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床产于棋梓桥组底部层位中,矿体呈似层状。除铁、锰、铅外,伴生有银、铟。由泥盆纪沉积期成岩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铁锰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曾昭健 《湖南地质》1997,16(3):163-166
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床产于棋梓桥组底部层位中,矿体呈似层状。除铁、锰、铅外,伴生有银、铟。由泥盆纪沉积期成岩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铁锰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坜头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浙中—武夷山隆起成矿带遂昌—建阳成矿亚带,通过对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认为矿床铜多金属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断续产于北东向、北北西向的构造破碎带中,矿化与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时代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4.
野鸡尾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千里山花岗岩东南接触带外部,产于浅部石英斑岩相岩枝及与其侵入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白云质灰岩中。已探明主矿体3个,分别为石英斑岩型、矽卡岩型、网脉大理岩型,属大型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西赣县区牛角龙钨多金属矿床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赣南老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总体部署,由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岭东段重要矿种成矿要素调查”项目组通过1:5万矿产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填图、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验证等技术手段发现的具有大型成矿远景的钨多金属矿床。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矿床为石英细脉-网脉带型黑钨矿多金属矿床,地表已圈定南、北2个矿脉带,其中呈近SN向展布的北脉带(Ⅰ)是矿区的主矿脉,以石英细脉-网脉型黑钨多金属矿为主,宽10~30 m,南北延伸1 500 m以上,验证实施的ZK001钻孔和ZK002钻孔中分别发现含矿石英脉157条和249条,已圈定了4个钨矿体、2个银矿体和8个含矿细脉带。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赣南找矿空白区的新突破,为该区脱贫致富提供新的钨多金属矿资源基地,也为赣南及相邻地区钨多金属矿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6.
冈底斯地块南北缘是西藏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在该地块北部首次发现的甲岗钨-钼-铋-铜金多金属矿床是不同于其南部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新类型,该矿床的发现是藏北地区内生金属矿找矿的重要突破。目前,矿区内共发现规模大、品位高、易采易选的黑钨矿-辉钼矿-石英脉10余条。脉体赋存于区内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并以内带为主。通过对矿脉等的同位素、包裹体等的初步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喜山早期碰撞型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属典型的岩浆气液充填型黑钨矿-石英大脉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成矿作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萍  张赋  李凤仁 《地质与资源》2012,21(3):281-284
哈日根台银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西坡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之沙不楞山铜铅锌成矿带内,受东西向的米生庙复背斜次一级的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体赋存在构造破碎带内,由石英细脉和网脉构成,总体呈脉状或似脉状,具有分支复合现象.对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及类型研究表明,金属矿化与硅化、钾长石化、萤石化等蚀变作用有关.矿床的形成与侏罗世花岗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黑石山矿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成因,本文分析了矿区地质背景、矿床(体)特征,总结围岩蚀变特征,认为矿区是以铜铅锌为主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金水口岩群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即矽卡岩中。黑石山铜多金属矿床经历了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叠加交代期及表生成矿作用期,形成了多种围岩蚀变现象,矿床形成主要与地层、岩浆岩、构造关系密切,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
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钨多金属矿位于香花岭矿田的南部,区内出露有燕山早期的花岗岩,断裂构造很发育(有NE向、NW向及近EW向断裂三组),NE向构造破碎带型钨矿脉及NW向石英脉型钨矿脉数十条,其中NE向矿脉规模大、延伸稳定,矿床规模已达中型。本文通过对鸡脚山矿区钨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认为该矿床属高-中温热液充填型钨多金属矿床,同时对该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鸡脚山矿区的深部及其外围还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西藏柯月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柯月锌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上新发现的重要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近南北向张扭性断裂中,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脆硫锑铅矿、硫锑铅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铁锰碳酸盐、方解石等。矿石组构以热液充填交代成因为主。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表明,包裹体以液体包裹体为主,还有少量纯气体和纯液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H2O-Na Cl体系。流体中气液成分以H2O为主,液相中局部含有少量的HCO-3、CO2-3和CO2,气相中局部有少量CO2、CH4、N2。根据含矿石英脉中绢云母40Ar-39Ar定年,准确限定柯月矿床成矿热液活动的时限为21.3 Ma。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柯月为中低温热液脉状锌多金属矿床,是后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新榕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榕锰矿是广东省重要的锰矿床 ,主矿体产于地下岩溶空洞内 ,矿石中伴生银的平均含量达 10 0×10 -6以上。锰矿石中含有少量的脆银矿、溴角银矿、含锑银黝铜矿、银金矿、单斜绿铜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重晶石等矿物。据各类岩石、矿石的矿物成分 ,以及成矿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 ,认为Fe、Mn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宇云开群和泥盆系桂头组中的富铁锰质岩层 (锰铝榴石片岩、含锰千枚岩 ) ,部分来源于矿区北部断裂带中的热液硫化物 ,伴生元素Ag、Pb、Zn等也来源于矿区北部断裂带的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有机质 (微生物 )可能参与了成矿物质的风化淋滤、迁移、沉淀富集等成矿作用。地下岩溶空洞是最有利的成矿场所。锰矿的成矿期为新生代。矿床成因类型属迁积_岩溶堆积型锰矿  相似文献   

