐明了海南岛地貌形成的条件与过程、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地貌分区。  相似文献   

6.
新疆开都河流域主要地貌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中没有一个要素与地貌形态无相互影响,人类的任何一个生产活动也与地貌形态具有密切联系.以新疆开都河流域地貌形态为研究对象,探讨流域尺度地貌形态类型、不同地貌形态的空间变异特征.在开都河流域实地考察、制图分析、对地貌形态分类和测定不同地貌类型的面积和相对高度、各地貌类型相互影响的数据基础上,采用地貌类型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的地貌形态进行了制图分类及其特征变异分析,并采用GIS定位测定方法,做出开都河流域的地貌类型空间数字地图.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地貌形态复杂多样,虽然开都河流域是以天山山脉中段南麓的山间盆地——焉耆盆地为中心,但是在流域中陆地上的地貌类型均有分布.该流域是典型的封闭性盆地地貌为主,多种地貌形态并存而交叉分布;该流域由三个盆地地貌单元组成,表现出山间盆地地貌类型的环状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与实践。认为:宜以城市的建成区和边缘区为重点研究区,并根据城市地貌环境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实践:(1)地貌环境对城市的影响;(2)城市对地貌环境的影响;(3)城市地貌灾害;(4)城市地貌分类与制图;(5)城市地貌环境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胡绍安 《江西地质》1994,8(3):225-231
作者论述了鄱阳湖西南地区农业地貌的特征,划分了地貌类型。通过对地貌构造的分听,了解了本区的地貌形态,地层结构及地貌发展史。对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陶奎元  沈加林  姜杨  余明刚 《岩石学报》2008,24(11):2647-2656
雁荡山岩石地貌由叠嶂、方山、石门、柱峰、锐峰、岩洞、天生桥和峡谷、涧溪、瀑、潭、湖等岩石地貌组合而成。其形成的地质学、岩石学基础是白垩破火山岩相与构造。不同类型地貌景观反映了这一破火山构造。断裂切割、重力崩塌与流水侵蚀是形成此类地貌的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雁荡山岩石地貌在形态、成因和审美学意义上均有别于我国砂砾岩岩石地貌、碳酸岩岩石地貌和花岗岩岩石地貌。雁荡山地貌可作为流纹质火山岩地貌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海岸风蚀地貌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布广泛、成因复杂的风蚀地貌随着研究技术与手段的提高近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其重要类型之一的海岸风蚀地貌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对国外不同时期海岸风蚀地貌研究的主要成果、国内海岸风蚀地貌研究现状及争议、国内海岸与内陆风蚀地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概括总结,提出开展我国海岸风蚀地貌研究十分必要,近期可通过查明海岸风蚀地貌的类型与分布、明确不同海岸风蚀地貌的形态及变化特征、探讨典型海岸风蚀地貌形态变化与气流相互作用机理等开展我国海岸风蚀地貌发育过程与演变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貌信息熵的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涛  尹前锋  高贺  郭峰  林达明 《冰川冻土》2019,41(2):400-406
冰川泥石流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貌条件对泥石流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地貌信息熵理论是量化地貌发育阶段的指标,针对冰川地貌条件,探讨了地貌信息熵理论在冰川地貌条件下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系数。选取天山公路沿线13条泥石流沟,基于ArcGIS平台,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地貌信息熵值能较好地判断冰川泥石流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在崛起的边缘科学——灾害地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地貌是指对人类的生活及生存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灾害性影响的地貌现象的总称。根据造成灾害的地貌类型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出山地灾害地貌、平原灾害地貌、喀斯特灾害地貌、风沙及黄土灾害地貌、海岸灾害地貌等基本的类型。我国在近几十年对一些灾害地貌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随着“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的开展和国际间关于灾害地貌研究网络的逐渐形成,我国的灾害地貌学也随之产生,它是一门崭新的,正在开拓之中的地貌学分支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水工学以及社会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构造地貌参数的新构造运动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地貌是新构造运动与外地质营力以岩石为物质基础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新构造运动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构造地貌参数是对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外在形态特征的定量化表达,对于定量化揭示新构造运动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地貌过程对构造抬升的敏感响应,河流和山坡地貌形态特征成为记录新构造运动信息理想载体。分析了具有显著影响的基于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河流地貌参数的应用原理,介绍了Martin D.Hurst等2013年在山坡地貌参数对构造隆升延缓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尝试讨论了这些地貌参数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认为构造地貌参数能够较好地揭示隐含在构造地貌形态中的新构造运动信息;获取不同时段的地貌参数可以实现对现代构造地貌过程的动态研究,以获取最新的地壳活动信息。但是,构造地貌研究并不能解决构造活动的年代序列问题,同时也难以排除一些非构造因素的影响,目前构造地貌参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应用仍处于定性研究的瓶颈阶段。结合构造地貌参数和地质、地貌记录以及实验模拟,建立地貌参数的混合模型是实现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新构造运动定量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河南遂平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类型、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对河南遂平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与国内外典型花岗岩地貌景观进行了对比分析,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①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主要是花岗岩像形石地貌景观,各种形态的花岗岩像形石有100多个。