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2月3日到8日在济南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生物全息律讨论会.与会代表共154名.大会收到论文140余篇.内容涉及生物学、古生物学、医学、药物学、农学、园艺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地学和哲学等.我院柯国钧、毕先梅、杨洪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宣读了两篇有关全息律与地学及古生物学的论文.“生物全息律”是我国年轻的科技人员张颖清于1980年首先提出来的,现已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全息生物学,这是中国人创建的新学科.全息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或部分与部分之间在生物学特性上全息相关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应用的学科,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在生物学、农学、医学等各个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界中全息现象存在的的普遍性为指导,以客观存在的地质现象为依据,从全息的角度来对地质现象进行认识,认为局部的地质单元中能够包含其所在的整体的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信息,或局部地质单元与其所在整体地质环境在多个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对应性,这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对应性可以作为地质领域中局部和整体之间某些信息相互预测的依据和手段。这里的“地质单元”包括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地质活动的频率两个方面。地质领域的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可见到地质全息现象,包括空间上的地质体三维形态和时间上的地质活动频率,分别称为地质空间全息和地质时间全息。  相似文献   

3.
地质全息论     
以自然界中全息现象存在的普遍性为指导,以客观存在的地质现象为依据,从全息的角度来对地质现象进行分析,正式提出了地质全息理论,认为地质体形态、地质信息和地质活动的频率等其局部与整体之间具有相似性或对应性,而且这种"整体(全息系统)"和"局部(全息元)"是相对的,与实际大小无关。这三种全息分别称为地质形态全息、地质信息全息和地质时间全息。任何地质体都是地质历史中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地质全息系统的先后和交互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在某种具体的地质对象研究中确定其主控全息系统及其级别就显得非常重要。地质全息理论可以为地质学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4.
全息地层学原理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智勇  姜衍文 《地质论评》1995,41(5):426-431
全息地层学是以全球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为基础,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化学层学以及构造地层学等地层学各个分支的研究结果,以崭新的思路,全方位地开发和提取出沉积记录中所蕴涵的各类地层学信息,从而以极高的时间精度划分对比地层的综合性地层学。  相似文献   

5.
地质全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一词来源于英国电气工程师D.Gabor(1948)所创建的一种能够拍摄立体照片的技术,这种拍摄技术在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强度的同时记录其光波的相位状态,因此能够记录被摄物体的立体信息,即全息照相。利用全息技术拍摄的照片不仅能够真实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形象,而且这种照片破损后可以用残缺的局部来还原出整体。  相似文献   

6.
准确获取大气中云粒子的原位探测信息,对于揭示气溶胶—云—降水形成物理机制、改进数值预报模式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评估人工影响天气催化效果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字全息测量技术能够同时获取云粒子的尺度、速度、相态和空间位置等信息,且具有覆盖粒子尺度范围广(μm~mm)、空间采样精度高(可达mm量级)和仪器采样体积可准确确定等诸多优点,在云微物理观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数字全息云粒子测量仪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仪器研制所涉及的全息光路设计、机械防护和全息图处理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介绍了全息云粒子观测结果在揭示混合云内冰晶冻结机制和云中湍流混合作用影响微物理机制等方面的应用。最后,从技术应用角度对全息光路优化设计、全息图处理方法、仪器结构防护和外场观测试验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展望,以期为开展相关仪器研制和云微物理观测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息论说明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地质体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和对应性,该文将全息论引入到地质学领域中,从研究与地质体宏观现象有关的微观现象入手,达到推测宏观地质体特征的目的。全息论为研究地质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地层是一部记录地球和生物形成演化的百科书,地层学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从1669年丹麦解剖学家和地质学家尼古拉斯·斯坦诺(Nicolas Steno)提出地层学著名定律地层叠覆律算起,已有近350年的研究历史。300余年来,地层学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内涵也不断积累扩充,形成了以地层叠覆律、化石层序律、岩相对比律(瓦尔特相率)、地质体切割律为核心的基础理论和以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为主的包含化学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定量地层学、同位素测年学、事件地层学等在内的庞大分支学科。在地层划分对比的  相似文献   

9.
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观石  胡世丽 《江苏地质》2005,29(4):242-245
将实时激光全息于涉试验系统与静态承压装置相结合,在单轴连续静态荷载作用下分别对不同混凝土试块连续进行激光实时全息于涉试验动态观测,同时测量受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通过数码摄像机将全息于涉条纹图传输至计算机,获取实时全息于涉条纹图。根据于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及其路径,直观地再现了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描述了混凝土构件的损伤演化断裂特征。为混凝土结构损伤分析与诊断的深入研究探索出了有效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新余铁矿田同期大小褶皱形态、空间定向的相似性以及含铁岩系地层多层次物质系统铁质的规律性分布。应用地质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通过小构造的精细研究来解释和推测大型构造并对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如何回归分析找出全铁品位和磁性铁品位的协变关系,并据此计算出磁性铁品位。笔者旨在以地质系统律和地质全息律为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相关地质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据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副主席叶永在国教授来信,他告诉我有关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的盛况:此会于今年六月在新加坡召开,来自中国,日本、苏联、新加坡、英国、美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 位学者参加.我国出席了30几位,台湾 7位,香港1位,共提交论文113篇,会上宣读了40多篇,其中我国占30多篇,表明创立国学者对这一新学科创立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我国学者张颖清被大会推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终身主席,叶永在(福建农学院),卢继传(人民日报社)以及新加坡、苏联、日本、美国、波兰等七位代表为副主席,我国卫生部史宁广为秘书长.学会商定于1992年9月将在挪威召开第二次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截止期为1992年1月底.学会副主席叶永在在来信中欢迎地学工作者(特别  相似文献   