12.
莫托萨拉铁锰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东端,研究程度相对薄弱,在矿床成因方面存在热水沉积、沉积-热液改造、胶体化学沉积等争论。本文详细研究了莫托萨拉最上层锰矿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并综合前人资料对整个铁锰矿床的成因做了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在矿区发现了热液长石岩,其主要由钠长石、钾长石以及少量重晶石、霓石、锌铁黄长石等矿物组成,类似于"白烟型"热水沉积岩。莫托萨拉最上层锰矿主要由锰橄榄石、褐锰矿、红硅锰矿、磁锰铁矿以及少量重晶石、方铁锰矿等矿物组成,发育有典型的热水内碎屑结构,指示其沉积于海底热液喷流口附近。该层锰矿的Al/(Al+Fe+Mn)值很低(0~0.02)、Si/Al值较高(7.9~10.9)、Fe/Ti值很高(428~1353),通过UCC标准化后发现明显富集Zn、Ba、Pb等元素,而Co、Ni、Cu等元素未见富集,以上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海底热液成因铁锰沉积物一致。在Fe/Ti-Al/(Al+Fe+Mn)、Si O2-Al2O3、10×(Co+Ni+Cu)-Fe-Mn、100×(Zr+Ce+Y)-15×(Cu+Ni)-(Fe+Mn)/4等判别图中,莫托萨拉的锰矿层和铁矿层样品均落在海底热液沉积区。锰矿层和铁矿层的稀土元素经PAAS标准化后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Eu正异常和Y正异常,与现代海底热液成因铁锰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非常相似。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前人资料,本文认为莫托萨拉铁锰矿床为海相热水沉积成因,成矿与同期海底火山的间歇性活动密切相关,海底热液的化学组分、温度高低和活动强弱都具有明显的脉动性。莫托萨拉矿区铁锰共存但各自独立成矿,且铁锰分离程度较高,这在显生宙沉积型锰矿中独具特色。鉴于前人曾报道莫托萨拉铁矿石中存在菌藻类微生物化石,我们推测,该矿床的铁锰分离过程除了受控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外,微生物的选择性氧化沉淀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个铀钨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至今,在国内外已发现的单铀或单钨的脉状矿床或层控矿床为数不少,但铀钨均具工业意义的铀钨(沥青铀矿-白钨矿)组合的矿床却极其少见。本文介绍了一个这样的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特征:该矿床的形成受花岗岩、地层、岩相、构造、地下水及区域地球化学环境的联合控制;从矿石建造和有用元素组合角度看,这是一个矿床新类型,从成因上看,是花岗岩型热液矿床与层控矿床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4.
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位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月凤山火山盆地边缘,含矿斑岩为燕山中期碱性花岗斑岩,侵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内,斑岩体边部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矿化与层状改造型矿化,此两种均与碱性花岗斑岩有关.矿化以Pb、Zn、Ag为主,伴生少量的Cu、Au.斑岩型的铅锌银矿化发生在斑岩体内以及接触带中,具有面型矿化特点并显示出明显的矿化分带性.层状改造型以铁锰银铅锌矿化为主,矿体均为隐伏状分布于碱性花岗斑岩附近的火山岩含铁锰地层中,产状与火山岩地层一致.铁锰碳酸盐铅锌银矿体在靠近斑岩体时,银铅锌矿化相应逐渐增强,而远离花岗斑岩体,矿化明显较弱.围岩蚀变作用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蚀变特征、蚀变类型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缺少斑岩铜(钼)矿床早期蚀变的钾交代作用(黑云母化与钾长石化),发育大量铁锰碳酸盐蚀变.矿田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由岩体内向外蚀变可以分为三个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和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斑岩型矿床的铅锌银矿化与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定,获得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化年龄为162.8 ±1.6Ma,与含矿斑岩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中期陆内环境.  相似文献   

