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查明四川瓦基铜矿矿石性质,制定合理选冶方案。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光学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矿石元素质量分数、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等。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铜,品位为0.84%,伴生元素金品位为0.29×10~(-6)、银品位为7.93×10~(-6),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辉铜矿,次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孔雀石、铜蓝和赤铁矿等,属氧化率较低的混合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长石和方解石等,含铜矿物嵌布粒度细,大部分嵌布在脉石矿物孔隙处、边缘及表面,呈隐晶质集合体形态。针对矿石性质,采用硫化浮选,经过"一粗一精三扫"闭路流程选别,获得铜精矿产率3.34%、铜品位为21.61%、回收率为85.93%的结果,与现场生产指标相比,铜回收率提高了5.49%。  相似文献   

2.
西北某铁铜多金属矿床规模大,具有铁、铜、金、铅锌等多金属矿化,属于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笔者采用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了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的组成矿物种类较为复杂,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半假象―假象赤铁矿和菱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铜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和斑铜矿。矿石中铁矿物和铜矿物均具不均匀细粒―微细粒嵌布特征;通过选矿可获得铜精矿和铁精矿。  相似文献   

3.
金川低品位镍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川低品位镍矿石属发生较强烈氧化的难处理型镍资源,矿石中镍的品位为0.51%,主要以紫硫镍矿形式存在。紫硫镍矿由磁黄铁矿、黄铁矿蚀变而来,呈现铁高、硫低、镍低的特点,选矿中可浮性较差。主要矿物的工艺嵌布粒度统计分析表明,矿石中镍矿物和黄铜矿均属微细粒嵌布的范畴,磁铁矿则具不均匀细粒嵌布的特点。单纯从粒度分布特征来看,选矿中欲使90%以上的镍矿物获得解离,以选择-0.026 mm的磨矿细度较为适宜,此时-600目部分约占95%左右。与磁铁矿嵌连关系密切的紫硫镍矿占其总量的95%以上,选矿过程中要提高镍的回收率,必须尽可能多地回收磁铁矿。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与绿泥石,易泥化,减少和消除脉石矿物对选别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格尔木市那陵郭勒河西地区铁多金属矿规模大,具有铁铜金等多金属矿化,属于接触交代型铁多金属矿床。本文采用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了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的组成矿物种类较为简单,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方解石、透闪石、透辉石;其次为石榴子石、白云母、蛇纹石。矿石中铁、铜锌矿物均具均匀细粒—微细粒嵌布特征;通过选矿可获得铜精矿、锌精矿、铁精矿。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卡拉玛铜矿床中伴生金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矿石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和少量辉铜矿组成,伴生金主要呈独立矿物自然金产出,多数金矿物以脉型和裂隙型嵌布于矿石中,金矿物的粒度多分布在0.10~0.05mm,矿石中金的理想回收率为86.78%.  相似文献   

6.
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斑岩型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Sc的赋存状态,讨论了影响Cu、Fe和Sc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品位0.35%,Sc为28.2 g/t,达到了综合评价的品位,Sc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分布于矿石中,辉石是Sc的主要载体矿物(相对配分率66.67%),应该作为选矿富集Sc的对象。矿物鉴定结果表明铜矿物总量为0.52%,钛磁铁矿8.23%,辉石44.17%,斜长石42.62%,矿石中未发现Sc的独立矿物。粒度统计结果显示,矿石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嵌布紧密,粒度微细,难以解离。建议利用铜硫化物的可浮性,通过浮选作业回收Cu,再利用磁铁矿、辉石以及斜长石之间的磁性差异来使三者进行分离。辉石的分离回收过程就是Sc的一个物理富集过程。综合考虑,提出"浮选选铜-弱磁选铁-强磁选钪"的原则流程。  相似文献   

7.
着重研究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体中矿石的产出特征,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锌黔铜矿、锌砷黔铜矿、硫铜银矿、新发现的矿物硫铜铜矿等矿石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和银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1矿石类型嘎拉勒铜金矿床的矿石类型按其氧化程度分类:可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原生矿石,工业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和自然元素矿物为主。根据矿物组合类型主要可分为自然金-黄铜矿矿石、磁铁矿矿石、黄铜矿-黄铁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矿石等4类。其中主要的铜矿物工业类型有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主要的铁矿物工业类型有磁铁矿、赤铁矿;主要的金矿物工  相似文献   