12.
天体,地球,生物的一种自相似律——对数螺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9,18(3):1-10
自相似是指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部分与整体之间,广泛存在着的放大对称(dilata-tion symmetry)它们不仅在形态上,时空关系上,而且在信息,功能和能量等各个方面都表出的自相似特征,天体中,从众多的硕大的旋状星云,到坠落于地球上的微波的陨砂,陨尘,普遍存在着螺旋状的结构形态。地球上从变形矿物的包体至巨型的旋涡状构造,从岩石圈表层,直至外地核的深处,也都能发现螺旋形结构的存在,生物世界人植物  相似文献   

13.
刘冬梅  宋超业  陈志勇 《岩土力学》2007,28(9):1997-2002
应用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实现了钢纤维混凝土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全过程的实时动态观测研究,连续动态捕获了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干涉条纹图。实时全息干涉条纹的动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直观准确地演示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初裂点和各阶段的变形特征以及裂缝扩展全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混凝土试件的钢纤维掺量大于1.0 %时,钢纤维的阻裂增韧效应是明显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力学参量的计算与分析显示,断裂能是反映钢纤维阻裂效应的敏感参数,用全息干涉条纹图的判识和用断裂能描述获得的试件断裂行为是一致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能够为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志军  李守春  张爽 《世界地质》2001,20(4):384-398
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并运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单孔电磁波法的数值模型进行了全息重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模型非常接近,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反演问题,同时也说明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反演问题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属于"大塘坡式"锰矿床,具有世界上独特的成矿环境和机制,本文研究综合应用道坨超大型锰矿详实勘探资料,构建高精度全要素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建立了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模型,包含着丰富的地质属性信息和更为精细的地质空间信息,形象地表达了矿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状况、矿体与围岩之间的叠覆关系、燕山期形成的典型"W"型铲式重力滑脱构造的空间形态,以及该重力滑脱构造系统对地层及矿体的交切关系,直观表达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胡秀宏  伍法权  刘海燕 《岩土力学》2008,29(11):3124-3127
岩体Ⅰ型结构面应力强度因子KⅠ是岩体的一个重要参数,求取KⅠ的过程需确定结构面几何影响因子 。根据修正的Feddersen公式,可以制作出与工程岩体Ⅰ型结构面具有相同 的试验岩石模型。根据激光全息干涉法两次曝光法的理论,结合裂纹尖端的应力场方程组、平面光弹性的应力-光定律,建立新的标准化试验方法和算法,可以构建出使用激光全息干涉法2次曝光法测量工程岩体Ⅰ型结构面应力强度因子KⅠ的试验技术路线,该法具有条纹易识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曲森  赵向辉 《吉林地质》2003,22(4):71-72
数字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当今数字信息产业的形成,推动了当代科技社会经济的腾飞,使世界进入到“知识经济”社会的新时代。为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的需要,传统的人工手动、纸质载体地质资料借阅和管理,已远不能满足于现代数字信息化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的全国统一地质资料目录查询系统,电子数据化借阅管理体系,实现地质资料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其地质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原地质矿产部早在1986年,开始调研论证光盘存储地质资料项目,1996年正式列为地矿部全国地质资料全息数字化工程项…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全息光弹研究滑坡应力场,在国内尚属首例。通过对鹰厦铁路K163滑坡的现场考察,将滑动面制成高、低两种灵敏度的模型,并根据现场调查的实况,确定模型受力条件,然后在JQC-100型激光全息光弹仪上,按普通全息干涉仪光路进行布置。利用高光敏材料一次曝光获得应力等差线和等倾线;利用低光敏材料二次曝光获得等和线。  相似文献   

19.
内蒙撰山子金矿构造控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吴琼 《地质与勘探》1998,34(2):9-12
撰山子金矿区域构造控矿规律表现为东西向成带、北东向成行的“带行律”。其构造规律具有定位性、定向性、等距性、韵律性、斜列性和侧伏性。根据对构造控矿规律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结合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研究信息、全息光弹模拟试验研究,对撰山子金矿区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摩擦型单元的力一位移一滑移量关系,建立了包含摩擦型单元的结构整体分析方法.算例分析表明,在结构中安装摩擦阻尼器可以大大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