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黔东南锦屏县广泛分布赋存于下江群浊积岩中、受剪切带和NE向褶皱-断裂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由深大断裂剪切活动产生褶皱、断裂及顺层、穿层的石英脉金矿体,是该区典型的金矿成矿模式。锦屏县城南三江路红星桥头公路边岩壁剖面上出现的剪切带一背斜一石英脉三者所反映的相互关系就是该区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模式的具体表现。为深入研究该区金矿成矿规律,于锦屏县金矿中,采取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进行金矿成矿模式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2.
贵州东南部浊积岩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首次明确提出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以及相邻的湖南省靖县、会同县、洪江县存在浊积岩型金矿。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均产在加里东皱褶带中,它们产于背斜的轴部,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的石英脉;另一种石英脉则充填于褶皱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带或断裂带中。这些褶皱和断裂均呈北东方向。黔东南地区的浊积岩型金矿,均赋存于前震旦系下江群浊积岩中,产在板岩、凝灰岩或者在板岩和砂岩交界处。石英脉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等密切相关。细脉比宽脉更富集金,断裂交叉处更富含金。石英脉两侧(尤其是顺层石英脉)的蚀变很弱,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应用RB_SR方法测得石英脉的年龄为370~450Ma,成矿时代应在加里东期或期后。黔东南浊积岩金矿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研究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肃崖湾金矿床地质矿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湾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的中部,秦岭EW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定位于中川花岗岩体东外接触带与高桥—礼县大断裂的夹持区,严格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集中产于中石炭统和中泥盆统两套地层不整合接触的断裂构造及附近的断裂构造,金成矿与原始浊流沉积环境有关,泥质岩石对成矿有利,与沿构造充填的花岗斑岩脉紧密相伴,矿石属中等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金矿化与含硫化物石英脉、硫化物硅质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退色蚀变等热液脉体活动和围岩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侧重研究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地质背景,建立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进而开展三轴温压条件下的成岩成矿实验,构造形变特征及其与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该区岩石、矿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褶皱)和脆性变形(破裂);(2)在变形过程中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顺层及穿层的含金石英脉,并在多期多次变形过程中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3)在褶皱(背斜)轴部形成富矿体。模拟实验结果与所建立的该类型金矿构造控矿和成矿模式非常相似。实验资料的力学分析表明,由轴压所产生的构造附加压力大大地提高了实际围压,从而促进了岩石流变、变形和物质的迁移,由此促进含矿流体向构造附加压力小的部位定向迁移、充填和成矿。构造附加压力是促进该区金成矿的重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弘 《山西地质》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6.
新疆胜利达坂金矿区金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达坂金矿区,发育近EW向的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是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矿体及矿化体的分布。矿体主要沿韧性剪切带糜棱面理分布。矿石的主要类型是浸染糜棱岩型和变形石英脉型。成矿的最有利部位是剪切带内应力梯度大的地带。区内乳白色变形石英脉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该区金矿属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剪切带金矿的分布规律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05,22(4):236-241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对黔东南地区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区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与剪切构造作用有关;指出隐伏东西向构造控制着矿田成矿田级矿化区的分布,北东-北北东向等构造与东西向构造的交汇控制着矿床的分布,褶皱加断裂组合的脆性构造变形主要控制脉型金矿的产出,中深部过渡型剪切变形则控制着细脉、网脉状金矿;探讨了金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进而建立了该区剪切带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金矿构造控矿与成矿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于前震旦系下江群浊积岩(浅变质板岩、砂岩、凝灰岩)中的石英脉金矿,矿体均产于北东向背斜轴部,并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和斜交地层的含金石英脉,明显受构造控制.据此,运用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构造地球化学实验装置进行了构造控矿与成矿模拟实验.模拟构造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矿石产生变形和破裂及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聚集.其所产生变形、破裂,成矿物质以碎粒流和塑性流动方式活化迁移和聚集,充填于裂隙中形成顺层和穿层矿脉的过程;模拟实验结果与该区石英脉金矿成矿特征非常类似.它将为深入研究该区金矿成矿规律及进一步找矿提供科学实验资料和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9.
