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杜秀梅  程祺 《地理教学》2012,(9):27-28,24
"真问题"通过精心设疑,使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好奇心,培养自己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知识和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得到掌握、巩固和提高。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节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张文 《地理教学》2014,(14):22-24
本节的内容设计主要是依据新课改精神与迁安一中提出的"三熟"理念和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的能力,即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说明、归纳的能力;第二,指导学生在新材料新知识情境下提取信息,实践联系理论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毅 《地理教学》1992,(6):16-16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提问复习,所提出的问题是上一节课或以前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本节新知识的学习又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旧知识的情况。这一环节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14,(3):31-33,24
正在旧版教材中,地质灾害在"地形和地势"一节中作了简单介绍,气象灾害在"气候"一节的活动内容中出现,而新版教材把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合并在一起,用一节的内容专门研究。这是因为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危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已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要想引导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我们就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多渠道了解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知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为此,作为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初中地理"水资源"一节为教学内容,实践"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课前教师"导"与学生"学"、课中教师"引"与学生"探"、课后教师"领"与学生"悟"的三个教学环节,确立了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孙宇 《地理教学》1999,(5):19-20
“洋流的分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的连贯性,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前面学到的近地面风带的分布状况,季风的知识,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内容,学生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认知脱节,都将构成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二是知识的抽象性,因为洋流现象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直观感受,他们便凭惜日常经验想象海水的运动(洋流流向)应该同河水径直向前的运动具有相似性,怎么会形成“闭合曲线”呢?  相似文献   

7.
曹军 《地理教学》2014,(23):59-59
苏霍姆林斯基说:"周围现实是知识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源泉。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利用这一源泉。"人们的认知和地理科学发展都源于客观世界,但长期以来我们重书本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周围现实这个"源泉",学生知识和能力关系失调。笔者尝试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教学效果提升明显。比如在讲"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在户外讲课。  相似文献   

8.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胡瑾 《地理教学》2014,(15):11-15
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以及知识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以"工业区位选择"为例,从学生层面分析其对区位选择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结构清晰、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无法将一般性原理迁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授课时围绕区位选择这一核心概念,从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初步知识入手,抓住主导区位因素,遵循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炼思维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本节教材是在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及第六章“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之后安排的,这三部分教材前后呼应,互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农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的基本原理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1.文本范围:"形式多样的国界"由领土、国界、国界的多样形式构成。这部分内容既是对之前所学的"景观?地图篇"中相关知识进行渗透,又为后面学习各个国家的地理知识打下基础。2.文本广度: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内水、领海)、领空、底土构成,是一个立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背景描述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这一节,通览其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可以看出:本节内容简单,其知识目标的达成较易。多数的高中地理老师在上这一节内容时,要么让学生自学,要么是5到10分钟就能快速的讲完,并不当作重点内容来处理。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教学最难的部分莫过于地球运动。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尽管地理老师使出全身解数,相当学生仍感迷踪。老师往往暗地里指责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差,学生也常常怨地理老师业务不精,讲不明白。说起很惭愧,我每年都要不止一次地为学生讲授这部分知识,还没有找到一条令师生都满意的捷径。但这一次,我好象豁然明白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王海 《地理教学》2014,(13):63-63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几乎成了老师们每天甚至每节课都要考虑的问题,在初中生眼里,新奇的有创新的永远都是感兴趣的。知道了学生们的这种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使用一些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小活动,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下周我将给学生们讲授初二下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打开教材,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节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探究教材,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姚荔 《地理教学》2013,(13):27-30
正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A级。A级是较低层次要求,即本节课内容为一般知识内容,要求学生知晓主要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概念。二、教材分析1.文本内容"海陆的变迁"内容涉及的是地壳运动的问题,由沧海桑田、漂移的大陆、六大板块三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邹扬 《地理教学》2009,(5):25-27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关地球运动和大气部分的知识内容重点、难点集中,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令大多数学生感觉比较吃力。在历年会考、高考的考查中,这部分内容试题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都比较高,是学生获取高分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俞海萍 《地理教学》2013,(23):37-38
一、教学设计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学习,其在真正意义上提出了发现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文本知识相对简洁,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就能获得浅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上海版初中地理教材“地图的语言”一节包括四个部分“地图的用途、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及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而与教材配套的地图册中只有第四部分有相应的配图,这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抽象,新课程改革中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从原来的七年级学生下降到现在的六年级学生,这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最后部分内容。在初中地理中,这部分内容学过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只是天气、气象知识的表象。而高中地理是在此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学习前面大气组成、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及大气环流等理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