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建设依赖于地质环境,又不断改造地质环境,诱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解决制约城市化建设的环境地质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城市化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入手,梳理了宁波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总结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方向,并就如何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提出了建议,确保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从城市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城市地质主要方向和思路是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目标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北京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城市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未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方向。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充分借鉴纽约、伦敦和东京等特大城市地质工作经验,启动城市地质工作立法,强化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实施首都建设地质响应计划,统筹部署地质工作;加快首都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建设中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出的生态理念,其本质是通过渗、蓄、净、排等手段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综合治理.本研究从环境地质条件出发,考虑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质体的海绵属性,开展研究区原位双环渗水试验和工程钻孔,针对原始海绵地质条件的降雨入渗最大深度和地表土体渗水速度进行分析,提出海绵渗水、海绵蓄水两个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表示及概括海绵城市建设中环境地质适宜性,易得易懂,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易于推广.最后以中国中部城市新乡市为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黄敬军  武鑫  姜素  崔龙玉  魏永耀  张丽  陆华 《地质论评》2018,64(6):1472-1480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雨洪管理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水安全,但要充分考虑“海绵体”承载体(岩土)的物性,即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应重视地质环境条件研究。本文在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适宜性评判指标体系,基于地质环境条件划定了海绵城市适宜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为徐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即城市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或者说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展,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即质变为城市地质灾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的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这对深化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推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及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志强  张艳丽 《地下水》2008,30(3):109-110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口骤增,河南许多城市出现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质污染引起生态环境恶化、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陷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走上一条良性道路,加强环境地质工作已是当前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昆明盆地已有逾百口地热开采井,分布密度极不均匀。由于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不够完善,导致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环境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十几年的地热水动态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研究,并结合现有开发现状,探究昆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供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f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methods of ultraviolet astronomy, focusing on perspective scientific problems (directions) whose solution requires UV space observatories. These include reioniz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star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 searches for dark baryonic matt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and protoplanetary disks, the physics of accretion and outflows in astrophysical objects, from Active Galactic Nuclei to close binary stars, stellar activity (for both low-mass and high-mass stars), and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atmospheres of both planets in the solar system and exoplanet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UV astronomy achieved in recent years is also considered. The well advanced, international, Russian-led Spektr-UV (World Space Observatory—Ultraviolet) project is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This project is directed at creating a major space observatory operational in the ultraviolet (115–310 nm). This observatory will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possibly the only, powerful means of observing in this spectral range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and will be an powerful tool for resolving many topical scientific problems.  相似文献   

13.
陕西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对矿产资的开发力度增强,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愈随之增强,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陕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环境污染,且危害较严重。陕南、关中、陕北及不同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形成的结果。提出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采取从源头上预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科技水平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域的交汇部位,成矿条件优越.同时发育有几种独具特色的成矿系统,如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以及广泛分布在华北的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引起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这3种特殊的成矿系统近年来的科研进展进行了综述性回顾,并提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扼要介绍和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的状况、演变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部分全面论述了它的前提、目标、方针和六项对策措施。在关键科学问题部分则分别从森林的环境功能、森林的生产功能、林木遗传改良、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管理等五个方面列出所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制订今后的科学研究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重国际合作与全球性资源问题研究,资源战略性问题研究日趋活跃,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和模式研究,资源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及资源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是
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向。
   相似文献   

17.
论跨国水体及其和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国水体除了具有一般水体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跨国水体在空间上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使其在开发利用和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变得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科学开发、和谐开发,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尊重自然、合情合理等原则处理好一系列关系。本文从分析跨国水体的自然属性和政治社会属性出发,探讨了这些问题,提出了和谐开发跨国水体的八大原则。同时,提出应重视开发跨国水体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重大科技问题讨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起草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关键科技问题研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与土地利用、重大地质灾害治理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3方面,论述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前期研究的关键科技问题、瓶颈制约和解决这些难题的若干重大科研计划。   相似文献   

19.
The increase of CO2 in atmosphere is a main factor leading to "greenhouse effect", which caus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reduction of CO2 is a challenge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and it is also a big technical problem. CO2 fluid-rock interaction is a key scientific problem involved in geo-logical storage. The CO2 fluid-rock interaction has a variety of multi-scale changes. Due to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quantity of surface atoms and surface energy between micron-nano-sized minerals, and ions and crystals,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CO2 fluid-rock interaction on a micron-nano scale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n other scales. As is known from the natural world, the micron-nano structures of pores and the surfac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natural porous minerals (zeolite, diatomite, sepiolite, palygorskite, halloysite, etc.)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micron-nano -mineral porous materials with high capa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capturing CO2. Through simulatin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process of CO2 by minerals in the natural world, the micron-nano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calcium- and magnesium-based minerals (olivine, pyroxene, feldspar, clay, etc.) so as to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and enlarge the reaction contact area. In this way, the efficiency of capturing and storage of CO2 by calcium- and magnesium-based minerals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These minerals can also be used as the micron-nano-mineral materials with large capa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capturing and storing CO2.  相似文献   

20.
田华 《铀矿地质》2009,25(5):317-320
通过总结铀矿地质科技成果管理的实践经验,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提出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