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首先对黑龙江省7个大地电场观测台站的概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评估了大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效能,分析了大地电场观测的日变化特征和干扰因素以及大地电场的正常场和异常信息。结果表明,典型的干扰主要有降雨、共用电极和地磁暴,其中大磁暴干扰一般会出现在高频信号中并破坏正常的日变形态,其主要表现为多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信号。在观测系统和环境因素正常的情况下,只有绥化台、德都台、肇东台、通河台、林甸台、望奎台的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有明显的日变化形态,其与地磁日变化形态相似,而密山台由于受到严重的干扰,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没有出现较好的日变形态。另外,笔者对一些可能与地震相关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的异常识别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马钦忠  王冠玥 《中国地震》2014,30(1):91-101
以上海地区的3个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资料为例,结合地电场多极距观测原理对地电场信号异常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电场多极距观测装置系统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区分地电场观测中的电极极化干扰、雷击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电离层扰动干扰和自然电场异常等信号。  相似文献   

3.
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异常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其观测物理量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通过对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中常出现的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影响、电极极化、磁暴干扰等5种干扰和典型变化形态进行识别分析,可有效剔除干扰,从而为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和运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也为观测场地大致相同的其他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延庆地震台2004年地电场的观测资料,研究其变化情况,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延庆地震台地电场的观测容易受到磁暴、雷雨等干扰,电极的极化影响最为严重,这些因素给地电场震前中短期异常的识别带来了困难,但是从短期来看,地电场观测精度较高,对场地的电磁变化反映比较灵敏。  相似文献   

5.
首先扼要介绍了电极法地震电磁辐射的仪器性能、干扰概况和干扰与异常的识别。通过大量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雷电、磁暴等空中电磁扰动信号,以及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都不是电极法电场观测地震电磁辐射的明显干扰因素;当地低空特强雷电和布极区附近的较大电气设备启闭,可造成干扰,但此干扰可以识别和排除。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相似文献   

7.
地震电磁辐射电极法干扰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扼要介绍了电极法地震电磁辐射的仪器性能、干扰概况和干扰与异常的识别。通过大量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雷电、磁暴等空中电磁扰动信号,以及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都不是电极法电场观测地震电磁辐射的明显干扰因素;当地低空特强雷电和布极区附近的较大电气设备启闭,可造成干扰,但此干扰可以识别和排除。  相似文献   

