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社的有效途径。在土地流转中切实做到坚持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后的土地农业用途;坚持做到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强迫农民意愿、不侵害农民利益。在规范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统一的土地流转操作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土地自觉地推向农村市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超过6公顷整齐连片的土地上,种上了火龙果、葡萄、小蕃茄、蘑菇、竹笋等经济作物,中间搭起一个个简易大棚,分为金线莲、食用菌等各种展示区,宛如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又像一个休闲农业观光园.这是记者在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露美创意农业园看到的一番景象.随着露美片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这里的土地“行情看涨”,吸引了许多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而休闲观光游客也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3.
《湖南地质》2010,(12):53-55
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业生产方式根本转变,长沙市政府研究室联合相关部门对长沙4县8乡(镇)3个行政村和11个合作社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推进土地建设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转变经营方式的必然结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是土地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能的不完全性,收益权能、处分权能,私房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性,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的单一性,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已成为土地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郴州市土地管理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冯连伟 《山东地质》2004,20(6):43-47
结合临沂市几年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和探索,对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背景、概念及范围进行了论述。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流转的制度已与当前农村经济,特别是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严重不适应,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势在必行。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对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失地农民的权益,推动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规范土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经济合作社是当前农村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贵港市桂平南木镇金龙村率先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的新路子,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大幅度增长,由2006年的1800元猛增至2008年的3210元,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曾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效率,而时至今日其运作推广却陷入了困局。本文通过对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研究,分析了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运行机制和实施困境,同时在新的土地流转发展趋势下,为绍兴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28日,对于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高兴的日子,该村合作社的“菡香”牌大米刚刚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同时,还被认定绿色大米基地3万亩,面积覆盖全乡。这是该村土地流转带来的又一喜人变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菏泽市全面贯彻《决定》精神,  相似文献   

10.
密婷 《山东地质》2010,(8):57-58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根据河东区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确权登记、建立城乡统一的交易市场、完善流转程序、规范流转收益等破解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能否自由流转以及如何流转,近几年来在学界和媒体上一直聚讼纷纭,而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各种不同形式的土地置换操作。其间既有顺利实施的,也有强拆事件频发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长期从事农村调查,他新近出版了《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一书。在他看来,目前盛行的资本介入与地方政府推动的不可逆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将使农民退无可退。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其对土地财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受限和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症等问题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背景和演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财政的影响三方面展开论证。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失衡;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后城市土地供给量增加,土地价格下降,地方政府获取的土地收入减少,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的改进,但不可能一次性消除土地财政的依赖症状。未来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以规划为导向,以法律为后盾来保障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运行;建立完善的土地增值税收体系和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浙江地质》2013,(2):24-24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岳传明 《山东地质》2014,(10):84-86
当前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背景下,深挖潜力,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土地利用工作的当务之急。利津县通过严格按照产业政策供地、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等措施,提高了用地效率,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但工作中应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用地空间组织形式相对落后等问题,严格用地管理,优化用地模式,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在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和长远目标。该文以宋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了土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是土地流转的一种类型,其含义指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和转让使用权。农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针对在我国实行土地发展权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也体现了分享土地发展权的理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实践经验,认为我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设计应与当前的土地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出了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设计思路,以期对我国土地发展权的理论研究和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等实践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产权不够明晰、交易无法进行、隐形市场活跃、白发无序流转、流转分配关系混乱等问题,影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导致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有必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规范和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向城镇的流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对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套完整机制,取得了合作多赢的成效,并给国土资源工作一定的启示。这一模式得到国家农业部及省市有关专家充分肯定,认为是全国土地流转成功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但我国农地流转规模及流转市场化程度仍处在较低水平。深入分析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掘农地流转的潜力势在必行。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为研究区,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并从农村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两方面对农地流转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绍兴全市承包耕地流转潜力为88.34%~99.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