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存储、管理和分发应用的基础,为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提供本底数据库。本文从甘肃省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和"天地图·甘肃"等现有成果,从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接口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理国情展示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为全面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要求,结合GIS基本拓扑结构,分析了成果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并在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检验软件中进行了实现,既规范了成果数据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确保了数据质量,又能更逼真地表现地理要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采集了大量的成果数据,并且成果数据与地理空间位置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本文以中药资源数据的空间属性作为出发点,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数据和已有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地理数据库、专题地理数据库和中药资源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能够进行中药资源专题分析计算的地理工具集。最后,基于B/S架构完成了中药资源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平台的构建,验证了地理工具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市县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逐步完成,普查产生了多样化类型成果数据。然而,当前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中,不同类型的成果数据通过不同系统管理,能力单一、应用简单,无法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巨大价值。据此,设计了市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平台,依托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围绕"库"(普查数据库)、"图"(专题地图)、"表"(基本统计表)、"文"(成果文档)实现了普查成果发布、展示、管理等功能,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查询、统计与分析提供软件支撑,拓展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设计、关键技术、数据库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该系统的建成,一方面有效地实现了对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为国家与省级国情普查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更新与共享预留了数据交换接口,为后期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数据集成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成果展示模式等;并基于Arc GIS设计和开发了集数据管理、成果展示、统计分析、专题制图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管理系统,为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和成果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建库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及地理国情监测各项业务的开展。本文在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库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结构,以厦门为例,开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试点普查成果的建库和集中管理,为福建省后续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建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Oracle数据库分区存储技术,并通过Arc SDE空间数据库引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存储技术的空间数据入库解决方案。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特点,设计了对应的数据分区存储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中。测试结果表明,分区存储数据库的读取效率明显高于非分区存储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基本形成,为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更好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和应用,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某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国土二调土地利用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者的异同,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技术要求,基于Arc GIS桌面平台Arc Objects开发接口,采用Add-in开发模式,设计出一套符合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检查验收的软件功能模块,可将大部分数据质量检验工作实现自动化。对提高普查成果检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控制普查成果的质量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查清我国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普查成果数据库,为开展常态化的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正确理解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和作业指导书,以及国情普查的内容与指标,进行外业核查与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工作,为最终形成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国情普查提出构建"道路网专题数据库",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国情普查道路网络模型相关研究。本文根据地理国情普查道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基于前期汇交的试点数据,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道路网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并利用Oracle Spatial NDM网络数据模型,对地理国情普查道路网进行了物理设计;初步分析了道路网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分别利用NDM函数和ArcGIS网络分析工具对道路网数据进行应用分析验证。研究表明,利用Oracle Spatial NDM能满足地理国情普查道路网的存储与应用需求;同时,NDM的开放性也能满足其他GIS平台的应用扩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的深入,如何利用地理国情数据编制地理国情普查图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本文以吉林省东丰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例,应用Arc GIS平台进行数据编辑与处理,使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图学和美学相融合,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图的设计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1.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统筹国内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获取满足要求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光学遥感数据、SAR数据、机载LiDAR数据等,为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数据. 2.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整合、分析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业部门数据,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界线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形成重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构建统一时点、标准一致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基于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信息统计分析与汇总,为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肖提荣  吴玉婷  何照攀 《测绘通报》2016,(4):121-123,137
整合华宁县地理国情国家试点及正式普查成果,以及普查中收集整理的各行业普查数据,利用SuperMapObject.Net开发组件,搭建了县域地理国情信息管理及统计分析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展现了华宁县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及地域发展差异和时空变化情况,并设计在同一窗体中同时展示同一地区多个行业普查成果,对多个行业普查数据的整合和对比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地理国情普查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其成果作为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依据。本文在简要介绍地理国情普查背景和成果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宏观决策、减灾防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省级气候业务系统的需要,通过设计气候业务系统的数据模型,收集和整理地理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合理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气候业务系统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统一存储,实现了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的高效率,为建立实现高效的基于GIS的省级气候业务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艾廷华  余华飞 《北京测绘》2023,(12):1573-1580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描述了自然地表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在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发展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从全局观念、系统性整体化应用好该普查成果,成果管理部门在横向上建立了“一张图工程”,通过空间数据库技术将地理国情调查成果全覆盖、无重叠、无缝隙地展示。然而,为了面向不同级别行政部门管理、不同层次行业部门应用、不同详略信息数据提取,成果表达还应进一步在纵向上构建多级“金字塔式”数据组织,灵活有效地为不同应用需求输出合适级别的成果数据,金字塔结构不同层次数据对应不同水准的应用需求,同时跨层次间的数据联系反映了同一区域的地理国情状况在不同视图下的表达。本文系统地讨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构建金字塔式数据表达的技术方法,涉及众源大数据处理、地图综合与尺度变换、多级瓦片地图架构、跨层次级联更新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博 《东北测绘》2014,(6):188-189,194
地理国情外业调查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保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外业调查是对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和解译的地表覆盖分类成果以及内业无法定性的类型、边界和属性进行实地调查,同时采集遥感影像样本数据,为最终形成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和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全方位地展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有效提高普查成果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终端,将无线互联网、卫星定位GPS与GIS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移动GIS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平台,并详细介绍了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