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河盆地曙光古潜山以碳酸盐岩和砂页岩为主的古潜山地层一直划归到中、新元古界.由于在该套地层的岩石薄片中发现交代残余的动物化石碎片,因此提出辽河盆地有古生界存在的新观点.通过牙形石、化石岩石学和岩性组合的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对这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建立了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层序,并对这套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辽河盆地存在古生代储层.同时通过古生界的厘定,认为古生代潜山并非单斜,而是由被断裂改造的褶皱组成的断块,这一结论为重新认识潜山的内幕构造特征及油气储层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另外,辽河盆地古生界的确定扩大了辽宁省古生代地层的分布范围,对修改和完善辽宁省该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蛟河中生界盆地位于吉林省蛟河县境内,呈北东方向展布,面积约400 km~2。由于该盆地采煤历史悠久,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发育较全,引起了较多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早在一九二九年,王竹泉就对蛟河盆地地层时代进行了研究和划分。以后,不少地质研究人员也相继提出了对盆地地层的划分意见。近年来,杨学林和张普林等人在该盆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该盆地的地层时代进行了深入一步的研究,各自提出了看法,但迄今认识尚未统一。“河西砾岩”的时代隶属即为其主要争议之一。  相似文献   

3.
印尼-巴新中-古生代叠合盆地群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已在部分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叠合盆地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了盆地结构构造解析、油气地质条件对比以及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纪,多板块相互碰撞导致众多叠合盆地发育;但中-古生代,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使得叠合盆地群均主要发育二叠系和侏罗系2套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受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早-中侏罗世,三角洲发育在澳大利亚板块西北缘,导致宾都尼(Bintuni)盆地、波拿巴特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砂岩储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角洲迁移至澳大利亚板块北缘,导致巴布亚(Papuan)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储层。油气展布受盆地结构控制,"宽冲断、窄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冲断褶皱带地层变形相对平缓的构造单元中;"窄冲断、宽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渊斜坡带上的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笔者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结果,从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古生界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因此,其沉积充填及沉积演化研究必须置于晚古生代大华北盆地之中。在此研究基础上绘制了晚古生代各组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亮点是向东部和南部进行了扩张,并详述了晚古生代沉积演化过程,为该时期华北地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演化与煤成气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的基础上,对晚古生代生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与展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沉积体系对煤成气藏的控制作用;并认为盆地内部晚古生代煤成气藏是地层封闭的岩性气藏,储集体的分布主要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特别是山2期和盒9期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它们是盆内晚古生代煤成气藏的主力气层。  相似文献   

6.
基于笔者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结果,从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古生界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因此,其沉积充填及沉积演化研究必须置于晚古生代大华北盆地之中。在此研究基础上绘制了晚古生代各组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亮点是向东部和南部进行了扩张,并详述了晚古生代沉积演化过程,为该时期华北地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基底继承了奥陶纪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及西陡东缓的古构造面貌。利用大量钻井分层数据,绘制了晚古生代各个时期残存地层厚度图,其空间变化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古构造格局特征。结合东西向及南北向地层厚度对比、演化剖面的研究,认为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在本溪期—太原期主要受中央古隆起的控制,地层空间展布东西分带明显;山西期中央古隆起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不是很明显,地层从东西分异逐渐过渡到南北分异,这种沉积格局的转变与古地理演化具有一致性,从而说明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突泉盆地南部的构造格架和结构、地层的展布特征及深部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突泉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其中生界地层是在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的构造对中生代的沉积有控制作用。突泉盆地可能是发育于逆冲推覆带前缘的挤压型盆地,其两套低阻层下侏罗统红旗组和下二叠统地层是潜在的生烃层系。  相似文献   

9.
<正> 十万大山盆地属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和下伏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上下叠置的残留型盆地。下伏的古生代海相地层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度大(250~2850m)、面积广、烃源岩发育。海相烃源岩由灰、深灰色细晶碳酸盐岩和深灰色泥质岩组成。其沉积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陆相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陆相沉积占据了较长的时期,基于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思想,本文从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沉积特点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研究了该区晚古生代陆相沉积层序地层学,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盆地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湖南澧县伍家峪石膏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矿区地质简况矿区位于澧县城北25公里,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洞庭拗陷盆地的西部边缘。区内有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分布,伍家峪盆地内全被第四系掩盖。上第三系伍家峪组不整合于古生代地层和下第三系之上,形成了一个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伍家峪组的厚薄受盆地基底地形的控制,即凹陷深的地段伍家峪组  相似文献   

