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了解农户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适应行为影响机制对未来制定有效气候变化政策至关重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西安市白鹿原樱桃种植区农户的调查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樱桃种植户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适应行为机制。研究表明,种植户关于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且三者均可直接影响种植户适应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的行为意向,其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种植户的知觉行为控制对于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适应行为影响不显著;种植户对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的行为意向是影响其适应行为最直接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农户个体微观视角,研究农业的活动主体--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选择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该地区农户适应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气候变化趋势感知比较一致,认为近5 年夏季和冬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但与实际观测存在一定偏差。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适应行为的比重并不高,只有57.8% 的农户表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农户适应行为受气候变化感知的影响,此外,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对农户采取适应行为的概率影响显著,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属性因素与农户采取适应行为的概率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山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地理单元村落的农户为调查对象,进行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的感知及适应策略等调查,采用感知强度公式及专家打分法分析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以及所采用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961—2013年湟水中游气候变化整体趋于暖干化,有84%的农户认为气候变暖,并对其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地理单元,农户对气象灾害的感知有明显差异,川水地区农户对沙尘的感知最强,浅山地区农户对虫害的感知最强,而脑山地区农户对连阴雨的感知最强;不同海拔高度的农户对适应策略的选择不同,川水地区农户主要采取“生产性+生活性+保障性”组合适应策略;浅山地区农户主要采取“生产性+生活性”组合适应策略;而脑山地区的农户则主要采取单一的“生产性”适应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位于“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北疆地区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适应行为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较为清晰,女性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关注和相对感知强度更高。在适应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缺水方面,“修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可度最高,除此之外,男性更倾向于“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等技术性的方法,而女性却更倾向于“减少生活用水”。经历极端灾害性天气后,男性倾向于“调整生活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而女性却更倾向于“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防御气象灾害方面,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建立灾害防御救济基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开展气候变化教育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气候变化减缓意愿及行为则是开展有效气候变化教育的前提。文中基于影响青少年气候变化行为因素的理论框架,针对厦门、深圳、宁波9所中学1539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12~14岁青少年整体上对气候变化关注程度和气候变化减缓行动表现一般,且其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他们减缓行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过去参与过的气候变化减缓行为、自我效能和气候变化卷入度,而影响他们减缓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变化卷入度和自我效能;气候变化主观认知较高和高责任心型人格的青少年表现出较高的减缓行为。最后提出建议:我国青少年气候变化教育应该重点关注提高青少年气候变化卷入度、增加气候科学认知水平和增进自我效能,以期提高青少年的气候变化减缓行为意愿和减缓行为。  相似文献   

6.
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农村贫困群体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五个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农村贫困群体生计资本的影响。建议通过助推贫困群体生计多样化,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农村社保体系,建立降低综合灾害风险的应对体系,建立气候变化与贫困减贫的监测评估体系,统筹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整合渠道,推进气象可持续减贫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气象》2016,(1)
正《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5》史军戈华清主编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气候变化应对与适应的理论基础、国际谈判风险与对策、不国国家的应用对策、具体的法律制度,还特别针对我国气候变化问题,分别从亚非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与政策、地方环境立法对可气候变化的适应与调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建议、人工影响天气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农村气象灾害整体性防御体系的构建、基于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跨区域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跨区域性气象灾害应急调配优化等开展特别有实践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2007—2019年发表的2075篇以“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的网络可视化分析功能,并结合WOS的相关统计工具,对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行为领域的文献特征与演进历程进行研究,以期明确该领域的历史研究特征、知识基础和热点演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发展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除气候变化、适应和感知外,脆弱性、影响、风险、管理、变化性、适应能力、恢复力、农业、风险感知、政策、干旱和农民也是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行为领域的热点词汇;在研究中不断涌现新的词汇,且越来越重视沿海地区和小农问题;公众的个体经验不断受到重视,同时气候变化敏感区将是本领域未来的热点研究地区;中国仍处于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行为领域研究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雪山地区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的感知认识。结果表明:居民对玉龙雪山地区气候变化的感知强度与科学研究结果总体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居民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影响的感知不很强烈,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影响到农作物长势和产量,但对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略有增加和作物生长期延长的感知却持较高赞同度。居民对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的感知强度总体上与海拔高度相关显著,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则与年龄显著相关。气候变化已促使山区居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农业经济,并积极参与山区旅游、外出打工,以弥补微薄的农业收入。同时,居民也期望政府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干旱和倒春寒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黑龙江省漠河县气象站点1980-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降水量数据为参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过去20 a来乡村人群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感知情况。结果表明:漠河县乡村人群具有较强的气候变化感知能力,对于气候变化趋势的感知相对较为准确,但因受到个体客观背景环境的影响,感知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可参照时间范围相对较短,人群对变化强度的感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人群能够正确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通常较难把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内有关研究,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中农业气象灾害时间变化趋势,评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和适应策略.得出:(1)中国大陆(西南地区除外)光温生产潜力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北方增幅大干南方,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的生产潜力影响不同.(2)气温...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和传统气象灾害不一样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强调气候变化的驱动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一种趋势。中国城市气象灾害有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等多种类型,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城市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型城市气象灾害潜在风险增加,城市气象灾害引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和人文社会学科引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将是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中国未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也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高温热浪、低温灾害)和农业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从农业生产潜力变化、作物种植制度变化和作物品质变化等方面阐明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和中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农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出了当前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需要重视的方面,为确保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及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在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作物模拟模式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方面,分别针对我同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北方农业干旱、北方农业低温冷害、华南寒害和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等)建立了灾害的指标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开展广西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展与对策研究,对进一步促进广西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高效、快速地发展,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气候可行性论证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象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资源、评估气候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并正在逐步规范起来的一项技术咨询工作。广西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暴雨洪涝、大风、雷暴等气象灾害的多发区,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广西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大工程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灾害性气象因子是影响工程安全性设计、投资成本和运营效益的关键因子。部分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区域开发项目等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因没有充分考虑气候影响,当面临不利的天气或气候考验时极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常规气象资料和主要气象灾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0a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冻害和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雷暴、龙卷风、飑线等),广西气象灾害具有灾种多,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的特点;近50a来广西气候存在明显变暖趋势,升温速率为0.145℃/10a,在这种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气象灾害的变化表现为降水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干旱和洪涝频率同时增加,高温事件增加,低温事件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增加,气象灾害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乌鲁木齐河流域普通民众对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感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合有关监测研究结果,分析了普通民众对流域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的感知情况,探讨了环境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普通民众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的感知基本与科学监测事实相符.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条件下普通民众对水资源紧缺的适应措施的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个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基于社会性别的气候变化认知和气象灾害应对调查研究,分析在气候变化认知和灾害应对上不同性别群体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女性更关注气候变化及灾害预警信息,但是她们获取天气和灾害预警的信息渠道受到限制。当面对灾害威胁时,大多数女性缺乏应对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气象灾害近期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综合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疆洪水、干旱、冰雹、沙尘暴、雪灾、地质灾害等灾害和城市、农村气象灾害分析和对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及气候变化对灾害规律影响的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新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根据气象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近50 a年甘肃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探讨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针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气象与生态问题,提出了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