9.
云南斑岩型多金属金矿的嵌布特征及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西部有大量低品位金矿资源,且具有嵌布粒度不均匀、矿石结构复杂、解离不完全等特点,传统工艺矿物学分析不易快速、准确测定金赋存状态及载金矿物的嵌布特征。本文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滇西多金属金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该矿的矿物组成、嵌布粒度、连生及包裹关系,同时阐明了载金矿物的工艺矿物学性质对金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主要以游离态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嵌布粒度极细,主要集中在0.01~0.02 mm粒度级别;小于0.074 mm粒级的金占原矿总金量的50.08%,其余金以微细包裹体分散于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等载金矿物中。但载金矿物粒度较细,解离性差,嵌布不均匀,因此提高载金矿物解离度是提高金回收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RD、MLA矿物检测软件对四川盐源混合铜矿的物质组成、赋存状态、嵌布特性、粒度特征、解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的主要有价金属是铜,含量为1.05%,主要赋存于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中,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和长石,其次为方解石、绿泥石;主要矿物的粒度均小于20μm,其中-9.6μm粒级的金属含量为0.3%,矿物单体解离度差;主要的铜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紧密,仅仅利用常规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指标。基于上述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采用一粗两精两扫的强化浮选流程、集中处理部分中矿的方案进行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达19.12%,回收率达79.16%。  相似文献   

11.
云南某铁矿含铜0.33%,镍0.14%,金0.11g/t,银0.13 g/t,铁14.60%,硅32.80%,氧化镁23.50%。利用了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现代分析手段,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原矿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镍黄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滑石、绿泥石。为了有效的回收矿石中的有价金属,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最终本文确定在磨矿细度60%-200目的条件下,以水玻璃+六偏磷酸钠+CMC做组合抑制剂,乙硫氮做捕收剂,采用一粗三精三扫的浮选流程,回收原矿中的铜、镍。所得混合精矿铜品位14.34%,回收率86.93%,镍品位4.30%,回收率64.17%。  相似文献   

12.
西北某矿石属低硫含磷的酸性低品位原生钒钛磁铁矿矿石,通过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原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物的产出形式、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的工艺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具浸染状构造和交代构造,其中铁矿物主要是钛磁铁矿和赤铁矿,钛矿物包括钛铁矿、金红石和榍石等.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均属不均匀细粒—微细粒嵌布特征,在-400目占95%左右的磨矿细度条件下,通过选矿可获得铁精矿和钛精矿两种产品.  相似文献   

13.
云南思茅地区铜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云南思茅地区有大量难选铜锌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由于其矿石结构、成分及构造复杂,采用传统的镜下鉴定工艺矿物学分析对铜、锌等有价金属的赋存状态等难以自动准确定量。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分析及矿物解离度分析(MLA)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该地区矿石的主要元素组成、矿物种类、嵌布和包裹特性等。分析表明,铜锌硫化矿的主要元素及含量为Cu 3.03%、Zn 3.90%、S 27.44%、Pb 0.13%。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含少量方铅矿;目的矿物黄铜矿、闪锌矿主要与黄铁矿连生和被其包裹;其次黄铜矿和闪锌矿相互连生和被其包裹,且96%以上的黄铜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均分布在粒度大于9.6μm的易选粒级范围。方铅矿多呈细粒嵌布状,与铜、锌、硫矿物之间的磨矿解离有一定困难。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思茅地区的铜锌硫化矿矿石需磨至约31μm方能实现铜-锌-硫矿物的解离,需磨至约14μm方能实现铅与其他矿物的解离,同时预测了铜锌硫化矿中铜和锌的理论选矿回收率分别为91.22%和84.92%。本文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难选多金属硫化矿的选矿技术制定和指标选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东汶上低品位铁矿石的矿物学特征及磁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山东汶上低品位磁铁矿矿石进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磨矿、磁选管实验及磁选扩大实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的磁选工艺流程结构及磨选工艺指标。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汶上磁铁矿矿石的嵌布粒度较细,大部分磁铁矿的粒度为0.02mm~0.05mm,磁铁矿主要呈细粒浸染状分布在角闪石和石英等脉石矿物中;磨矿磁选管实验研究表明,铁矿石经过一段磨矿,磁铁矿的单体解离度较低,通过一段磁选难以获得品位合格的铁精矿,磁选扩大实验研究表明,控制一段磨矿细度-200目含量58.64%(-325目含量46.41%),经过一段粗选,获得粗精矿;粗精矿再磨至细度为-325目含量98.5%,对再磨粗精矿经过再选和两段精选获得最终合格铁精矿的品位66.20%,磁选扩大试验铁回收率达到70.58%。  相似文献   

