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全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方法(PCA),来研究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发展梯度及差异,通过计算各中心城市的主成分载荷矩阵,主成分得分矩阵,梯度值,总结出全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并针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区,提出了一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旅游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但随之而来也引起了旅游城市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评价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依据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确定了其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计算得到具有代表性的34个评价因子,试着初步构建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层次架构、指标的涵义作了具体说明,也对指标体系评价应用过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周哲  熊黑钢  韩茜 《干旱区地理》2004,27(2):266-272
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区域PRED系统是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可持续发展是区域PRFD系统的协调发展最终目标。在对比分析了前人研究区域PRED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结合新疆的实际,对原先较适用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度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西部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将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因子引入可持续度模型,分别替代模型中原有的资源消耗因子和环境质量因子。水资源总量是制约以农牧业为主的干旱区中小绿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对于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干旱区域来说能源的需求远不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水资源总量作为一个指标引入评价模型。同时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对干旱区尤为重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是将生态环境引入可持续度模型中的原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可持续度模型用于评价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干旱区所得结果与该地区的现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的竞争力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主成分TOPSIS法比较评价了1996年、2000年、2006年和2013年四川省各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方法更接近于四川省城市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主成分因子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度,研究了城市竞争力的时间演变。依据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值和利用GIS9.3软件,得到了四川省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效果图,揭示了城市竞争力在4个时间断面上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演变规律。通过对研究区影响城市竞争力各因素的分析及其正确评价,有利于对城市进行正确定位和长期发展规划,实现城市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环境变迁与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丽芳 《热带地理》2002,22(3):214-218
区域历史进程中持续发展与环境变迁表现出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两种动态过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通过人类活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持续发展,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内容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调节与控制,文中还简要阐明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指出解决PRED问题要注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贫困,达到全球环境共有共治共保共享。  相似文献   

6.
荒漠绿洲PRED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荒漠绿洲PRED系统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系统,自然灾害频繁、水分失衡导致的生态风险大。在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这些因子对绿洲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权值,影响最大的前三位因子是:人均水资源量、绿洲化面积、人口素质、其权值分别为0.124、0.077、0.062。计算了河西走廊20个县(市、区)的SDI,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萧北蒙古族自治县、嘉峪关市和玉门市、金川区,其SDI分别为0.437、0.406、0.405,排在最后面的依次是: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其SDI分别为0.150、0.213、0.217。分析了这种格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 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 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 万人降至291 万人;② 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 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选取12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为研究案例,探究了其红色旅游高质量演化特征,并运用多案例的定性比较法和典型案例的网络文本分析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培育路径。结果表明:(1) 案例地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地区差异显著,六大子系统中增长动力、增长结构和增长方式上升水平尤为显著。(2) 案例地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极差化特征。具体引致各发展类型失配的障碍系统存在差异,且其主导障碍因素呈现由内部资源优势向外部环境协调转化的过程。(3) 多案例地驱动机制分析可知,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六大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增长动力是核心因子,增长结构是共生因子,增长方式是非敏感因子,增长形态是敏感因子,增长成果是外部性因子,增长基础是支撑因子。(4) 典型个案的内容分析提炼出了全方位扩大红色旅游的正外部性效应、优化数字经济格局下的红色旅游共生环境、激发红色研学的大众旅游市场需求共三大关键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方面对中国29个典型沿海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沿海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绍兴、南通、唐山、宁波为低脆弱性区域,而广州、秦皇岛、三亚、深圳、海口为高脆弱性区域;2)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共同决定沿海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3)根据障碍因素分析,总游客量增长率、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旅游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等敏感性因子及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GDP比重、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人均GDP、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等应对能力因子是制约系统脆弱性降低的关键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评价的调查,运用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法将中观层次的评价因子降维成开放空间规划所需的若干宏观因子,设计出了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的宏观因子提取与分析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为研究样本,说明该方法的运用过程。在统计学意义上得出了南京主城区开放空间规划应着重考虑的3个宏观层面的因子:感知度、活力度和需求度,并以宏观因子得分为依据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归类,找出了样本间潜在的联系。实验过程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河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发新 《地理研究》1987,6(1):21-30
纵观确定河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1983年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实际资料,重新确定钱塘江源头为六股尖。  相似文献   

12.
“绿洲”概念小议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探讨了绿洲的概念,认为绿洲的内涵应扬4方面:(1)绿洲位于荒漠区;(2)水是绿洲存在的基础;(3)茂盛的植被是洲的主体景观;(4)地貌部及人类活动对绿洲发展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怒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及退耕工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开发历史、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云南怒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如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内部结构比例失调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陡坡垦殖、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 :将海拔在 2 5 0 0m以下、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生态系统最脆弱、坡度大于 2 5°的耕地 ,改农作物种植为经济林经营 (退耕还林模式 ) ;在坡度介于 1 5°~ 2 5°的坡耕地上种植经济林 (农林复合模式 ) ;将部分水利条件差的坡耕地停止种植粮食作物 ,改种牧草 (退耕还草模式 )  相似文献   

14.
郭扬 《地理研究》1982,1(4):1-9
本文主要讨论地理文献特征,阐明文献分布的规律.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各种自然、人文现象的内在联系及演变规律的科学.它富于综合性、区域性,又是和许多学科交叉叠合的一门跨界学科.地理学的这些性质、特征必然反映到文献上来.地理文献的使用寿命比一般学科文献要长;地理文献的来源或分布要比一般学科文献格外分散.本文通过对若干文摘期刊及书刊引用文献统计分析,表明从事地理研究所参考引用的期刊文献,仅25%左右来自地理期刊,从事综合及总结性研究时高于这个此例,从事部门地理或带有技术性研究时低于这个比例.大部分参考文献则来源于相关学科期刊,这是地理工作者经常要比较多时间翻阅各种书刊去搜集资料的原因. 最后,本文阐述了从事地理文献研究对了解地理学发展趋势、选择课题、查找文献以及改进文献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全新世以来永定河洪水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鲁烽 《地理研究》1991,10(3):59-67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内全新世地层、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距今约10000—9500年、7700—7500年、5200—4600年、3200—3000年、1900—1700年前以及公元1801—1896年间,永定河流域曾出现过六次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陆中臣 《地理研究》1984,3(2):35-44
本文采用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下洩清水阶段,河床的调整及其对基准面的反应。认为在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河床纵剖面以近于平行的方式调整;横断面形态向窄深式发展;河型的转化主要取决于地貌临界值和粉沙—粘土含量。从长时间看,下游的淤积特性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
怒江大坝建设中的各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怒江上修建大坝是否可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使得怒江大坝工程的上马被迫搁浅。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分析在怒江大坝建设的论证过程中,中央政府、环保人士和当地人民的利益关系,并且可以证明在没有环境保护法律的保障下,环保评价的弊端。通过对各方博弈的分析,说明了政府在进行怒江大坝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必须高瞻远瞩,以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要兼顾当地人民的利益,并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工程建设环境评价法律。  相似文献   

20.
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31  
吕世华  陈玉春 《中国沙漠》1995,15(2):116-123
采用两维高分辩率边界层数值模式,并与一个包括植被和土壤层的生物一大气能量传输模式(BATS)耦合,模拟研究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漠中的绿洲对大气产生"冷湿效应",使之上空形成冷湿气柱;绿洲之间的沙漠对大气呈"暖干效应",使上空形成热干气柱。在水平平流的作用下,在绿洲下游的沙漠边缘形成降水峰值,有利于降水,但沙漠区下游的绿洲则相对于整个绿洲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