8.
从地质构造、日变形态、数据内在质量、干扰、映震能力方面对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电场数据普遍受到雨雪、雷电、电磁暴的干扰,部分台站还受大风、农田灌溉干扰;多数台站数据表现为弱日变,与电极的稳定性、背景噪声、地下电性结构、季节有密切关系;各地电场台站自观测以来映震能力普遍不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水河地电场地质条件、布极方式、场地周边环境等介绍,并对相关时段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绘图,分析了白水河台地电场存在的典型干扰及特征。结果表明:白水河地电场存在的干扰主要包括地电阻率干扰、观测系统异常干扰、磁暴干扰、门限设置不当及大风、降雨、雷电等干扰造成数据资料异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对比观测原型系统中古丰、寺滩和坪城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3个台站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常日变化形态;(2)在磁暴发生期间,地电场各测向均记录到了同步的地电暴变化,其最大变幅均明显高于正常日变;(3)寺滩地电场记录到临震前的数据异常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地震事件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甘肃省嘉峪关台地磁场观测资料,研究嘉峪关台、瓜州台磁静日地电场日变化的时频特征波;由地电场分钟值观测数据的时序叠加残差方法,研究嘉峪关、瓜州山的地电暴变化。结果表明:(1)两台地电场静日变化以两次起伏变化为主,无相位差,但两台之间日变幅差异较大;(2)地电场分量变化与地磁场正交分量变化显著相关;地电场与地磁场日变波形不同,极值时间有差异。2个台存在很明显的高频成分,在去除了高频变化后,其优势周期也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12 h、8 h、24 h。地磁场H分量因存在磁暴影响,故高频变化较多,在去除了磁暴影响后,其优势周期从大到小依次为24 h、12 h、8 h;(3)当电磁暴扰动剧烈时,两台可以较清晰地记录到地电暴的完整变化。在发生电磁暴时,地电场与地磁场的相关性明显降低,且不同台、不同测向之间的变化幅度也不尽相同。两台东分量E_Y暴日的日变幅较静日明显增大,磁暴期间Y分量变化率与地电场东分量E_Y观测数据显著相关,由此说明:两台日变幅的不同与台站台址电导率有关,太阳风引起的电离层活动是引起了地电场日变化主因。引起电暴的原因可能不同于引起日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两台之间及不同测向之间的浅、深层电阻率和地质构造等诸多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吉林地区地电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红军  席继楼 《地震》2011,31(4):125-132
本文在初步介绍了吉林地区地电场观测台网基本概况的基础上, 对该区域记录到的地电场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表明: ① 绝大部分台站记录到了比较典型的地电场静日变化, 主要表现为“峰—谷—峰”形态, 该变化形态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 ② 所有台站均记录到了比较明显的地电暴同步变化, 呈近似南北分布的几个台站记录到了微弱磁扰的同步变化; ③ 地电场日变化幅度呈现比较明显的年变化规律, 不同台站的地电场日变化幅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④ 正常工作状态下, 各个台站之间同测向观测数据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On July 4, 2006, a MS5.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n’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of which the epicenter is near the Beijing city. The six geoelectric field monitoring stations have been in operation for several years around the Beijing are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 field changes and earthquake. 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principle of the eliminating noise method by using multi-dipole observation system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Then the data observed at the stations are studied and a lot of abnormal signals preceding the Wen’an earthquake are selected, of which five abnormal signal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are finally recognized as the precursory signals. The result shows that ? there probably exists the precursory signal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preceding the Wen’an earthquake; ? there are sensitive sit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bnormal variation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before the quack; ? the anomalous signals do not appear synchronously, and their durations are not same at different stations; ? the amplitudes of the abnormal signals recorded at Baodi station are small, but large at Changli station, while the latter is farther from the epicentral area than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印尼8.7级强震前昌黎台的远场电性异常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前河北昌黎台记录到的自然电位及电场异常, 结果显示昌黎台自电位、 电场正常时段观测到的半日、 半月潮汐波周期变化在震前1个多月发生畸变, 周期消失, 变化幅度相应减小, 震后快速恢复, 且潮汐波记录比震前正常时段更加清晰。 该台地电阻率的观测结果显示起始下降变化比较平缓, 震前一周左右, 变化加剧, 出现多次阶变。 究其原因, 在强震发生前断层的蠕滑作用导致孔隙压力变化, 产生一种可以在岩石中传播的应变波, 由于台站下方岩土层对小应变信号具有很好的放大作用, 所以记录到了这种小幅度的应变波, 也就是远场的静态应变效应。 随着地震临近, 应力作用加强, 远程应变波引起台站下方水位、 水化学性质以及岩石孔隙度、 渗透率等的改变, 导致电阻率、 电场大幅度的阶变, 这反映了远场应变波的动态效应。 当然就异常幅度而言, 应变波的效应还嫌弱一些, 因此昌黎台异常变化可能还叠加了震源区激发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5.
On July 4,2006,a MS5.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n’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of which the epicenter is near the Beijing city.The six geoelectric field monitoring stations have been in operation for several years around the Beijing are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 field changes and earthquake.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principle of the eliminating noise method by using multi-dipole observation system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Then the data observed at the stations are studied and a lot of abnormal signals preceding the Wen’an earthquake are selected,of which five abnormal signal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are finally recognized as the precursory signals.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re probably exists the precursory signal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preceding the Wen’an earthquake;2 there are sensitive sit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bnormal variation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before the quack;3 the anomalous signals do not appear synchronously,and their durations are not same at dif-ferent stations;4 the amplitudes of the abnormal signals recorded at Baodi station are small,but large at Changli station,while the latter is farther from the epicentral area than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16.
大地电场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后土桥等地震台的大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分析了各方向的日变形态和特征。结果发现,一般各方向日变与地磁场日变近似,出现双峰单谷。而后土桥地震台有别于其他地震台,东西向以半日波为主,出现双峰双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MS7.4地震前是否存在地震电信号,本文利用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大武地电场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玛多地震前震中附近场地的岩体裂隙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本次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八个地电场台站的岩体裂隙结构变化和该台记录到的以往震例中大武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武台新旧两套地电场数据的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在震前11个月出现了显著的同步偏转现象,其中大武旧台在震前两个月优势方位角再次出现大幅度上升,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优势方位角出现同步快速偏转,最大偏转达到45°—90°;处于同一次级地块的甘孜台、玛曲台与大武台出现准同步异常现象,而其它次级地块上的台站均无异常出现,表明异常响应受到区域构造的影响。再结合大武台地电场使用该方法分析的以往震例表明:大武台的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在中强地震前具有较好的中短期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