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幔交代作用: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地幔交代作用的研究始于70年代早期。近20年来研究工作的贡献是使人们对与地幔演化和不均一性有关的地幔交代作用特征和交代作用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地幔交作用很复杂,它取决于交代作用发生的时间、构造环境、交代介质的种类以及与不同深度地幔内各种地质事件有关的流体的组成。进一步深入开发有关交代作用成因、机制及其与各种地质事件关系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岩石圈地幔的演化和不均一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不同构  相似文献   

2.
地幔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地幔地球化学在全球及区域地幔平均化学组成,地幔的化学不均一性及区域太产分布,地幔交代作用,化学地球动力学,地幔物理化学环境等五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3.
地幔柱构造理论研究若干问题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地幔柱构造理论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和最新进展,许多证据显示,地幔柱是严自于核幔边界附近的D″层发生热扰动并产生地幔柱的热动力源于外地核的不均匀加热作用;一个新启动的地幔柱在穿过整个地幔的缓慢上升过程会形成巨大球状顶冠和狭窄尾柱;地幔柱巨大球状顶冠会导致地壳发生上隆、区域变质作用、地壳深熔作用、构造变形作用和大规模火山作用,形成大陆或大洋溢流玄武岩;地幔柱狭窄尾柱的长期活动会在上覆运动板块上  相似文献   

4.
地幔羽构造论:板块构造后理论发展的新范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地震波层析成像所揭示的地幔构造和板块下插历史的对比研究,揭开了探索地球动力学的新局面。地球的构造是由地幔深部上升的直径约数千公里的火柱状热地幔羽(plumetectonics)和沉入到670km深并暂处于滞留状态的板块的崩落而引起的冷地幔羽,这两个基本因素所造成的卷入整个地幔的对流所支配着。  相似文献   

5.
全球地幔三维结构模型及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地幔三维地震模型及地球动力学最新进展,特别是1995年7月IUGG第21届大会展示的新成果。地幔三维速度分布主要由全球数字地震台网资料求得。100km深度速度分布主要与板块构造有关,350km深度显示了大陆与海洋的差异,1900km深度表现环太平洋的高速异常带。  相似文献   

6.
地幔交代作用与地幔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地幔交代作用的特征、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阐明了地幔流体在地幔中的宏观、微观分布及其交代作用机理。地幔交代作用及地幔流体的研究,将促进我们进一步认识岩石圈地幔的演化及不均一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幔交代作用: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关地幔交代作用的研究始于70年代早期。近20年来研究工作的贡献是使人们对与地幔演化和不均一性有关的地幔交代作用特征和交代作用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地幔交代作用很复杂,它取决于交代作用发生的时间、构造环境、交代介质的种类以及与不同深度地幔内各种地质事件有关的流体的组成。进一步深入开展有关交代作用成因、机制及其与各种地质事件关系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岩石圈地幔的演化和不均一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不同包体类型进行深入研究,为地幔交代作用提供广泛约束。将传统的地质学、岩石学的研究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以及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很可能为解决交代作用成因、机制及交代作用与岩浆作用之间的时间先后问题,交代作用与地质事件的关系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幔柱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地幔柱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进展,诸如地幔柱特征,动力学主模式及其一系列地质铲应;阐明了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地幔柱理论涉及的是地幔深部物质垂直运动的机制,其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幔的不均一性及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幔的不均一性及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朱永峰(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5)关键词地幔不均一性,地幔流体,网络结构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极不均一。因此,成矿带(群)、矿田(群)的分布在时代上和空间上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均一性。原因是地球体系发展演化的...  相似文献   

10.
稀有气体在深部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幔源物质中的稀有气体蕴藏着丰富的地球深部过程信息。它们可对地幔结构、地幔脱气历史、大陆地幔不均一性、幔源岩浆演化和CO2天然气成因等研究提供独特的示踪作用。结合中国东部地幔捕虏体的资料,综述了稀有气体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MORB源和OIB源玄武岩稀有气体组成差异强烈支持地幔双层结构的存在,地幔脱气过程主要受溶解度控制脱气模式(SCD)控制;同时,中国东部地幔存在不均一性可以在稀有气体方面得到印证;郯庐断裂可能为东部幔源无机CO2的脱出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地幔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含水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以含水变质矿物、无水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等)及其高压结构相(β橄榄石、γ橄榄石、钙钛矿相、方镁铁矿等)、高密度含水镁硅酸盐和熔体的形式存在于地幔各层圈中。根据各类玄武岩水含量推断出的上地幔源区的水含量,和由地幔岩主要矿物———橄榄石的水含量估算出的上地幔水含量(质量分数)很接近,在0.02%左右。以橄榄石和辉石高压相的水含量为依据,进行了过渡带和下地幔水含量的估算,其结果是:过渡带和下地幔上部的水含量(质量分数)为1.48%,下地幔下部水含量(质量分数)为0.21%。据此,计算出的地幔各层圈的总水量表明,地幔水的74%以上存在于过渡带和下地幔上部。将地幔总水量和现代海洋总水量之和作为地球总水量,计算出现代海洋总水量约占全球总水量(质量分数)的6.6%,这个结果与笔者根据地球的球粒陨石成分模型计算出的总水量(6%)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2.
13.
地幔柱假说及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organ提出的地幔柱假说之后,基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的定常地幔柱模式研究,认为地幔柱是地幔对流的一个组合部分。组分差异驱动的地幔柱模拟实验结果,限制了地幔柱在地球动力学中的应用。热浮力驱动的模拟实验结果得到了新的动态地幔柱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低熔融度地幔熔浆的研究现状和意义,特别讨论了Baker等最新的实验结果,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Baker等的实验是研究低融度熔浆一人上实质性进展,但许多方面尚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6.
辽西中生代玄武岩中幔源气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是由古老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和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所组成。前者以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为代表,它经历了富钠质的地幔交代作用。橄榄岩类捕虏体富含轻稀土元素,并具有较高的ω(^87Sr)/ω(^86Sr)比值;后者以二辉石岩为代表,具典型堆积结构,与本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比,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在矿物成分和稀土元素丰度上,本区辉石岩捕虏体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辉石岩捕虏体,这意味着辉石岩捕虏体可能是上地幔中更早期的岩浆堆积体。  相似文献   

17.
张明  解广轰 《地球化学》1996,25(5):425-444
对中国东部赋存于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岩捕虏体的全岩和单斜辉石等作了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证实了二辉橄榄岩及其单斜辉石在主元素有连续变化的趋势,反映了具部分熔融后残留相的性质。方辉橄榄岩及其中的单斜辉石的主元素,Nd/Yb,Ti/Zr和Sr/Zr值与二辉橄榄岩的同类矿物是不连续过渡。  相似文献   

18.
地幔物质的性质,状态与演化及相变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借助于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地球科学家们发现构成地幔的许多矿物随着压力的增加会发生矿物结构的改变,由此可以推断出深地幔矿物存在形。这些相变地幔主不连续面的形成有关,因而对相变的热力学及其相变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地幔对流及其热演化提供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地幔柱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地幔粘滞性及粘滞结构、地幔热状态、地幔热生成三个方面,探讨了地幔物质发生对流的物理背景,并归纳出地幔对流模式热动力系统,在此基础上剖柏了地幔对流和现代板块构造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