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青岛市港口资源与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岛市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也是重要的海洋科学城和滨海旅游城市。她依海而建,因海而兴,海洋在青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1世纪青岛的可持续发展,仍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港口资源与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青岛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一、青岛岸线的主要功能青岛市三面临海,全市海岸线长达862.64km,占山东省海岸线总长度的1/4,相当于上海、天津和河北三省市海岸线长度的总和。其中海岛69个,岛岸线长132km,岛屿面积21.21km2;有天然海湾49处;滩涂面积375km2;20m等深线以内浅海水面32255.11km2。青岛的…  相似文献   

2.
海岸线是稀缺的海域空间资源,也是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沿海的发展对江苏省经济的全面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沿海各种产业的建设离不开对岸线资源的利用,文章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分析了江苏省岸线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岸线资源利用的控制制度,是保护海岸线资源、实现区域发展目标和落实海洋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海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提供理论支撑。文中基于1973-2017年覆盖连云港市的Landsat系列和GF系列卫星影像数据,结合海岸线分类体系,提取了连云港市10期海岸线信息,并分析了海岸线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 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总长度为205.90 km,主要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和港口岸线,两类岸线总长为120.52 km,占总岸线长度的58.53%;(2) 1973-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长度整体呈现增长态势,44年间海岸线长度共增长了57.17 km,年增长率约为1.3 km/a。连云港市海岸线主要增长的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港口岸线和生物岸线;(3) 44年间,连云港市海岸变化主要的海岸线类型为粉砂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港口岸线、建设围堤和盐田围堤;(4) 2017年连云港市自然岸线长度为69.15 km,占总岸线长度的33.6%,44年间,自然岸线长度减少了28.8km,年减少率为0.65 km/a。自然岸线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养殖业发展、城市扩张建设和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自然岸线保有目标,推动海岸线合理的保护利用,科学制定海岸线规划成为海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以海岸线属性评价为核心,通过岸线单元划分、评价、归并等步骤,划定严格保护岸线、限制开发岸线和优化利用岸线3类岸线,以应用于海岸带区域相关规划。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实现海岸线分段功能管控,可应用于大尺度区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5.
海岸线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潮间带的滩涂资源量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并矢量化了山东省威海地区1988、1994、1999、2007、2014年和2017年6个时期的海岸线,对其30 a来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海市海岸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岸线类型长度所占比例的改变;在总长度上,威海市海岸线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30 a间增加了74. 7 km,增长速率为2. 49 km/a;在岸线类型方面,该地区以人工岸线为主,其中养殖围堤的比重最大,占岸线总长度的39. 4%。研究认为,威海市海岸线的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引起海岸带多种资源和生态过程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沿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随着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的实施和各地规划中海岸线“占补平衡”的提出,对海岸线的管理和保护也进入占补平衡的新阶段。文章通过对海岸线和耕地进行类比分析,在梳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历程、平衡的行政范围设置、平衡的方法等基础上,探索以生态空间支撑发展空间的海岸线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通过编制相关规划,做好新增具有生态功能的岸线来源储备;从岸线价值评估、搭建岸线存储平台等方面研究建立支撑技术方法;建立海岸线占补平衡管理系统平台、异地占补平衡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实施和监管体制,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岸线指标交易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厦门及其邻域1973、1990、2000年以及2016年共4期MSS、TM、ETM和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形数据,构建了厦门及其邻域海岸线分类方案和解译规则,利用人机交互方法解译研究区4时相的海岸线。分析了近40 a来该区域的海岸线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973—2016年,岸线总体呈增长趋势,总长度从759 376 m增加到885 433 m,1973—1990年增长0.94%,1990—2000年增长6.29%,2000—2016年增长8.67%,其中人工海岸线长度增长最为突出;研究区岸线变化北部明显多于南部;海岸线外扩主要集中在北部石井镇至隆教畲族一线和厦门岛,九龙江湾在1990—2016年的岸线变迁亦十分突出,而金门岛岸线自1973年起变化微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对沿海用地需求大,围海造地成为人工海岸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海岸线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市1979-2012年以来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结果显示33年间海岸线长度增加了81.8 km。岸线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变化对应了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1979-1991年是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从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盐田、养殖池等人工堤坝岸段快速增长;1991-2000年是港口发展起步,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平稳发展的阶段,各类岸线长度增长缓慢;2000-2012年是曹妃甸区、唐山港等重大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阶段,港口岸线迅速增长。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唐山沿海沙坝—泻湖地貌体系遭到了破坏,曹妃甸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预测至2020年,在沿海经济开发的影响下唐山市海岸线长度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9.
