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1a酸雨监测与庆阳市北部主要污染源资料样本,按照中国气象局确定的酸雨标准统计分析发现:不计风场平流影响条件下,1992~2000年庆阳市酸雨度在波动中减弱,2001~2002年有所增强,年酸雨频率为逐年减弱趋势,月酸雨度3月和11月最强,PH值≤4.80,8~11月酸雨频率最大达24%~35%;在雨前和雨中考虑风场平流因子作用,北部污染源对庆阳市年酸雨度强度平流影响不明显,对酸雨年频率有增大影响,对月酸雨度影响10月最显著,PH值减小0.3,在月酸雨频率增大影响上主要是盛夏6~8月。初步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城市存在酸雨的基本事实,对于防治酸雨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解金华市酸雨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文根据金华市环境监测站1985年1~12月份的酸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今后防治与预报酸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辽市2007—2009年酸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随着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和人们对环境的重视,酸雨成为举世瞩目的污染问题。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3大酸雨区。我国1974年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其后陆续在其他城市展开研究。南方酸雨出现的频率大于北方,但是近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相似文献   

4.
湖北西部城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李兰  魏静 《湖北气象》2007,26(2):175-178
根据对湖北省西部宜昌、襄樊、巴东、十堰等城市自然降水pH值的检测结果,对降水pH值变化、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成分、酸雨出现时的风与气象条件、酸雨与降水云类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酸雨形成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象因子有关。稳定的大气环境对酸雨形成有利,较强的逆温和静风频率,可以为当地降水的二次酸化提供有利条件。各地酸性降水化学成分中阴阳离子SO42-/NO2-比值表明,西部城市酸雨具有典型的硫酸型特征。巴东监测的时间较短,但酸雨年出现频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酸雾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襄樊、十堰酸雨出现频率较低与雨水中有较高浓度的阳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太原酸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太原市的1993年-200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计算了近十年的酸雨率、酸雨PH年平均值等反应酸雨强度的参数,分析了酸雨强度的变化;统计并绘制了酸雨季节分布图,描述酸雨特征并分析了造成酸雨降水的原因。结果表明太原市近十年来酸雨率呈曲折式上升趋势,酸雨强度有小幅度的季节变化,特别是近几年酸雨率及强度呈直线上升趋势,酸雨对太原市将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开展全省酸雨监测分析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气象部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酸雨观测站有15个,初步具备了开展酸雨监测分析业务的条件,2007年4月开始发布全省酸雨监测公报。一项新业务的开展,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将近期学习中遇到的重要概念、问题、酸雨监测的初步结果和一些想法整理出来,与相关的业务和业务管理人员讨论。  相似文献   

7.
百色市,一座小型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右江盆地。除东南方面临盆底,右江由东绕过外,周围环山红壤遍布,属酸雨污染敏感区。 百色地区“环保”监测站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1983年5月开始对百色市及周围进行了监测。到目前为止,发现如下结果:1.百色市区确已出现了酸雨,且PH值较低酸性严重,出现频率高。2.百色市的酸雨现象仅局限于市区及下风方向,范围较小。3.百色市正北方向的乐业县城,东南向的田阳县城,田东县城均未发现酸雨现象。4.酸  相似文献   

8.
黄志兴  夏泽雄  彭量 《广东气象》2009,31(5):30-30,34
根据梅县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的酸雨监测资料,研究梅县地区近2年的降水pH值、酸雨频率以及气象因子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梅县地区的酸雨频率较高,强度较强;降水pH值的平均低值出现在12月-次年3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气象条件是梅县地区形成酸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广西酸雨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广西主要城市近13年酸雨观测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广西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的酸度较大(即pH值小),pH〈4.5强酸性降雨的频率也较高。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半年酸雨频率较低,冬半年酸雨频率较高。广西酸雨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经分析造成广西酸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空槽、切变线和锋面,约占广西酸雨的76%,而其它天气系统造成的酸雨所占的比例为24%。  相似文献   

