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棉铃虫的气象预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寻找出与棉铃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及生物因子,建立各代棉铃虫始发期及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模式。对1994、1995年的各代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测检验,效果良好。1996、1997年投入业务预报服务,预报与实际发生情况相符,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阜康植保站2001—2011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发生程度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棉铃虫发生程度和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阜康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危害较重的是2、3代;2月地面极端最高温度是影响棉铃虫发生长期趋势的主要因子;影响阜康2、3代棉铃虫发生发展的中短期主要因子为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平均气温和7月中旬降水量等。建立了2、3代棉铃虫发生等级的长期和中短期气象预测模型,经拟合检验和应用检验,2、3代棉铃虫发生长期趋势预测拟合率为77%和62%,中短期发生趋势拟合率为85%和92%。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发生程度长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敬和  孔繁忠  刘厚赞 《气象》1997,23(2):41-44
对太平洋海温与鲁西南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12个相关场,得出两在优势相关区。应用主成份分析合成预报变量建立预报方程,预报时效可提前2-3个月,经1993-1995年3年预报应用均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获嘉县1991~1995年棉铃虫连续大发生的动态分析,发现暖冬和湿春是造成棉铃虫大发生的主导因素,并根据此因素建立预测预报模式,经回代和试报效果较好.根据预报结果,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文平 《山西气象》2001,(3):25-27,49
选择了晋南预报区和晋中预报区代表站,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山西省棉铃虫发生危害典型年份的气象条件分析入手,找出了主害代棉铃虫发生级别的农业气象指标,为及时防治棉铃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二代棉铃虫药剂防治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历年均有所发生,1992年二代棉铃虫全国特大发生.损失严重。由于预测发生程度及防治时间掌握不准,加之施药期与雨季相吻合,故防治效果不佳,棉铃虫防治已成为全国性的一大难题,导致农民不愿意种棉花。实践证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用逐步回归预测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1973年至2000年的气象,农作物、棉铃虫虫害等196年因子,以运城、汾阳和临汾为山西省代表站,利用最优二分割法把发生量分为10级,5级和不分级3种情况;使用逐步回归计算了219个模型,从中选出27个棉铃虫二、三代发生期,发生量最优模型,在农气服务中应用,预报准确率为95%,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棉铃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历年均有所发生,1992年二代棉铃虫全国特大发生,损失严重。由于预测发生程度及防治时间掌握不准,加之施药期与雨季相吻合,故防治效果不佳。棉铃虫防治已成为全国性的一大难题,导致农民不愿意种棉花。实践证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利用天敌的基  相似文献   

9.
利于距平和距平百分率符号一致率,检验分析了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第二代气候预报系统和东京气候中心预报系统模式产品对乌兰察布市月气温和月降水趋势预报情况,结果表明,各家模式产品预测能力不稳定,预测水平各有优劣;对气温的预测能力高于对降水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积雪厚度及冬季气候条件对棉铃虫年发生程度的影响,通过对2002—2008年新湖总场棉铃虫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积雪厚度与年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2月气温和冬季气温与年发生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年发生程度与11月和12月的降水呈正相关,与1月降水呈负相关,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表明,12月降水的相对影响率最大为93.7%。这些结果可作为预测棉铃虫年发生程度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1.
影响粘虫发生的外界因素很多,因此预测粘虫发生期的因子和方法必然也是多样的。本文中用前期海温作为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预测模式。其方法和结果如下:1.以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为预报对象。2.对一代成虫迁入前期的上一年1月至当年5月北太平洋逐月海面水温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各预报量都得到了几十个高相关海区,以此作为预报因子。3.用它们建立的预测模式,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这说明用前期海温直接预报粘虫发生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多年第2代(棉田第1代)棉铃虫卵始见期和卵量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后得出,应用气候因素综合进行预报,其预报值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3.
朱天征  李振国 《气象科技》2003,31(3):156-159
通过对1980~199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棉铃虫的调查,分析了同期气象条件对棉铃虫发育及其第五代发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五代棉铃虫发生的预报方程,2000和2001年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麦棉套作主要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危害棉花最重的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盲蝽象4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时段的气候条件和麦棉套种棉田生态因素,分析了4大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危害棉花最重的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盲蝽象4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时段的气候条件和麦棉套种棉田生态因素,分析了4大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豫北多时效归一化棉铃虫气象预报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棉铃虫繁育规律,将棉铃虫周年活动期划分为秋季预蛹期、越冬期、春季羽化期、夏季危害期4个阶段,分阶段选取有昆虫学、统计学意义的气象因子,通过归一化处理和加权组合,组成棉铃虫气象指数,建立多时效、归一化棉铃虫气象预报模式和分析、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气象条件与棉铃虫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各时段预报模式的复相关系数达0.7780~0.8780,回代拟合率为96.7%,回归效果极显著。经试报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认为:将诸多气象因子作无量纲化处理,不但便于因子间相互组合,还可提高模式的预报精度;将棉铃虫周年繁育期划分为秋季预蛹期、越冬期、春季羽化期、夏季危害期,突出了阶段性特点,分阶段组建预报模式,预报效果较好。对组合因子的生物学意义,有待生物学试验认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二代棉铃虫的连续调查观测,得出高青县二代棉铃虫初见卵期在6月16日前后,卵高峰期在6月下旬,结束期7月上旬,总卵期25天左右.在这段时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代棉铃虫发生。同时还发现二代棉铃虫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除与温度、湿度有关外,还与降水有关,6月上旬降水日少,6月中旬—7月上旬降水多且持续时间长,是造成二代棉铃虫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耕作制度的改变,为棉铃虫种群数量上升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源和生态环境;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削弱了天敌的控害作用,也提高了棉铃虫的抗药性;气候变暖,适宜于棉铃虫数量上升。因此,棉铃虫种群增加,棉花、玉米、小麦、豆类、瓜菜等受害也明显加重。要控制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首先要防治棉田外一代幼虫和卵,减少一代种群数量;对二代棉铃虫,宜有选择地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并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以减少种群数量;三代、四代棉铃虫主要危害作物繁殖器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物理诱杀和玉米诱集带集中诱杀为主,既可控制其危害,又对其天敌无负面影响;五代棉铃虫虽对当年作物产量影响不大,但其种群数量直接影响下一年一代发生量,因此应及时喷施病毒类等生物性药剂,降低其越冬种群,同时也保护自然天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9.
杨宗凯  殷娴  胡颖  周清倩 《气象科技》2018,46(5):1020-1025
应用云南省2014—2017年闪电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低纬高原地区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雷电活动的相关性,从9个参数中选取了相关性较强的5个参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各参数可预测雷电发生的阈值,再运用复相关系数法计算各参数权重,建立雷电潜势预报方程。最后通过预报检验法及个例分析法对方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低纬高原地区大气不稳定参数对雷电活动较为敏感,响应阈值普遍低于平原区域。该预报方程对未来12h雷电活动的发生预报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粘虫为暴食性害虫,是我省晋中东山区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不仅发生快而且来势猛,其危害具有暴发性和毁灭性。因此,预测预报粘虫危害趋势在综合治理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采用综合预测法以晋中东山区三代粘虫危害趋势为预报对象,气象要素和有关粘虫资料为预报因子,多年来为农作物病虫测报中心搞预报服务。1资料来源及处理1.1虫情 国家植保司农作物病虫测报处提供的全国6~8月粘虫分布状况及危害情况;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中心石坪中心站提供的历年(1968~1997年)农作物病虫观测资料。本文筛选的资料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