海岸线是海岸开发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沿海开发活动日益活跃,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基于海岸属性特征,从底质类型、生态特征、海岸动态和人为干扰4个方面建立海岸线类型划分标准,并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对岸线属性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海岸线底质类型以泥质岸线为主,占比可达89.37%,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仅在北段部分区域分布;生物岸线分布广泛,覆盖34.16%的海岸线区域,集中分布中段和南段的淤长型泥质岸线;海岸动态方面61.00%岸线属于淤长型,主要分布在中段和南段,23.78%的岸线为稳定型,主要分布在北段,15.22%的岸线为侵蚀型,集中分布在废黄河口两侧岸段;海岸线人为干扰显著,原生岸线仅占总长度的3.85%,分布在北段基岩岸段和中部自然保护区内的淤长型泥质岸段;江苏省海岸线可划分为11种岸段类型、55个岸段,岸段类型集中在"泥质-非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和"泥质-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两种,累计长度分别为233.03km、200.80km,合计占比达57.73%。研究成果可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岸人工地貌建设是沿海国家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的重要方式,海岸人工岸线的形成改变了自然岸线的格局,并影响着岸线的自然演替规律。基于1990,2000和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提取不同时相的浙江省大陆海岸线信息,对浙江大陆海岸线类型构成及人工岸线建设对岸线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近20 a来浙江大陆海岸格局以人工岸线不断增长为特征;(2)不同岸段的人工岸线增长速度有明显差异,以杭州湾、三门湾及台州湾沿岸岸线变化最为显著;(3)20 a间,浙江大陆岸线整体向海推进趋势明显,仅少数岸线发生了海岸蚀退;(4)人工岸线的建设通过对自然岸线的截弯取直,缩短了自然岸线的长度,降低了自然岸线的曲折度,却使浙江省大陆海岸线的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港口预留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了2010年和2020年青岛市港口吞吐量,分析了青岛市现有港口吞吐能力与预测吞吐量之间的矛盾和确定港口预留区的必要性;通过对青岛市港口和岸线资源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把四方区岸段、鳌山湾和董家口嘴两侧作为港口预留区。最终使青岛市港口形成以前湾港区为重点港区、环胶州湾港口群为中心、鳌山湾和董家口为两翼的“一湾两翼”的港口布局。该研究结果是编制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和青岛市港口远期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和比较,认为在我国渤海和北黄海南岸的套子湾八角海区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深水港址,在阐述开发八角深水港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城市布局规划和岸线及水域资源,参照国际港口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八角深水港的开发和布局进行了研究,为烟台市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型港口城市”,提出了港区未来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84~2012年海州湾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 通过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二值化、潮位校正模型提取海岸线, 使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 DSAS), 对1984~2012年海州湾海岸线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984~2012年间海州湾海岸线整体以4.29 m/a向海洋推进, 其中, 48%的海岸出现侵蚀, 侵蚀速率为22.83 m/a, 侵蚀现象主要出现在大堤修建前的部分粉砂淤泥质海岸。52%的海岸出现淤积, 淤积速率为25.90 m/a, 淤积现象主要出现在人工海岸、河口海岸和受大堤影响的粉砂淤泥质海岸。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开发和管理海洋及其沿岸空间资源, 并保证其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城市众多,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海岸利用与交通组织,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从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筑文化以及设计理念几个方面论述了日本滨海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滨海城市建设的土地利用、海岸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跟踪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野外实地勘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福州市基岩海岸为例探讨了基岩海岸节理对区域宏观断裂系的响应以及节理对海岸线分形性质的影响问题。得到的基本结论为:第一,节理与区域大尺度宏观断裂系存在着一定的响应关系;第二,节理由于其空间复杂程度的不同和发育走向的差异,对海岸线的分形性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发育,因其组成物质抗冲蚀能力强,岸线后退不明显;砂砾质海岸普遍发生侵蚀,尤其是无计划的人工挖沙,造成沙滩减小或消失;淤泥质海岸大多处于缓慢的淤涨状态,但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和人为作用的影响,某些岸段发生侵蚀,特别是受到台风暴潮的影响,岸线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后退和滩面下蚀。侵蚀岸段主要见于杭州湾北岸澉浦至金丝娘桥岸段,杭州湾南岸临山至西三岸段及瓯江口北岸盘石至黄华岸段。淤泥质海岸后缘为滨海平原,组成物质为粘土质粉砂,抗冲蚀能力弱,为防止和减轻海岸侵蚀,沿岸建造各类海岸工程(海塘、丁坝、导堤等),提高防潮抗浪能力,在朝滩种植大米草,互花米草,消浪促淤明显。另外,在海岸开发活动中,应加强海岸侵蚀监测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从胶东半岛新石器遗址的分布看海岸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锡平 《海洋科学》1985,9(2):19-22
新石器时代是包括一万年至四千年左右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本文就胶东半島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试图探讨半岛海岸变迁及共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8.