阿尔及利亚特科亚(Tekouyat)金矿位于泛非山脉霍加尔(Hogger)地盾西部在之F3深大断裂西侧,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韧性剪切构造带中,矿石中的金主要为自然金和银金矿,石英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为多期叠加改造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金矿。但对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玲珑金矿田的矿床特征及深部变化,综述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断裂与成矿的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受总体缓倾斜的主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陡倾张裂隙中。以往认为的多个蚀变岩型矿床实际是同一个金资源量近600 t的巨型金矿床,矿床在垂向2500 m范围内形成3个矿化富集带。其Ⅰ- 2号主矿体埋深44~2333 m,控制最大走向长4750 m,最大倾斜深2430 m,矿体平均厚度11. 50 m,矿石平均品位3. 15 g/t。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金矿化发生于约120 M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还原条件H2O- CO2- NaCl±CH4体系热液,H- O同位素组成大部分投点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矿石的S、Pb同位素特征与赋矿围岩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贡献。研究发现,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构成阶梯成矿模式,其原因是断裂倾角变化引起流体压力波动造成金质沉淀;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体特征有明显区别,后者矿体倾角缓、规模大,矿石平均品位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少(平均S含量约是前者的1/3),金矿物粒度细,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前者主要为包体金);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略有差异,后者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盐度和温度相对较低,石英脉型矿石的H- O同位素投点位置更接近于岩浆水,蚀变岩型金矿偏向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胶东岩群相似,而蚀变岩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晚中生代岩浆岩更接近。这些差异说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是同一成矿事件不同成矿方式和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胶东地区的大规模壳幔混合源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运移通道和部分流体来源;岩浆快速隆升引发地壳浅部产生拆离断层和相关张裂构造,为流体聚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1.
高庄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二郎坪地体的西段。矿区内金矿(化)脉及金矿体成群产出,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细碧岩型等两种;成矿受构造和地层的双重控制。控矿构造有区域性深大断裂、韧性剪切带及破碎带等3级,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分别起着导矿、配矿和容矿的作用。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岩石(低级变质岩)特征、控矿因素以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等与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基本相似,矿床的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矿区的深部(垂直深度1~2km)及周边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竹山银洞沟银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世和  张子才 《现代地质》1998,12(3):374-379
银洞沟银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武当推覆体西部,产于武当群变火山岩组与变沉积岩组间的顺层型韧性剪切带中,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晋宁期的伸展作用产生了顺层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变质作用促使原岩中银金等贵金属、多金属元素活化迁移,随剪切变形变质热液在强应变带中沉淀,形成初始矿源层。印支期的陆陆碰撞作用,促成不同层次面型剪切带岩石褶皱、韧脆性推覆,成矿元素从初始矿源层中再次活化、运移,随着沿褶皱轴面劈理发育的烟灰色糜棱岩化石英脉的形成,沉淀富集于石英脉中,形成银金矿床。脆性变形的叠加,使含矿石英脉产生扭动,促使成矿元素的局部富集,形成透镜状或板状矿体。成矿元素的垂直分带是由构造环境的变化导致成矿元素的叠生作用而形成的。多硅白云母及白云母年龄的测定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期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13.
造山型金矿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全球金矿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挤压和伸展背景下深成-中成-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过程中控矿断裂形成过程、构造控制流体流动、流体就位机制以及矿化样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系统综述了岩石破裂原理、挤压和伸展体制断裂网络结构,全面梳理全球不同构造体制和成矿深度造山型金矿的构造控矿样式、矿脉几何学和蚀变矿化网络结构,取得以下认识:(1)在挤压背景下,深成金矿通常受韧-脆性逆冲剪切带控制,发育窄蚀变带、大脉状和层压状矿石以及黑云母-角闪石-磁黄铁矿等蚀变矿化组合;中成金矿受脆-韧性逆冲剪切带、褶皱转折端的滑脱空间和里德尔剪切派生裂隙控制,发育窄-中等宽度蚀变带、层压状和网脉状矿石以及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矿化组合;浅成金矿受脆性剪切带和次级毛细裂隙控制,发育宽蚀变带、角砾状和浸染状矿石以及绢云母-碳酸盐-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等蚀变矿化组合。研究表明上述不同成矿深度金矿构造-蚀变-矿化差异由构造、流体压力、水岩反应强度和岩石抗张强度等共同控制,流体就位和矿质沉淀机制由深部的强构造流体互馈、弱水岩反应强度向浅部的弱构造流体互馈、强水岩...  相似文献   

14.
