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SOFTWARE REVIEWS     
Software Reviews are in this Article CCS Designer Version 3.0. CoStat Version 3.03; CoPlot Version 1.03, and CoDraw Version 1.03. LASERCAD Version 5.0. 1988. SPSS/PC + Studentware. 1988. SURVEY SYSTEM 1.1C , Version 3.0. THEMAPS Version 1.0.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从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核心概念入手,在对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地理著作及刊物的研究进行综述基础上,对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的发展进行分析,揭示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丰富和发展城市地理学及交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Reviews of geographic software in this article: DEMO-GRAPHICS: WORLD POPULATIONS AND PROJECTIONS. ESP GAUSS. CEMODEL S. Damus LIMDEP. William H. Greene MICROSTAT 4.1 OTIS PCIPS. (Personal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 H.J. Meyers and R. Bernstein.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RATS) SPSS/PC+ URBAN DATA MANAGEMENT SOFTWARE (UDMS)  相似文献   

4.

Reviews of geographic software in this article:

DEMO-GRAPHICS: WORLD POPULATIONS AND PROJECTIONS.

ESP

GAUSS.

CEMODEL S. Damus

LIMDEP. William H. Greene

MICROSTAT 4.1

OTIS

PCIPS. (Personal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H.J. Meyers and R. Bernstein.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RATS)

SPSS/PC+

URBAN DATA MANAGEMENT SOFTWARE (UDMS)  相似文献   

5.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95,15(1):49-53
沙漠化专题系列地图是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图形数据库的主要信息内容, 目的在于为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沙漠化系列图的编制, 因制图工具是具有图形编辑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地图载体已改变为磁性记录媒体, 制图程序与常规方法差别甚大。本文结合机助制图特点, 介绍了制图编辑中的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用于沙漠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专题地图的设计; (2)专题系列地图的制图分类; (3)图形数据库中专题系列图的统一协调; (4)系统中沙漠化专题系列图的编辑特点; (5)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中系列图件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6.
Leinbach, Thomas R. and Brunn, Stanley D. (eds.) Worlds of E-Commerce: Economic, Geographic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Calthorpe, Peter and Fulton, William The Regional City: Planning for the End of Sprawl

Furuseth, Owen J. and Lapping, Mark B. (eds.) Contested Countryside: The Rural-Urban Fringe in North America

Sharp, Joanne P. Condensing the Cold War: Reader's Digest and American Identity

Gleeson, Brendan and Low, Nicholas (eds.) Governing for the Environment: Global Problems, Ethics, and Democracy

Isenberg, Andrew The Destruction of the Biso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1750 – 1920

Albert, Donald P., Gesler, Wilbert M. and Levergood, Barbara (eds.) Spatial Analysis, GIS,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Health Sciences

Wright, Dawn J. and Bartlett, Darius J. (eds.) Marine and Coast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Jankowski, Piotr and Nyerges, Timoth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Group Decision Making: Towards a 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erber, Rod and Chuan, Goh Kim (eds.) Fieldwork in Geography: Reflections, Perspectives, and Actions

Craige, Betty Jean Eugene Odom: Ecosystem Ecologist and Environmentalist

Lowenthal, David George Perkins Marsh: Prophet of Conservation

Schroeder, Richard Shady Practices: Agroforestry and Gender Practices in The Gambia

Lovell, W. George A Beauty that Hurts: Life and Death in Guatemala

Lichtenberger, Elisabeth Austria: Society and Regions  相似文献   

7.
Geographic Softw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ATLAS AMP. CONTUR GOLDEN SOFTWARE MAPPING PACKAGE SAMP. G. Nigel Gilbert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城镇发展的理论探讨: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意见咨询与定量方法的结合,探讨了干旱区城镇发展的一般规律:a.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干旱区城镇发展的渊源;b.水资源是干旱区域镇发展的限制性因子,但并不能解释干旱区城镇发展一般的规律性;c.应重视科技水平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南京都市圈城市为例,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提出了南京都市圈中城市在水运时期的单侧带状和散点状布局、陆路时期的星状或块状布局以及综合高速交通时期的都市连绵带三种空间布局形式,并分析了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机制,即交通产业的自身推动力、产业连锁循环动力、辐射集聚动力以及环境动力。笔者认为,今后交通模式仍将是影响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继续通过其各种关联效应形成城市的发展轴线。对南京都市圈而言,强化其内外交通,扩大其集聚和辐射的腹地范围是健康发展的先行因素。  相似文献   