10.
以2002~2003年福建省14个城市和1个高山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了各城市城区和郊区及高山在不同条件下的酸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03年福建省低层大气的降水为酸性.多数城市城区和郊区酸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城区降水酸度主要由局地污染源的化学属性所决定,郊区酸雨污染是外来污染源影响的结果;九仙山酸雨污染基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多数城市受四季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高空风向变化影响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的酸碱性,而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酸度的差异与局地污染源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德林  丁士晟  谷淑芳  李洪珍 《气象》1986,12(10):17-20
本文通过长春市区和郊区、四平、怀德四站1983—1984年酸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给出了pH值与风向、风速、降水类型、逆温层等气象要素的关系;pH值与雨水化学组分的关系;并比较了市区和郊区,大、中、小不同城市雨水酸度的差异。表明酸雨的形成以局地污染源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以2002~2003年福建省14个城市和1个高山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850hPa高度上的风场资料,探讨了各城市城区和郊区及高山在不同条件下的酸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003年福建省低层大气的降水为酸性.多数城市城区和郊区酸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城区降水酸度主要由局地污染源的化学属性所决定,郊区酸雨污染是外来污染源影响的结果;九仙山酸雨污染基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多数城市受四季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高空风向变化影响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的酸碱性,而城市城区和郊区降水酸度的差异与局地污染源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2006年酸雨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统计江苏省4个酸雨监测站2006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得到:徐州、南京的年酸雨发生频率高于常年同期,年平均pH值低于常年同期;常州、淮安的年酸雨发生频率比常年同期偏少,年平均pH值高于常年同期;各站的月酸雨发生频率呈逐月上升趋势,秋冬季酸雨发生频次均高于历史同期.结合同步的气象要素分析发现,降水强度、风、前期气候状况以及天气系统等都与酸雨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池市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河池地区环境监测站1987—1991年的酸雨监测资料结合当时天气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本市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同于和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许杨  杨宏青 《湖北气象》2008,27(4):351-354
利用湖北省32个气象酸雨监测站的酸雨监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对2007年湖北省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污染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47,年酸雨发生频率为71.5%,各酸雨监测站年均降水K值(电导率)在19.3-106.1μs/cm之间,降水强度、逆温及大气中酸性气体的浓度对酸雨强度及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影响。此外,根据湖北省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酸雨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在日本有关酸雨的话题是森林受害、环境厅发表的五年酸雨调查报告、东亚地区酸性物质的长距离输送和沉降。笔者因在1989年11月曾经考查过欧洲酸雨的危害情况,有关内容也拟在本文中一起报告。1.森林受害关口等(1985)调查了以日本琦玉县为中心杉树的树梢枯萎,调查结果表明其分布与酸雨的分布相似。1978年山家也曾发表过上述杉树的树梢枯萎分布,但杉树的受害是否真的是因酸雨而产生,将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东城市酸雨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东省17城市2003年酸雨观测数据的统计,对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酸雨频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气象条件对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区域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7—2014年福建省邵武、福州、永安和厦门4个气象观测站的酸雨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福建省不同区域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强酸雨变化特征,并对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7—2014年福建省降水年平均pH值为4.64—4.97,达中度酸性标准,pH值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降水酸度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强酸雨发生频率呈下降的趋势。邵武和福州地区为酸雨高发区,邵武地区降水酸度最强,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率最高,2011年后两个地区降水酸度均减弱,强酸雨发生频率均降低;厦门和永安地区为轻酸雨区,永安地区全年基本无强酸雨发生,由于两个地区酸雨发生频率增加,累积酸雨量比例增大,2012年后两个地区降水酸度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福州、厦门和邵武地区月酸雨变化均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冬春季酸雨污染较重,夏季酸雨污染偏轻;永安地区则相反,秋冬季降水呈碱性,春季有轻微的酸雨污染。2007—2014年福建省降水月平均pH值4.50的概率分别为:永安地区0.0%、厦门地区4.2%、福州地区29.2%和邵武地区42.7%,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市致酸污染物排放、酸性物质的省际输送、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是造成福建省区域性酸雨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5a江苏省苏南五市酸雨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名淑  施丹平  陈彦 《气象科学》2012,32(S1):99-104
统计江苏省苏南地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5市7个酸雨监测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酸雨监测资料得到:(1)酸雨发生频率以东山最高,南京最低;2011年最低,2009年最高。强酸雨发生概率以东山最高,溧阳最低;3站同时出现强酸雨的概率最高,7站同时为强酸雨的仅2009年2月22日1 d。(2)四季均为酸性降水;酸雨强度以东山最强,溧阳最弱。2011年呈弱酸性,其余3 a呈强酸性。  相似文献   

20.
2007—2008年昆山市酸雨变化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昆山市气象站酸雨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对昆山酸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两年昆山酸雨频率均超过80%,年均降水pH值低于4.70,为重酸雨区,其中2008年酸雨污染较2007年进一步加剧,酸雨频率季节分布趋势为:秋季大于冬季大于春季大于夏季。酸雨的强度与风向风速、降水量及霾等气象因子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