湘西南金矿主要有石英大(单)脉型和石英细(网)脉型两类.赋存于上元古界板溪群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含金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地质-遥感成矿特征揭示,该区金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类型除石英脉型金矿外,还应加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雪峰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两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地带的巨型雪峰弧形推覆剪切金锑钨成矿带中段西部,被两条深大断裂及三大岩体所夹持,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极好成矿条件。区内地壳运动频繁,赋矿地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星罗棋布,由金矿化和围岩蚀变引起的物化探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遥感地质环形构造及线性构造十分发育。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长滩组和前震旦系芙蓉溪群陆源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浅变质岩的北东、北西向韧性、张扭性含金剪切断裂蚀变带及砂岩层中垂直层理的张扭性裂隙、顺层节理、片理和板岩层间剥离带、层间断层和层内裂隙中。矿床具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过程多期、多阶段、多成因和多次叠加与再造成矿特点,形成韧性含金剪切带型、砂岩细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复成金矿床。矿田中大型矿床1处,中、小型矿床多处,初步查明金金属量D+E+333近100t。研究认为矿田找矿潜力巨大,是个不可多得的超大型金矿成矿区。  相似文献   

16.
赵玉社  张红英 《西北地质》2010,43(4):267-274
新疆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小尖山金矿位于星星峡谷带—旱山微板块中的雅满苏-红石山-黑鹰山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内康古尔金矿带的东部,产于苦水大断裂南侧的巨型韧性剪切带内,具有明显韧性剪切带控矿作用。矿体分为2类: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矿区初步圈定了3条较具规模的蚀变岩型金矿体和2条石英脉型金矿体。其中,蚀变岩型金矿是主要矿床类型,赋存于安山质凝灰岩与英安质凝灰岩的接触带上安山质凝灰岩一侧,整个矿带受苦水断裂之次级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金矿属于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并总结了控矿构造、容矿岩石、岩浆岩、地球化学、热液蚀变等5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石泉羊坪湾金矿床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良 《西北地质》2007,40(B07):30-36
羊坪湾金矿位于巴山弧形断裂东侧,矿区总体构造为-呈NW走向的紧闭褶皱,金矿体受北西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窗棂褶皱、小褶曲、微褶皱劈理、节理构造及片理化带相当普遍,特别是金矿化蚀变带内及近旁更为发育;另外,岩石的显微组构也反映强烈的揉皱构造、岩石裂隙、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等,这些对金元素赋存有利;早期形成金的矿源层,在韧性剪切作用下,使金元素被激活并发生迁移,在软硬岩层的接触面附近或断裂处聚集形成金矿体;金矿化与褐铁矿化、纤维状黄铁矿、细粒黄铁矿化和石英脉关系密切;进而总结了该区8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新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少梅 《矿产与地质》1991,5(5):375-381
广东新洲金矿床产于褶皱式推覆构造外来系统——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地层之中.金矿床主要属碎裂石英脉型,次为蚀变糜棱岩型.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糜棱岩型金矿,为韧性剪切成矿期;晚期形成碎裂石英脉型金矿、属韧-脆性和脆性成矿期.成矿溶液为浅成中低温变质-混合岩化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震旦系,属褶皱式逆冲推覆-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桃花-石门金矿带位于秦岭地槽区北秦岭纬向褶皱带的北端黑沟和瓦穴子断裂所夹持的前加里东褶皱带中。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石英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于瓦穴子断裂北侧。矿脉的产出受地层、构造控制、成矿与岩性、构造、岩浆活动,温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永兴金矿区所发现的金矿化体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化体类型有含金糜棱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硅化角砾岩型。由于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导致矿床类型的多样性。中晚太古界地层,特别是晚太古界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为本区金矿的主要初始矿源层,在后期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等成矿作用下金元素进一步迁移富集成矿,基本构成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由于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矿床类型的多样性,拓宽了该区找矿的思路,即在寻找石英脉型金矿的同时,应注意其它类型金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