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絮状高积云及其指示性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燕 《气象》1993,19(11):2-2
絮状高积云,是“类似小块积云的团簇,个体破碎如棉絮团”。它是由于中空气层的不稳定,在对流作用下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积云状的特征,特别是在视平高度角60°以下范围内的絮状高积云,明显地可以看到在云块的上面有小园拱形的云顶。絮状高积云,云块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如破棉絮团簇,云体结构一般较松散,呈白色,特别是较低的絮状高积云,有时像处于消散状态的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对于降水及大  相似文献   

2.
刘仁杰  王立成 《气象》1981,7(5):50-51
一、赤道洋面上空碎积云降水 碎积云降水在陆地上极少见或尚未观测到,但在赤道海洋上则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这里的碎积云大都是由积云吹散分裂而成的,其基本特征与陆地上相似,常呈破碎不规则云块,个体不大,形状多变,随风飘动,云底高度常在600米左右,在比较稳定的天气形势下,排列整齐。当碎积云产生降水后,就逐渐蒸发消失,  相似文献   

3.
徐萃昌 《气象》1984,10(7):42-44
卷云属于对流层中、高层的云,由冰晶组成。平均高度在6公里以上,盛夏较稀薄的卷云可达到10公里左右的高度。指示性卷云是500毫巴以上高空低值系统的前兆,它移来的方向就是未来影响系统侵入的方向。指示性卷云的预报时效比较长,一般在三天之内。有时伴随卷云出现晕,如果看到钩卷云出现在晕圈中,未来产生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一、指示性卷云的云形特征 1.短尾钩卷云 这是一种云丝很细的钩卷云,尾巴短,移动快。仅有短尾钩卷云出现,未来48小时内只有小量降水。有时在它出现后会有更明显的指示性云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4.
云的形成和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 ,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在地面气象观测中 ,云为目测项目 ,因此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目前云的观测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供同行参考并希望引以重视。1 指示性云状几乎消失一般将对天气变化有指示作用的云称做指示性云。如 :堡状、荚状、絮状、钩状、波状、辐车奏状、开裂状、绢状等 8种指示性云。这些云的出现对测站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内在关系。如辐车奏状卷云或高积云大量侵入测站天空后 ,一般在 2 4~ 36h将产生连续阴雨天气。这类辐车奏…  相似文献   

5.
王桂兰 《山东气象》1999,19(2):48-48
云的形成、演变与天气变化有密切联系,指示性云是未来天气变化的征兆,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气层状况,对未来天气变化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夏季出现絮状高积云,往往是雷雨天气的前兆。因此,对指示性云的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德州站1987-1993年7年逐日四次...  相似文献   

6.
荚状云     
苏茂 《气象》1980,6(4):40-41
常见的荚状云主要有荚状高积云(Ac lent)和荚状层积云(Sc lent)。卷积云也有荚状(照片见封三),但不大为人们所注意。 荚状云主要是由局部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汇合而形成的。当气流上升使空气绝热冷却而成云时,如遇上空有下沉气流,云的发展受到抑制,边缘因蒸发变薄,就形成边缘薄、中间厚,轮廓分明,形如豆荚的云块。  相似文献   

7.
天空出现的各种云体,都是天气变化的某种反映,对未来天气变化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云天观测是县站做好短期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常能反映出天气系统的转换、持续和演变。所以,认真系统地观测云的形状及其发展演变,有很重要的意义。高积云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从它的外形、结构、排列、色泽以及成因可分为:透光高积云、蔽光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荚  相似文献   

8.
基于MODIS云宏微观特性的卫星云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ODIS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等产品,以及表征6种云类的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的特征值,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和多阈值判识法相结合,对卫星观测像元的云进行分类,包括层云、层积云、积云、积雨云、雨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以及卷云伴随高积云或高层云的多层云、卷云伴随层云或层积云的多层云、高积云或高层云伴随层积云或层云的多层云10类。2008年、2013年卫星分类结果与地面站云类观测对比,达到60%的一致性;将相同时间的地面小时降水量与分类结果叠加显示,出现降水处多为雨层云或积雨云。  相似文献   

9.
云的变化是大气运动的直接表现。它表征着不同天气的变化,是天气和气象要素的综合反映。它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特别是积云性云(cug)和积云状云(cuf),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大气稳定状况。积云性云表示天气由不稳定趋向稳定,无论是积云性层积云(Sc cug)还是积云性高积云(Ac cug),一般都预示着对流的减  相似文献   

10.
云的宏观特征是把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许多特征,如云的外貌、生命史,云内的温度、湿度、含水量和气流分布等。而云中水滴的大小、分布等特征则属于云的微观特征。在云雾研究中一般将云按形状和形成系统分为积状云(或称对流云,简称积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卷积云、卷云)和层状云(包括高层云、层云、雨层云和卷层云,高积云和层积云也归于这一类)两大类;或按云中的相态分成冰云、水云和混合云;或按云中的温度分为暖云(高于0℃)和冷云(低于O℃)。这一讲将对积状云和层状云的一些主要宏观特征作些  相似文献   