10.
借助公路客流大数据,研究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机理,以系统解析区域城市网络“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层级体系与演化模式。研究显示,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总体上呈现出区域性中心集聚分布格局,公路客运联系的距离衰减和地理邻近分布特征很好体现了地理学的空间相关性,公路客运联系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和层级叠套现象则是地理学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的表征。对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进行省域尺度社区探测,出现类似省级行政区划的社区划分,更大区域尺度的社区探测则出现类似全国七大地理分区的空间划分,反映出公路客运交通联系的集聚特性是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分布。随着区域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网络由西向东明显呈现出单中心到多中心、弱层级到多层级、少节点到多节点的渐进式空间演化过程。西北、东北、湖北、山西、江西、广西和云南等社区为“单中心、弱层级、少节点”的网络体系,广东、成渝和山东社区呈现“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结构,沪苏皖社区则发育出最为成熟的“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城市网络体系。研究以空间换时间,将区域系统的城市网络演化过程划分为节点城市发育、地方中心增长、省...  相似文献   

11.
抚顺煤田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形态及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国平  张洋 《地理科学》2001,6(6):511-518
通过研究抚顺煤田区域由煤炭资源开发而导致的工业化和城市形态形成过程,首先讨论资源型城市形成的自然基础及经济活动的作用,进而揭示了煤炭城市形态形成的阶段性规律;其次,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内部的资源开发区域与工商业区域的分化及其独特的形态与内部结构;第三,发现抚顺市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城市形态与内部结构,采煤区域的多级直线型结构与工商业区域的多核心组合式结构共存;第四,提出了抚顺煤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形态及结构演化的基本模式,并评价了经典的弗雷德曼(Friedmann.J)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SOFTWARE REVIEWS     
software reviews are in this article MACATLAS . Number Cruncher Statistical System (NCSS) TRANSPRO FIRE-ROUTER  相似文献   

13.
孔祥夫  杨家文 《地理科学》2018,38(12):2074-2083
从土地利用视角分析轨道站点客流的影响因素,基于直接估计模型,选择不同类型用地楼板面积、公交线路数量、站点中心性、站点可达性4个变量建立非线性回归函数,分析不同类型用地客流生成率与站点可达性之间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 相比于线性衰减规律,客流生成率随站点可达性的降低更符合指数衰减规律,用地距离地铁站0~0.5 km时客流生成率下降最快。单位面积各类用地客流生成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交通用地>办公用地>商业用地≈城中村>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其他用地。客流生成率受站点可达性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商业用地>办公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居住用地>城中村>工业用地。  相似文献   

14.
1988~2002年开封市景观动态变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分维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边界密度等指数,分析了1988~2002年开封市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斑块数增加,由1988年的28784个增加到2002年的32311个;景观破碎度增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2)建设用地、水域和城市绿地面积增加;耕地(主要是水浇地)、未利用土地和园地等面积减小。(3)建设用地的空间质心向西南方向转移,城市绿地的空间质心向东北方向转移,水域空间质心向东南方向转移。(4)在景观斑块之间,高密度建设用地转移很少,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低密度建设用地主要转为高密度建设用地;而旱地、水浇地等耕地主要转变为低密度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主要转移为旱地、城市绿地和水域。人类活动和黄河同时控制着开封城市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和景观类型之间的转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树宁  张虹鸥 《热带地理》1997,17(3):238-242
本文针对广东省小城市的发展和规划管理的状况,探讨了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尖具备的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的建设思想,并以新会市为例,介绍了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要出现在08:00~14:00,11:00前后最多,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1981-1995年间,霾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高峰。秋冬季是一年中浓雾-强浓雾及重度霾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夜间出现浓雾和强浓雾时,对应混合层高度均≤150 m,占比达100%;有霾出现时,污染潜在等级以2级为主,混合层高度在150< H≤ 350之间的占比达75%。小风条件下出现轻中度霾的概率比静风大,静风条件下出现重度霾的概率比小风大。雾霾天气时,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其次是较稳定类(E类)。  相似文献   

17.
选取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四大类指标,利用2008—2013年我国26个省份163个中小城市的统计数据,测度了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均等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的区域均等化程度较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表现出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呈加剧之势。优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加强省份间协同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商务人士的行为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青  甄峰  汪侠  陈映雪 《地理研究》2014,33(8):1477-1488
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快速交通技术的出现对商务人士行为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新的技术背景下,商务活动的特征研究值得关注。以医疗器械行业某跨国公司的南京销售团队为例,采用GPS技术、活动日志、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该团队11位成员在连续7个工作日内的时空数据。经描述分析和模型分析发现:① 在商务活动过程中,快速交通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具有共变关系,使承载商务活动的空间成为流空间的外在表现形式。② 交通技术间接影响商务活动,但影响程度比信息技术使用大,导致商务活动的空间破碎化。③ 信息技术使用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商务活动的时间破碎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 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 本文主要 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承载力及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 目前国内外对城 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 ①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 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②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 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 ③资源环境承载 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 ④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针对这 些不足,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为: 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城市群开放系统承载力研究; ②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特征; ③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④加强城 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 ⑤充分发挥复杂系统方法、GIS、RS 等先进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