《Coastal Engineering》2006,53(2-3):243-254
The wave-driven a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is commonly supposed to smooth out the irregularities on the coastline. However, it has been shown that waves approaching the coast with a high angle with respect the shore-normal can reverse that tendency and cause the rectilinear coast to be unstable [Ashton, A., Murray, A.B., Arnault, O., 2001. Formation of coastline features by large-scale instabilities induced by high-angle waves. Nature 414, 296–300; Falqués, A., Calvete, D., 2005. Large scale dynamics of sandy coastlines. Diffusivity and instability. J. Geophys. Res. 110, doi:10.1029/2004JC002587]. The extended one-line coastline model presented in the latter paper is h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Dutch coast. The main aim i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horeline sand waves observed along this coast could be generated by such an instabi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Dutch coast has potential for instability. This is most prominent on the Holland coast, followed by the Delta coast and is very weak on the Wadden coast. Whether the instability actually occurs or not depends on the cross-shore bathymetric profile of the shoreline waves. Under the sensible assumption that the bathymetric perturbation is just a shift of the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the Dutch coast is stable. In this case, the mean annual coastline diffusivity is evaluated and it is found to be typically about 0.010–0.015 m2 s 1, that is, roughly smaller by a factor 2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traditional one-line model. However, the Dutch coast may be unstable with respect to coastline waves with a maximum bathymetric signal at a few hundred meters from the coast. This is shown in one case where the shoals associated with the sand wave are inside the surf zone during moderate storm waves. Thus the sand waves could result from the cross-shore redistribution of the sand associated with an alongshore series of shoals and bed depressions generated by the alongshore transport in the surf zone. While the generation or not of such shoreline waves by this instability strongly depends on their profile, its propagation once they have been created is less sensitive and is well reproduced by the present model. It is explained why the propagation is to the NE along the Delta and Wadden coasts, why it is faster on the latter and why on the Holland coast there is no clear propagation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湿地动态变化的遥感分析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88、1997、2002和2005年4个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解译,得到了各年份胶州湾湿地的变化情况,由此建立了海岸湿地质量定量评价体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胶州湾沿岸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20年来胶州湾湿地退化状况日渐严重。初期阶段,自然湿地不断被人工湿地占据,后期又出现湿地向非湿地类型的转化。针对胶州湾湿地的现状,从湿地保护与城市、社会、经济统一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保护胶州湾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73—2018年珠江三角洲海岸线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和GIS技术获取1973—2018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理背景资料,分析45 a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变迁显著,大量的淤泥质岸线转变为城镇工业岸线和港口岸线,珠江三角洲地区岸线人工化指数不断上升,岸线类型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岸线总长度和分形维数不断增加,港口建设、滨海工业区、围垦填海等是岸线长度和分形维数增加的主要因素;海岸线演变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变化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深圳大鹏湾、广州南沙和珠海斗门;从岸线开发利用主体结构上看,各大岸区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变化趋势,城镇工业岸线与港口岸线取代自然岸线成为各区海岸线的主体类型;各地区开发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其中深圳市开发强度增速最快,社会活动和区位政策是引起岸线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