12.
<正> 羌塘盆地先后经历了古特提斯和中特提斯洋—陆转换和盆—山转换过程,盆地性质也相应发生了多次转变,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型复合型沉积盆地。盆地内沉积岩覆盖面积达70%以上,中、新生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古生代地层零星出露于盆地边缘及中央隆起带内。盆地基底建立在加里东褶皱变质岩系之上,泥盆纪至侏罗纪沉积海相地层,总厚达10000~12000m,分布广泛;白垩纪—第三纪沉积陆相地层,总厚为0~6000m,分布零星。盆地内至少发育了四套主力烃源岩,总生烃量为9930.92×10~8t,油气总资源量为50.92×10~8t。更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黄恒  颜佳新  余文超 《古地理学报》2020,22(5):1001-1011
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与深水硅泥质盆地共存的古地理格局,是在加里东期褶皱基底上发生裂陷及差异沉降而发展起来的。广西宜州—柳州一带既是晚古生代上扬子碳酸盐岩地台南缘1条重要的沉积相分界线,也是晚古生代桂中和桂北地层分区、古生代—中生代雪峰山南段构造体系和桂中坳陷构造体系的分界线。文中通过对宜山—柳州一带晚古生代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成因分析,恢复了桂中宜山—柳州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演化历史。狭长型宜州裂陷槽盆地西起丹池断裂,向东经龙头、北牙、宜州延伸至柳州。自中泥盆世开始,首先在东西两端开始裂陷下沉,至早石炭世发展成型。受北侧来自江南隆起带陆源碎屑物质充填影响,其表现为南北不对称并在早石炭世晚期被填平。在宜州裂陷槽内发育多处早石炭世沉积型碳酸锰矿,含矿地层分布、地层序列及其沉积背景明显与裂陷槽演化有关。它们既是盆地演化历史的见证,也体现了桂中地区裂陷海槽的特色,值得在后续锰矿成因研究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综述·评论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及油气勘探展望中国石油资源主要富集在中、新生代三个裂谷盆地带中,天然气主要富集在古生代三个克拉通盆地的海相地层中。——罗志立/新疆石油地质,1998(6)中国油气盆地的运动体制:原型的并列与迭加提出按照岩石圈历史组成和热—构造沉降体制的变化划分盆地原型,探讨不同原型盆地的构造环境和不同世代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对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油页岩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其中松辽盆地、柳河盆地、伊通—舒兰盆地、蛟河盆地、延吉盆地、珲春盆地是重要含矿盆地。最主要油页岩集中在松辽盆地,合理开发吉林省油页岩矿产资源,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局面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的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和构造演化受特提斯洋的控制.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对羌塘-三江地区大量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学等研究资料,对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各分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盆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各个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探讨了该区的大地构造演化:早古生代该区主体属于大洋环境;晚古生代随着特提斯洋向南东、北东方向的俯冲,该区开始发育一系列活动陆缘沉积盆地,产生金沙江弧后洋、澜沧江弧后洋和甘孜-理塘弧后洋,形成多岛洋弧盆系;中生代,随着特提斯洋向北东的俯冲消减,弧后洋逐渐闭合,羌塘-三江地区发生大规模弧-弧、弧-陆碰撞增生,逐渐转化成陆.随着白垩纪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板块与中国西部碰撞、造山,羌塘-三江地区发育陆内盆地.   相似文献   

17.
于炳松  袁见齐 《现代地质》1994,8(3):333-334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古生代层序地层及其沉积学研究博士生于炳松导师袁见齐,乐昌硕,蔡克勤本文系统研究了塔北古生代露头剖面(共识别出层序96个)、钻井(揭露层序36个)和地震剖面(共识别出层序39个),首次系统地建立了塔北古生代的层序地层系统。通过层序地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青  赵旭  刘亚茜 《现代地质》2013,27(6):1414
Maranon、Ucayali和Madre de Dios盆地是3个弧后前陆盆地,对比研究发现:(1)古近纪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对Ucayali盆地的影响比Maranon盆地要大。Maranon盆地西边界的古生代地层被大断层裂开,除了在老构造上有低幅度褶皱外并未明显被反转或压缩;而在Ucayali盆地内,则发育基底相关的逆冲褶皱和反转构造。(2)三叠纪期间,Maranon和Ucayali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大的断裂和构造抬升交替保存和剥蚀着原古生代的地层,而在Madre de Dios盆地,很少有断层产生或抬升剥蚀,导致Madre de Dios盆地古生代地层比Maranon和Ucayali盆地保存较好。(3)自北向南3个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和主力储层的地层年代越来越老。盆地的前渊带,储层埋藏深度大和成岩作用强的特点导致储层的物性明显变差。(4)晚白垩世以来的挤压和冲断运动在3个盆地的中西部形成了大量中-高幅度的背斜、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东部的地层向克拉通地台方向逐层超覆,发育地层圈闭。Maranon和Ucayali盆地北部, 新近纪的构造挤压运动影响到基底,使断层贯穿至盆地基底,发育与基底相关的断层,而在Ucayali盆地的最南部发育薄皮式断层。最后,指出了3个盆地下一步勘探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16,62(4):793-794
正解决21世纪人类社会高消耗生活方式与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在深度5 km以上大多数为陆相地层,70年来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发展了陆相生油理论,成功地找到了大量陆相油气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实现。面对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都把目光聚焦在古生代深埋的沉积盆地上。古生代深埋的沉积盆地面积有多大?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