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公自动化工作流的搭建,给出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一个核心业务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业务功能框架以及技术特点,根据此参考模型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复杂工作流的分析和过程建模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当前区县级国土资源业务及数据需求,讨论区县级国土资源综合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依据方案设计系统总体架构。在此框架下设计系统数据库和功能模块,最后通过在重庆市大渡口区进行实例验证,符合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需要,能够为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分析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区县级国土资源审批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IMS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rcIM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总体设计,把国土部门的办公流程和业务应用纳入到一个集中统一的、网络化的、异地的、并行的协同办公流程上来,从而对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土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国土资源数据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土资源大数据,并且成为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大数据的背景,以浙江省A县为例,系统分析了当前国土资源"一张图"构建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利用数据库管理、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构建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统筹整合海量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及服务系统,提供国土综合监管及业务专题服务,推进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推动多级部门联动审批,加强大数据、大规划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5.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各项议程进展顺利,即将结束.这次会议是国土资源系统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土资源部在京部领导全体出席,姜大明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也得到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受姜大明部长委托,我对这次会议作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这次会议是继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之后,国土资源系统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寿祥同志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2007年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完全赞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北省廊坊市国土资源局的负责同志作了会议发言,各具特色。下面,就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我再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常州市国土资源三级动态综合巡查系统的建设实践,对传统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工作由于欠缺技术手段造成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依托3S技术、3G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等现代技术,探讨和梳理了内业、外业一体化的巡查工作业务流程,设计和实践了乡、县、市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下联动的巡查业务新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常态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增城国土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互联网+、3S等新技术,建立增城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系统。系统是对增城国土部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集成整合和综合应用,本文对系统的总体规划思路、业务架构规划、系统框架设计和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经请示孙部长同意,今天召开全国国土资源厅局人事教育处长座谈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座谈一年来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学习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规性文件,部署有关工作。出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现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数据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必须建立全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按统一标准整合数据,解决业务系统不兼容、数据格式不统一、坐标系不一致、分类编码等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该文以江苏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为例,以数据库设计和数据整合为重点,探讨了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提出了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成化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构想设计了一种多租户模式的国土云平台.该平台下的多租户技术通过采用统一的应用框架和数据结构,对租户之间的数据进行隔离,并能满足适度的租户化定制需求,旨在解决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统筹建设力度不够、应用分散、数据共享不足、资源信息技术体系相对落后等问题,为形成集约、高效、安全的国土云运行环境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数字国土的探索,论述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设计,介绍了系统数据库建设模式,针对数据安全问题详细说明了数据备份及恢复,并对体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省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省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内容和作用,分析了数据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技术思路和方法,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舒飞跃  闾国年  陆婧 《测绘工程》2010,19(5):6-10,14
通过对空间数据知识的介绍和规则归类,研究土地管理空间数据知识与规则体系框架模型,为解决土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共享、应用探索可行途径。借鉴知识工程的基于领域知识解决数据共享、软件重用等问题的理论与方法,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GIS一般领域和土地管理领域的知识与规则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空间数据分类方法以及空间数据知识和规则体系的一般框架和挖掘路线,建立一个新的土地管理空间知识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通常是国土资源各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不能互联互通,信息无法共享。由于地籍信息具有保密性,因此,采用C/S模式构建网络城镇地籍变更系统,实现统一部署、信息共享,提高地籍管理科学化水平。本文以丹东市城镇地籍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基于C/S构架进行开发,并采用强大的ArcEngine控件和Visual C#2010集成技术设计开发了城镇地籍信息系统,最终实现了地籍变更、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变更档案以及查询辅助功能等,不仅提高了数据准的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使系统更加信息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产业化,监测数据汇总积累将是海量数据。为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监测成果,将监测成果及时有效的应用于日常的土地管理和规划中去,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采用GIS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和开发用于有效管理和高效应用监测成果数据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系统,提高相关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本文针对土地利用遥感成果数据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原则,设计和开发了遥感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兼顾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解决城市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发展经济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过程中,探索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与分析功能,在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数据管理和评价分析。同时,本文通过功能图块划分、海量数据管理与历史信息回溯,优化了评价过程,并有利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最后,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和ArcGIS Server实现了地理空间化的西宁市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评价数据管理与成果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刘旭  ;蔡四辈 《东北测绘》2013,(2):111-114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程工作量庞大,数据复杂,计划工期短,成果质量要求高。如果用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采用的常规方法开展工作,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工期得不到保障,而且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也不能建立连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充分运用3S技术进行作业,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土地管理部门快速提供准确、详实、现势性强的土地利用数据资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流程中的主要工序,介绍3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后续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动态管理系统研发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加剧了土地管理的压力,建设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本文在阐述建设此系统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讨论了系统研发中几个关键问题,即“动态”管理的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集成管理和决策的初步实现等。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对于类似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土地调查数据分发管理系统分析研究,以实现高效应用多源海量数据、合理分析、有序分发、精准对接、快速开展工作,辅助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快速准确开展,并提供有力的系统支撑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