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1996~2005年Micaps系统高空、地面报文资料和福建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实况资料,分析福建雷暴气候特征、雷暴天气系统类型;从产生雷暴天气的物理条件,统计分析得出福建雷暴天气的物理预报因子及不同季节的预报指标;用2003~2005年龙岩市雷暴实况资料和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CR及ET资料,统计得到不同季节产生雷暴天气的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预报指标.研制福建0~12h雷电天气预警及龙岩市0~1h雷电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5,25(1):45-46
利用2004年12月-2005年2月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图、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山东省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与主要天气过程及其影响,冬季前期全省天气温暖多雾,后期天气寒冷多雪。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年3-5月常规天气资料、500hPa月平均高度和距平资料,分析了山东省春季的气候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评述了今春天气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春季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琪  汤俊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3):42-45,123
根据贵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5年春季贵阳市两次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径向速度场、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强度场回波资料,结合当日探空、高低空及地面天气形势等资料进行分析,2005年3月28日贵阳市冰雹天气(以下简称3.28)由经典超级单体引起的强对流天气及4月28日贵阳飑线天气过程(以下简称4.28)的发生、发展,均...  相似文献   

5.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3,23(2):41-43
利用2003年3~5月常规天气资料、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图资料,分析了今春山东省的气候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并评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1—15日洛阳市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2年7月11~15日洛阳地区连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提出了洛阳高温天气、特别是连续性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代清  颜华 《湖北气象》2006,25(1):16-18
利用2005年的气温实况与预报资料及1976~2005年近30年的气温统计资料,对武汉市2005年6~8月高温天气特征及其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从武汉单站气象资料的分析和应用来提高夏季气温(主要是高温)预报准确率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年6—8月山东省气温、降水、500hPa月(旬)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5年夏季的大气环流特征、天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过程,并综合评价了其对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0~2000年安阳市高温天气资料和实时资料,分析了安阳市2000年6~7月两次区域性连续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地形影响及高温天气变化周期,揭示了高温天气的成因,找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6~10日,和田地区出现了大降水、强降温、沙尘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有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天气过程是冷空气从南疆西北翻山入侵南疆盆地,天气系统相互叠加而造成的,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和田地区这次强天气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高温天气与转折性降水过程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2005年6月21日~23日特高温天气过程和2005年6月25日~26日的转折性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实况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了此次高温天气的环流特点和转折性天气的转折机制,并提出了其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2.
姚雷  吴世美 《贵州气象》2005,29(4):25-26
2005年5月31日-6月1日我市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着重从大气环流背景、物理量产品、卫星云图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此次降水过程的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13.
罗雅 《贵州气象》2006,30(B09):22-23
通过分析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环江县2005年4月2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指出此次大暴雨天气是高空槽与850hPa,切变线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低层暖湿舌的建立及不稳定能量区是产生强降水的条件;4月由于暖湿气流不活跃,对强降水过程除了常规资料分析外,相关物理量的分析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国共出现了11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4次、强沙尘暴1次,是沙尘天气频次明显偏少、强度明显偏弱、影响范围明显偏小的一年.春季(3~5月)的沙尘天气过程明显少于近6年的平均值,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远少于2000、2001和2002年,该季累计出现的沙尘天气、沙尘暴总站日数较2000~200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少4~7成,创近6年的最低值.分析表明,2004/2005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雨雪偏多,地表积雪偏多,土壤表层湿度偏大,是导致2005年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强度偏弱的主要原因.此外,冬末春初北方气温偏低,土壤解冻晚,延迟了沙尘天气的发生,造成早春沙尘天气显著偏少,沙尘多发期偏晚.  相似文献   

15.
华北强天气的水汽图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1~1993年共37个时次的NOAA TOVS反演的红外水汽亮度温度图、卫星云图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华北地区夏季强天气过程,归纳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水汽图象4种基本类型,为分析和预报此类天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乔琪 《贵州气象》2005,29(Z1):44-46
根据贵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5年4月28日的径向速度场、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强度场回波资料,结合当日探空、高低空及地面天气形势等资料进行分析,2005年4月28日贵阳飑线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在高空、地面天气形势与层结稳定度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特征,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上也有明显特征,为寻找其灾害性大风的强度、落区提供了进行分析和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迎风坡,是冷空气频繁活动的地区。2001~2005年春季,在蒙古气旋影响下,每年3~5月都要出现1~2次大一暴雪天气过程,对此期间出现的7次大一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前期气象条件以及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天气学特征都极为相似。分析总结阿尔山地区产生大~暴雪天气所具有的4种天气条件、8点共同特征,对报准该地区3~5月大一暴雪天气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使用MM5V3.5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模拟2005年4月6日辽宁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并模拟分析了天气系统结构。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和来自不同地区云团的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雷暴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2003~2005年的交通事故资料,得出黑龙江省交通事故的日、月际及季节变化特征,和交通事故的地域分布特点;通过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天气条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5年6月24~25日500、700、850hPa高空天气图,地面天气图及高空各层的垂直速度、涡度等相关物理量场和实时卫星云图资料,对6月25日08~20时发生在十堰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所引发的中小尺度对流性天气系统的作用下产生的;中尺度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系统的云图特征与强降水的持续时间及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中尺度动力场扰动、大量水汽的输送与积累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得以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