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字城市的总体体系结构和现有商业化GIS软件与GIS应用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城市的超媒体移动地理信息服务需求以及现有城市GIS系统数据异构、应用服务异构、用户接入与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采用MVC设计模式和WebService技术体系,设计面向数字城市的超媒体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引擎及其原型系统。系统全面兼容OGC和ISOTC211空间实体以及Geo-processing的语义与形式化定义和WMS,WFS,WCS标准规范,实现多源异构空间信息数据与GIS应用服务的集成整合以及多样化用户接入与服务方式的统一,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应用服务平台,也是继WebGIS之后,GIS软件平台与应用模式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数据,提供一套完整、业务逻辑一致的普查成果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普查成果数据库体系建设和多类型、多层次的数据提交、管理的问题,提出适合主流GIS空间数据库存储、管理的应用框架,实现简单、高效、安全地存储和管理GIS成果数据,实现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处理、数据表达、数据更新以及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管理,通过进一步的数据空间统计分析,为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地图制图的需求,利用数据库、GIS等技术完成矢量数据的对象化建模与集成建库,实现对数据的集成管理、成果展示、更新维护和应用服务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结构,提出了一种室内空间基础数据的提取方法,利用工具软件FME和Arc GIS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室内空间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为各类应用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地学数据跨平台、跨地域地访问与共享,建立地质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体系,中国地质调查局运用网格GIS技术,以网络超大型分布式GIS软件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并在全国部署了近10个结点。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组织管理,实现了异构环境下、不同区域地质空间信息资源的服务与共享。以西南地区为例,介绍了地质调查信息网格结点的研建和应用情况。该结点取得的良好运行效果,不仅验证了网格平台数据共享的可行性,同时可为更多的网格结点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虽然目前许多GIS平台具有遥感影像数据管理、数据跨平台共享及互操作等功能,但对于多尺度、多时相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尤其是客户端的多层浏览功能却无法实现.提出基于OGC标准的金字塔多级索引影像数据服务设计思想,依据Service GIS 设计原理,将金字塔多级索引数据服务封装成一个个Web Sewices应用服务来实现影像...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Web服务的GIS技术和OGC的接口规范逐步建立基于SOA的应用服务与集成体系,从而建立基于SOA架构的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介绍了SOA的服务架构,以及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基本思想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8.
移动GIS是当代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空间信息定位服务结合的移动GIS可以产生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介绍能够有效解决加密和空间拓展的小型移动端数据库系统———天润移动端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很好地解决了地理信息数据在移动端设备上的存储及应用,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地理信息增值应用服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为移动GIS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增长的空间数据,网络环境较差的地图、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面临着存储容量有限、地理空间数据格式不开放的挑战。而现有的许多地理空间数据存储依赖于平台,还需要克服跨平台带来的问题,亟需研究设计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来解决空间数据格式不一致、不同GIS平台数据转换过程复杂等问题。考虑到不同系统GIS平台、GIS应用程序间数据格式的差异,本研究基于GeoPackage(GPKG)数据容器存储标准,采用Qt 5.2.0+VS2010开发平台,C++编程语言,通过三层架构编程模式研发了GIS数据存储格式的检查软件,以解决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该软件利用批量数据库查询,快速地实现了核心功能项、可选功能项、注册扩展功能三大类等超过百项功能文件格式的检查,并输出详细的检查结果,为GIS数据格式存储标准化提供支持和帮助,可有效解决不同GIS平台、不同GIS应用程序数据共享时面临的格式不一致问题,简化了数据转换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据应用体系框架在数据更新、数据与需求一致性、数据质量保证等方面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构建了完整的GIS数据应用体系框架,为GIS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更具操作性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