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矿物成分、结晶程度、球状风化的影响,大多数花岗岩像形石表面圆滑棱角很少,看起来不抽象更形像逼真。②嵖岈山花岗岩体呈岩株产状,分布面积不大,使花岗岩体整体地貌景观精巧典雅看似“天然盆景”。③嵖岈山拔地而起的山与平原接壤的独特地貌地形,让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看起来又非常雄伟壮观。④嵖岈山花岗岩洞穴(石棚)地貌景观众多,洞套洞、洞连洞,洞长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美学观赏价值极高,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美学观赏价值体现在:美、奇、雄、险、幻。认为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因嵖岈山花岗岩为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矿物颗粒结晶比较粗且岩性较均一、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疏密适中、独特的地貌部位和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的气候条件形成的,是花岗岩地貌显著地带性有力见证。为发现类似的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岱崮地貌是继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之后的中国第5种岩石地貌,作为一种新命名的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但对其的研究和开发却相对滞后。该文介绍了岱崮地貌的研究现状、分布及其形成过程、发育阶段等,岱崮地貌的分布规律、形态特征、组成结构,其演变趋势与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等,是其学术研究的核心问题。加强对岱崮地貌的研究,不仅能够改变地貌学中关于方山研究的薄弱局面,丰富大陆风化及陆地碳循环研究,而且可深化对沂蒙山区地质地貌条件、生态环境特点的认识,也可为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造山带基岩河道流域地区的地貌演化定量化的分析主要关注气候、构造等外在因素以及河流内在调节机制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总结了关于基岩河道流域地貌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定量计算方法主要利用detachment-limited模型并结合具体的区域状况对气候变化或构造产生的扰动响应状态进行定量化分析,其中地貌起伏分析涉及对地貌在气候变化下的地貌起伏增强或降低的响应趋势分析,地貌响应时间域涉及地貌在气候变化、构造扰动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的地貌响应时间问题.研究表明,气候作用引发的剥蚀加强并不能导致地貌起伏增大.气候变化、构造扰动或两者共同作用的地貌响应行为主要是气候、构造以及原地条件的函数.不同的区域其地貌响应时问域不同.在中国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所决定的水文体系中,基岩河道流域占有重要地位.地貌定量化特别是地貌响应时间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造山带的地貌演化过程,以及辨析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特定的时空尺度.  相似文献   

17.
地貌形态特征分类对生态环境、水文研究及地质构造分析等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现代地貌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高分辨率DEM数据,以平均坡度、截面曲率、最大曲率和最小曲率等地貌形态因子为参数,构建地貌形态分类模型;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提出数字地貌形态分类数学优化方法,对长春地区进行地貌分类。该方法实现自动聚类分析,获得了10种地貌类型阈值,达到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要求。这种方法突破了形态参数分类方法6种地貌类型的限制,分类种类达到10种;通过SOM聚类分析,自动获取阈值,从而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地貌形态分类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描述地形起伏特征的数据模型,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为研究地表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数据基础。文章归纳梳理了DEM在基本地形因子、流域地貌特征、古地貌面的重塑、构造地貌发育模式、地貌分类与制图以及地形特征提取算法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的来看,DEM研究对象以陆地为重点,以河流地貌和山地地貌为主要内容;研究过程从早期对地貌形态的定性描述向多种地貌参数的半定量、定量分析转变;研究尺度空间上从某个小流域到整个造山带,时间上从数小时向百万年扩展。构造地貌演化时间序列的不确定性、地貌参数获取的复杂性、地形模型算法的多样化以及DEM生成过程中的误差因素,这些均影响构造地貌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在归纳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DEM在构造地貌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貌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貌学是一门兴起不久的新学科,其理论和实践都有待于探索和充实。本文论述了城市化对地貌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城市地貌环境的形成和独特性,以及城市地貌研究的变革性特点。作者认为,城市地貌学应从城市的地貌环境和人类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分析城市化与地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使城市地貌环境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51-155
夏塔位于新疆哈尔克山北麓和昭苏盆地之间,处于西天山造山带的核心部位,该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各种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以冰川地貌为主体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在野外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冰川地貌具有空间分带性特征,冰川地貌以现代冰川为核心、四周发育着众多以典型冰蚀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古冰川地貌,辅以冰川堆积地貌和冰水沉积地貌,观赏价值较高。通过冰川地貌成因分析,进一步提升冰川地貌的科学内涵,为景区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