15.
白云鄂博磁铁矿是由沉积变质并经多期热液叠加形成,矿石矿物间嵌布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为进一步提高白云鄂博磁铁矿选矿铁精矿品位,降低有害杂质含量,采用阶段磨选工艺流程后的铁精矿品位达到66.91%,回收率为73.12%,与原连续磨矿分级—弱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相比,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同时提高,选别指标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某铜矿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铜矿和银为主,并伴生有砷、辉铋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在对原矿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物相分析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浮选实验流程。在原矿铜品位为0.95%,银品位11g/t时,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8.79%,回收率为96.53%,银品位为175g/t,回收率为78.27%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芦子园铅锌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已发现20多种矿物,金属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以蔷薇辉石、方解石、石英等为主,脉石矿物总量高达89.04%。通过原矿X射线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物相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综合分析原矿性质、矿物组成、有益元素赋存状态与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结果显示,矿石中有益元素铜赋存在黄铜矿和黝铜矿及斑铜矿中,铅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锌主要赋存在闪锌矿中。矿石中大部分金属硫化物呈它形不规则状集合体,黄铜矿与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密切共生。闪锌矿与方铅矿、黄铜矿与闪锌矿等的嵌布关系非常复杂,边界极不规则,且常常相互包裹,矿物工艺粒度较细,单体解离困难。闪锌矿中可见固溶体分离结构的细小粒状黄铜矿嵌布,这种形式嵌布的黄铜矿一般无法解离。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威宁沉积型赤铁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研究了该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含铁矿物赤铁矿的单体解离情况。研究表明,该矿石属于低磷、低硫、微细粒嵌布的赤铁矿石;矿石中主要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其次为磁铁矿和褐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绿泥石、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赤铁矿嵌布粒度极细,平均粒度0.015mm,且赤铁矿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复杂。本研究为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曾广圣  欧乐明 《岩矿测试》2019,38(2):160-168
秘鲁铜硫矿石的主要回收对象是铜和硫矿物,由于铜矿物嵌布复杂、粒度过细以及与各种脉石矿物或金属矿物交生关系紧密,利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等较难准确定量其工艺矿物学参数。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及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等技术手段,研究秘鲁铜硫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单体解离特性等,并对影响选矿指标的主要矿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元素为Cu(0.65%)和S(9.53%)。矿石中黄铁矿(16.57%)含量较高,形态较为规则,与其他矿物之间的交生关系相对简单,粒度普遍偏粗,其中粒径大于0.30mm的黄铁矿占95.06%。铜矿物主要以不规则粒状、皮壳状、网脉状、纤维状、尘粒状、斑点状分布于脉石中或与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等金属矿物交生紧密,粒度极不均匀,使得铜矿物解离难度加大,且矿石中云母(12.51%)、绿泥石(3.74%)、滑石(3.34%)、高岭石、蒙脱石(3.59%)等黏土质矿物含量较高,在磨矿过程中易发生泥化从而恶化分选环境。根据该类型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本文建议采用"粗磨-部分优先浮铜-铜硫混浮-混合精矿再磨再选分离"的工艺流程,可得到质量高的铜、硫精矿。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威宁地区香炉山铜矿床位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3段(P3β3)顶部与宣威组(P3x)底部之间,属于玄武岩型铜矿床。针对其含矿地层宏观地质特征与赋矿主岩矿物岩石学组构,本文以野外地质为基础,系统开展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本矿床赋矿主岩为岩屑粉砂岩的矿石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绿泥石和碳质物等;赋矿主岩为火山角砾岩的矿石矿物为自然铜、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其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等,按其主要矿物含量,原生矿石可分为自然铜+辉铜矿+赤铁矿矿石、自然铜+黄铜矿+黝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赤铁矿矿石3种自然类型。根据矿物共生组合与相互穿插关系,本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矿石矿物的形成顺序为斑铜矿→黄铜矿—黝铜矿—自然铜→辉铜矿,表生期形成孔雀石、赤铜矿、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等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