15.
芬兰科密铬铁矿床是欧洲规模最大的铬铁矿床。对该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该矿床与古元古代层状超镁铁质杂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杂岩体内的铬铁矿床具典型的层状堆积特征,矿层延伸稳定。由于Cr/Fe值较低,该矿床矿石品位在世界同类矿床中属偏低水平。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2.44 Ga),是由卡累利阿造山作用诱发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并与新太古代基底岩层发生混染作用形成的。科密铬铁矿床属于层状铬铁矿床,其地质特征与中国目前已发现的豆荚状或似层状铬铁矿床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6.
The Sjögruvan deposit is one of the Långban-type Fe-Mn oxide deposits hosted by marble interbeds within Svecofennian metavolcanic rocks in the Bergslagen region, central Sweden.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clarify the premetamorphic origin of this type of deposit, which is set apart from most other Mn mineralizations by a significant enrichment in Ba, As, Sb, Pb, W and Be contained by various oxyminerals. The principal ore types at Sjögruvan are (1) hematite+quartz-magnetite, (2) hausmannite+calcite+tephroite and (3) braunite+celsian+phlogopite. The Mn ores are compositionally akin to modern Mn deposits formed by submarine hydrothermal processes (with a high Mn/Fe ratio and low contents of Co, Ni, Th, U and REE) and likely owe their existence to similar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Pb isotop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metal source and timing of deposition is similar to the major stratabound base-metal and iron deposits in Bergslagen. All the key elements have been leached from the local felsic volcanic units and were deposited on the sea floor; the excellent Mn-Fe separation occurred in an Eh-pH gradient that essentially corresponded to the mixing zone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s and seawater. The braunite ore is chem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hausmannite ore,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refractory elements (Al, Ti, Zr) and a positive Ce anomaly, which indicate a detrital/hydrogenetic contribution to its protolith. Carbon isotope ('13C) values around 0‰ (relative PDB) suggest that carbonates in the deposit formed directly from seawater.  相似文献   

17.
戚林坤  孔云丽  普米仓 《云南地质》2011,30(1):53-55,31
铁锰矿产于新糖房背斜西翼南延澜沧江群中上部绢云石英片岩地层中,似层状、透镜状、囊状产出,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铁锰矿床,其富集与表生氧化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滇中易门县狮子山铜矿是产于扬子古陆边缘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内典型东川式层状矿床, 是在昆阳裂谷背景下经同生沉积和二次富集作用而成, 在鹅头厂组、落雪组、因民组等地层中均有不同矿体产出,矿床成因属热卤水沉积型东川式铜矿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和后生阶段。矿床在同生沉积阶段形成, 成岩阶段固结成岩, 后期的岩浆活动对矿床起到一定富集和改造作用。本文研究认为, 矿床受地层与岩性、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控制, 通过对矿床成矿要素的分析和总结, 归纳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提出了矿区本部和近外围的找矿方向和靶区优选。  相似文献   

19.
泰安—莱芜地区幔枝构造与铁金铜矿床成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泰莱幔枝构造包括幔枝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沉积盖层中的拆离滑脱构造和上部幔枝上叠构造三部分构成。认为泰安—莱芜地区铁金铜矿找矿突破很大可能在泰莱幔枝滑脱层构造中,也可能是寒武系、奥陶系中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或夕卡岩型金矿;崅峪岩体近EW向与近SN向交汇处为含矿流体活动主通道,EW向构造成铁矿,崅峪岩体深部可能有大规模铁矿;NNW向构造成金矿,崅峪岩体中部深处可能有富金矿。  相似文献   

20.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铋矿化带的发现与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 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 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 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 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品铋含量达到边界品位的要求, 9个矿床(点)单件样品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 最高达到9575×10?6。铋含量高的地质体东西向呈带状展布, 为一铋的成矿带。确定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尕尔穷矽卡岩型铜矿、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社样多金属矿-更乃矽卡岩型铜铁矿、拉屋矽卡岩型铜矿-尤卡浪脉状铅矿共4个铋矿找矿远景区。铋矿物种类为硫铜铋矿、自然铋、硫铋铜铅矿、硫铋银矿共4种。铋含量较高的样品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型矿床中, 斑岩型矿床的铋含量较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铋的矿化时代应为燕山期,为班公湖-怒江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的。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 其矿石含有较高的铋含量, 由于铋的单位价值远远大于正在开采的铜与铅锌等资源, 因此, 该矿床开采时需加强铋资源的评价, 以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