11.
对两架次飞行个例的DMT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山西春季层状云降水系统存在水平不均匀性。2010年4月20日的个例由高卷云、降水性高层云和非降水性高层云组成,高卷云与高层云之间千层较厚不利于形成降水。4月21日的个例由降水性高层云组成,云滴浓度随高度增加减小。对高卷云、非降水性高层云和降水性高层云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云的垂直厚度越大,云底高度越低,云厚和过冷云层厚度越大,越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对这两次个例的云中可播性进行判别,发现存在可播区,无强可播区。  相似文献   

12.
胡金松 《气象》1977,3(1):23-23
混乱天空高积云(CM9)和堡状高积云(CM8),都属中空不稳定云系。它们对于后期的降水天气都有较好的指示性。但CM9与CM8在指示后期降水发生的迟早、强度、性质和伴随的天气系统是有区别的。就是同一种CM9云,在西风带移动性系统占主导地位的春  相似文献   

13.
夏季对流云观测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对流云的范畴 对流云系及其衍生云类主要有积云(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积云性高积云、层积云,伪卷云。  相似文献   

14.
个体积云发展演变特性的一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荣 《气象学报》1963,33(2):257-270
本文先根据我国的观測事实,分析了个体积云发展演变的一些特性,并在理論上考虑了水滴对空气的拖带作用和水分相变(包括云外未飽和空气混合进云所引起的蒸发)的影响,假定个体积云为結构均匀的云块,由此計算了个体积云发展的层結条件和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性.計算結果指出,水滴拖带和水分相变作用对积云的发展条件很有影响;計算所得的个体积云发展演变特性与观測所得的結果也比較符合,可以对某些实际現象給以初步的理論解释.  相似文献   

15.
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FSSP-100、2D-C、2D-P)和其他云物理测量仪器,对四川春季一次冷锋前层状云降水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是:春季层状云降雨并不都是由高层卷云、高积云自然引晶激发而成的,它可以是由层状云(As op),特别是层状云中对流云群产生的针状、鞘状、棱柱状冰雪晶的聚并体和凇附形成的霰粒自身激发降水的。这些降水胚元长大成雨滴,其质量增长主要在负温层;初始直径D0=600微米的霰粒胚元,在负温层中增长的质量占总的增长质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日常云状观测记录中,对低、中、高云观测时容易出现一些失真和疑误记录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准确观测记录云状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Cb(积雨云)、Fc(碎积云)、Fs(碎层云)、Fn(碎雨云)、Sc lent(荚状层积云)、Accast(堡状高积云)、Acflo(絮状高积云)、Ac(高积云)、Cs(卷层云)、C iunc(钩卷云)、Cc(卷积云)和C iden(密卷云)等云状的判定及记录。  相似文献   

17.
吴明心  郭松平 《气象》1982,8(11):14-15
卷云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统计了1958—1981年夏半年共1336次≥0.1毫米降水过程出现前的云况,发现在降水之前12—48小时内都有卷云出现;冬半年的326次≥0.1毫米的降水过程前也如此。但卷云出现后并不都有降水过程。因此,我们对卷云的各种不同形态与未来降水,进行了观测分析,现介绍如下。 一、卷云形态的特征 我们所观测的卷云形态包括钩状、抬头状、辐辏状、旛状、絮状以及卷积云。这里介绍的只是一些不大被人们注意的卷云特征。 1.钩状:钩卷云的钩头,据观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簇状钩。可细分为开花状、簇状、絮块状三类(图1a)。其中絮块状是一种不很圆浑的、边缘破碎的团簇结构;簇状是云丝向内倾垂;开花状是云丝向  相似文献   

18.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上空的云及其相关联的降水和辐射影响了高原上空非绝热加热的空间结构。2006年卫星发射升空的CloudSat/CALIPSO卫星提供了定量的、完整的云垂直结构信息。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该资料进行的青藏高原上云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云与降水相关性,云辐射效应以及模式中的云-辐射问题方面的研究。指出抬升的青藏高原上水汽较少,限制了高原上云的垂直高度,对云层厚度和层数有显著压缩作用。在云量及其季节变化上,单层云的相对贡献大于亚洲季风区的其他区域;夏季对流云比较浅薄,积云发生频率最高,云内滴谱较宽;降水云以积云和卷云为主,云对总降水的贡献随着云层数增多而减小,降水增强时高层冰粒子的密集度趋于紧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云的净辐射效应在8 km高度存在一个厚度仅1 km左右但较强的辐射冷却层,而在其下(4~7 km高度之间)为强的辐射加热层。最后展望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源金 《气象》1978,4(1):33-33
散片、荚状高积云(以下简称Ac)对天气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比如群众中常用“天上瓦片云,地上晒死人”、“天上鱼荚,找水泡茶”等形象的比喻来指明Ac对未来天气演变的指示意义。这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对云与天气演变的关系的经验概括,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其粗略性和局限性。因为大量实例证明,Ac(有时稳定的)出现,单就短时效而言,并不一定全是好天气的象征,有时却是降水天气甚至是强对流天气的前兆。据此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是Ac这个“表象”,而反映的本质却截然不同呢?毛主席教导我们:“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不要被假象所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