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永远 《气象》1982,8(4):31-31
本刊1981年第10期刊登了“时角法测南北线”以后,收到一些来稿,指出该文中把时角与方位角等同起来,属于基本概念之误。现将王永远和汪毓才同志的文章刊登于下,借以澄清这一问题。——编者 《气象》1981年第10期刊登的“时角法测南北线”一文,提出了一种“以太阳在当地天空任意时刻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其前身是《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已经连续出版20年了。《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大气环流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等的学术成果。由于国家重视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聂祖美  袁为栋 《气象》1990,16(4):53-53
《气象》1989年第9期刊登了雍延和同志关于《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下简称雍文)的文章。雍文对由夜间栏延续到白天栏的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的转记问题提出了两个新观点。1、既看露、霜的有与无,又看露、霜的多与少,凡其覆盖  相似文献   

4.
王本富  童乐天 《气象》1982,8(1):39-41
美国先后发射的诺阿-6、诺阿-7号气象卫星,与泰罗斯-N属于同一系列。因此,它的低分辨率云图定位网格的制作方法也与泰罗斯-N基本相同。 本刊1979年第2期刊登了柳振华同志《泰罗斯-N气象卫星APT低分辨率云图定位网格的制作》一文,并在当年第8期第41页上又对该文的某些数据和公式作了更正。 此后,本刊又陆续收到多篇关于诺阿-6低分辨卫星云图定位问题的改进文章,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  相似文献   

6.
读了《广西气象》1981年第四期刊登吴晖、陆皆泰、侯瑞明等同志的文章,释卷辗转,心沸难抑,不禁对调整县站预报业务的讨论叫声好。吴、侯等同志的文章,从调查历史和现状入手,披露了预报业务的几条弊病后,提出了调整三级台站任务的观点,并建议:县站主要负责三天内短期预报,包括灾害性天气,同时要有能力补充订正地台发布的中期预报,不再自己制作长期预报,只传递区、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揭阳市4个市县1966-2015年50年国家站地面观测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揭阳市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揭西县低温日数最多,最主要影响时段在1月份。低温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低温初日呈延后的趋势,低温终日则是提前的趋势。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在1981年出现突变;揭阳市的低温期下降趋势不显著;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在13年尺度上,平均周期约为8年,约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在2004年之后表现较平稳;在4年的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之前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1978年之后振荡幅度变小,周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读者与编者     
编辑同志:你们将新规范学习讨论会集体整理的“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增改内容摘要”,及时刊登在《陕西气象》第八期上,对我们学习新规范很有帮助。但是,也发现几处有错误,如:26页右栏第5行勾卷层云,应为匀卷层云  相似文献   

9.
王鹏飞  李子华 《气象》1982,8(6):15-16
我们在1980年《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一期发表了《“巨凇”形成机制的探讨》一文以后,为了广泛了解一些不同的看法,并补充说明一些情况,曾又写了《“大雹”乎?“巨凇”也!》一稿,并在《气象》1982年第2期刊登。现在看到《对“大雹乎?巨凇也!”的进一步探讨》(见《气象1982年第4期,以下简称《探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981年、1982年两年5-9月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夏季青藏高原地区上空是30-50天厚度低频振荡的活跃区和显著区,但低频振荡的位置、范围和强度存在明显年际变化.并且,高原地区上空30-50天厚度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活动密切相关,表明夏季高原热状况的低频分量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有重要影响,具有明确的天气气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太行山地形对"99.8"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河北气象》2000年第1期徐国强  河北省气象台050021  摘要本文利用变网络MM4数值预报模式,研究了太行山地形对1999年8月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太行山地形对本次暴雨过程的降水中心强度和位置有显著影响,太行山对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也都具有增幅作用。2大气低频振荡与陕西夏季10~20天天气趋势变化规律分析  《陕西气象》2000年第5期谢双亭  陕西省气象局710014  摘要对陕西夏季的多雨时段和少雨时段做了初步划分,分析了大气低频振荡与陕西夏季10~20d天气趋势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武斌 《气象》1991,17(3):2-2
1990年第1期《气象》刊登了《关于雾伴有雾凇时危险报中ww的编报》一文。其中有些提法是不妥的,违背了有关电码规定,试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为《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主要刊登: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81年和1982年冬季的欧洲中心(ECMWF)网格点带通滤波资料,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地区500hPa高度场的30—50天周期振荡的遥相关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发现30—50天周期振荡的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与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相配合,而在热带与对流活动中心相对应。振荡的相关中心呈多段大弧状的波列结构特征,中低纬振荡通过波列的能量频散联系起来。波列的纬向移动和高度场振荡的位相纬向传播的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易仕明 《气象》1984,10(8):34-36
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第八届(1981年)会议上,对日照的定义作了修改,观测仪器也需作相应的变更。本文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但在国家气象局未正式通知更改前,各台站仍应按《规范》要求用现行仪器认真观测记录。 ——编者  相似文献   

16.
彭治班 《气象》1979,5(8):18-19
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对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刊1979年第2期刊登了《1978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大旱的天气气候分析》一文后,又陆续收到一些对这次特大干旱的分析文章。为了避免重复,我们摘要刊登其中一些段落,供参考。 一、北半球副热带环流异常,是导致1978年大旱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气象台向元珍同志在来稿中指出,1978年北半球副高曾出现一种特异形势,即在候平均图上588线环绕了几乎整个北半球(300个经距左右),呈一个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盘点”了一下自己的业务,发现我发表的论文中,刊登在《广西气象》的差不多占了一半。自从在1981年第4期发表题为《从地面平均流场看北部湾海面、海岸不同季节四种型式的水平辐合》的第一篇习作以来,作为多年来科研成果的反映,先后有10多篇有关广西天气气候的文章与《广西气象》的读者见面。文章不多,但交往时间长,也说得上是老“文友”的了。记得在80年代初,负责《广西气象》日常工作的同志在组稿会上曾经对我讲述,在科研所工作,一年至少向编辑部提供1篇稿文。当时我说:“争取吧”。但现在看来没有实现这个计…  相似文献   

18.
杨松 《气象科学》1990,10(2):192-200
水文分析了1981年6—9月风场和温压场资料,发现各物理量都存在明显的准40天周期振荡,其振幅在200百帕上表现最为明显。结果表明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低频振荡的垂直结构和机制不同。振荡系统在中纬度地区表观为准正压结构,而在低纬地区具有明显的位相向上传播特征,其传播速度大约为300百帕/10天。指出了西风带的长波调整和东亚两支东风急流强度的变化与准40天振荡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上     
《台风会议文集(1978年)》198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62页。本书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台风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交流的科研成果选编,共收36篇报告。其中有关台风路径预报方面的研究有《台风路径数值预报LN-1模式》等18篇;对台风降水,特别是台风暴雨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有《环境流场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华东地区台风暴雨及其预报》等11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61—2018年四会国家气象站逐年平均气温和逐年高温日(日最高气温≥35℃)数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对四会市近60年的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8、13、21和46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年高温日数存在9、12和4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并且两者的周期振荡存在较好的同步性。(2)从对气温的小波变换判断,由于8、13、21和46年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皆未闭合,所以未来几年四会市仍将处于增暖期,但从长期时间变化尺度上则是开始进入变冷期。(3)从Morlet小波变换方差可知,在50年时间里,年平均气温13年左右为第1主周期,9和20年左右为第2主周期;年高温日数则是9年左右为第1主周期,12年左右为第2主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