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董庆亮 《海洋测绘》2021,41(1):47-50
稳定平台是海洋重力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测量中它能够为重力仪提供一个水平基准面,确保重力数据的质量。但在测量中,稳定平台倒台是常见故障,也是十分严重的故障,如不能及时维修,将会导致测量工作的中断。研究稳定平台倒台故障的原因及维修技巧,可为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设备,有效排除仪器故障提供很好的帮助。稳定平台倒台故障的原因很多,以SⅡ型海洋重力仪为例,从介绍稳定平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根据多年从事重力测量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稳定平台主要部件出现故障可能引起的倒台现象及原因,以及诊断故障的方法和维修技能。经实际应用,这些故障维修方法十分可靠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邵关 《海洋测绘》2007,27(3):78-80
S型海洋重力仪是目前海洋重力测量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仪器,其产品性能也逐步得到提高。介绍了进行全自动化控制升级后,最新引进的SⅡ型海洋重力仪使用中出现的稳定平台颤动故障现象及排除办法。  相似文献   

3.
在海上复杂的环境下进行重力测量,重力仪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重力仪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时,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更换部件,有些部件更换后需要重新进行配置设置、项目检查,配置设定不正确会严重影响测量数据的精度,有的还会造成仪器无法正常工作。通过长期的海上测量经验,以SⅡ型海洋重力仪为例,分析总结了更换典型部件时需要进行的有关配置设定、项目检查等工作,为从事海洋重力测量技术人员有效排查仪器故障,提高测量数据精度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SⅡ型海洋重力仪的特点及使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新引进LaCoste & Romberg公司的SⅡ型海洋重力仪,是对S型海洋重力仪进行全自动化控制升级的新型产品,其操作使用模式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原有的S型海洋重力仪.在比较新老产品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SⅡ型海洋重力仪的相关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关分析法对S型海洋重力仪数据进行分析与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想情况下,海洋重力仪的测量数据经厄特弗斯校正和交叉耦合改正后应不受载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即与仪器的运动状态没有任何的相关性。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当海况较差时,载体的运动状态对S型海洋重力仪的测量数据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对实测重力数据和仪器运动状态的相关分析,指出仪器原来交叉耦合改正的不足,并且利用线性回归进一步对重力数据进行了改正。  相似文献   

6.
海洋重力测量和KSS31型重力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叙述海洋重力测量的理论基础,特殊的效应和观测仪器特点,对KSS31型海洋重力仪作较详尽的介绍,旨在新参加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份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德国GSS-2型海洋重力仪更新性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我国引进的德国海洋重力仪器现状,介绍了一种新研制成功的与GSS-2型海洋重力仪探头适配的数字检测控制装置和具当代先进水平的计算机虚拟仪表终端系统,并给出了GSS-2型海洋重力仪更新性改造后的测量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8.
拉科斯特.隆贝格S型海洋重力仪是美国LaCoste & Rombeng公司生产的一种带稳定平台的船用重力仪.该仪器主要由装在稳定平台上的高阻尼、零长弹簧型重力传感器、控制电子线路和记录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9.
易启林  孙毅  林玉明  李建军 《海洋测绘》2004,24(4):24-25,28
介绍了海洋重力测量粗差产生的几种来源,分析了精度改善的依据。列举了厄特弗斯改正法、交叉耦合效应法和S型海洋重力仪改正数判断法等精度改善和粗差判断方法,为有效解决重力资料处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S型重力仪是由美国拉科斯特——隆贝格公司生产的一种供航海和航空重力测量的仪器,现就S型重力仪的特点、性能和使用管理作一探讨。1 S型重力仪的特点1.1 摆杆式重力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2.
唐议  邹伟红 《海洋科学》2009,33(3):65-70
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考虑生态系统的管理已经成为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作者分析了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包括捕捞活动对目标和非目标种产生的危害、渔业资源栖息地和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分析了国际上考虑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框架、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实践及其具体措施,指出了中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框架不够完善等.讨论了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渔业管理与传统的海洋渔业管理间的关系,指出生态系统方法在其实践中将存在各种问题,认为生态系统方法应有选择地应用.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如何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建议:(1)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2)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3)逐步建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框架;(4)开展广泛的多部门合作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阳江核电厂附近海域生物辐射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辐射防护理念的发展,环境中生物所受到的辐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使用ERICA项目中推荐的辐射影响评价方法,对阳江核电厂运行后对附近海域中海洋生物的辐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剂量率估算结果显示,阳江核电厂的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对附近海域海洋生物造成的辐射剂量率不会超过7.47×10–3µGy.h–1,远低于国际上推荐的保护生物的辐射剂量率控制值,也低于本底辐射剂量率,因此,阳江核电厂正常运行后对附近海域中的海洋生物不会造成不利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根据海洋环境的易变性、复杂性、海洋观测预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技术装备水平,论述了海洋观测预报系统向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适应我国国情需要和与国际GOOS工作接轨的需要,提出了四点合理化建议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海洋档案的管理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秀生 《海洋通报》2003,22(4):60-65
提出了建立我国海洋档案的管理机制的目标与组织模式,论述了行政管理机制、业务协调机制、合同管理机制、经济管理机制和监督与激励机制等5种机制在海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在纵向上采用现有档案管理机构实施行政管理的模式,而在横向上采取成立全国性海洋档案工作协调组织的模式,通过全国海洋档案管理的协调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机构,形成纵横相结合、点面相统一的新的海洋档案管理组织模式,比较符合我国海洋档案管理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寿升  吕华 《海岸工程》2002,21(1):75-79
海洋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热点.中国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海洋旅游市场的开发已初见成效.就我国海洋旅游市场的现状,主要是其构成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国海洋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英杰  董莹莹 《海洋科学》2007,31(12):16-18
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中国海洋保护环境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立法不足和执法不严等;并提出通过加快立法,提高立法技术、明确各部门职责等完善法律体系的对策。从而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速海洋技术产业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海洋技术的产业化现状出发,通过与国内外先进事例的对比,分析了我国海洋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结合入世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加速我国海洋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中的烃及其迁移和衰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洋中有关烃类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介绍海洋中烃的来源,迁移和衰变及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平轴单叶轮海流机在低流速时启动性能差、获能少的缺点,采用共水平轴同向旋转双叶轮水轮机进行了水动力学性能的水槽试验.由实验结果研究了共水平轴单叶轮和双叶轮水轮机的功率特性和启动特性,分析了不同上、下游叶轮安装角和叶轮轴向间距对叶轮启动水流速度以及发电机获得功率的影响,并对单叶轮和双叶轮水轮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水平轴双叶轮水轮机的启动水流速度较单叶轮低很多,而且能从水流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因此,共水平轴双叶轮水轮机能改进一般水平轴单叶轮水轮机难以启动和获能少的不足,更适合于我国低海流流速的实际海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