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站点气象数据,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角度,分析了1981~2008年华北平原农田在12个生长发育期(冬小麦8个、夏玉米4个)对降水和温度不同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农田植被指数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强于对温度的滞后性,其中对降水最为敏感的是前1和前2个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是同期和前1个生长发育期。不同种类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气候因子响应不同: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夏玉米发育中期,绝大多数站点植被指数与降水呈正相关;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植被指数与温度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出苗期温度、返青期温度和返青期降水分别与不同时期植被指数显著相关,出苗期和返青期为研究区农田长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2.
武金岗  高苹  汤志成  陶炳炎 《气象》1996,22(10):51-53
分析冬小麦越冬前叶龄变化,温度有效性随播期,发育期变化及其对叶龄的影响。用样条回归方法,建立了叶龄与有效积温模式,并用该模式确定冬小麦适播期以及插补缺测的叶龄。  相似文献   

3.
1冬小麦 虽然 1999年秋,冬麦播期偏晚,但由于播种后,光照条件良好,冬前≥ 0℃积温仍较充足。冬季偏高的气温、偏厚的积雪及冬末稳步回升的温度,使冬麦越冬状况良好。幼穗分化期一直比适宜温度偏高的气温,虽促进了弱苗升级转化,提高了有效穗数,但也造成了幼穗分化时间过短,使单株穗粒数少于常年。灌浆期温度及水分状况适宜,有利于籽粒充分灌浆,千粒重明显提高。综观 2000年度,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对冬麦生长利略多于弊。 1.1冬前生长期 (播种—越冬开始期 ) 由于 1999年秋季秋收任务 (尤其是棉花 )繁重及 9月中旬气温高于常年…  相似文献   

4.
选择耐寒冬小麦品种,采取分期播种及平行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壮苗安全越冬的措施。以温度为指标确定了保护地的最佳播期和小麦越冬前需积温。  相似文献   

5.
油菜适播期,冬前和越冬期的降水、温度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适播期,苗期干旱和冬前寒潮及你 是油菜苗期生长中的几种主要影响灾害,其中以苗期干旱影响为最;适播期干旱发生频率为35%,苗期干旱频率重旱为35%,特旱为14%,冬前寒主低温频率均这50%左右,灾害出现年份油菜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稻在信阳市一直以谷雨后开始播种、秋分前收获,而这个时段并不利于水稻的高产和高品质.根据粳稻生长期对温度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播种,即将播期由目前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下旬,扬花灌浆期温度将会较正常播种期低,病害减轻,昼夜温差大,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成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信阳市一直以谷雨后开始播种、秋分前收获,而这个时段并不利于水稻的高产和高品质。根据粳稻生长期对温度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播种,即将播期由目前的4月中下旬推迟到5月下旬,扬花灌浆期温度将会较正常播种期低,病害减轻,昼夜温差大,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成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
平流层突发性增温及其前后期平均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强  郑光 《高原气象》1990,9(1):104-109
从1995至56-1987至88年的33个冬季的14个空发性增温过程(简称SSW)中,选出5个最强的加以平均,分析了增温期及其前后期的平均环流行征。结果表明:(1)30hPa极点温度与30年平均温度距平值,增温期为17.1℃,前、后期分别为-4.7℃和-8.91℃。(2)在500hPa和50hPa高度场上,增温期比其前、后期波数都少,经向度较大。经向度发展和极涡分裂为二的现象首先出现在对流层。(3)5次SSW均属北太平洋增温,其盯应的年份都是平流层由冬转夏,即季变“迟”的年份。  相似文献   

9.
广东木棉、苦楝主要物候期温度指标及其农业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物候观测资料,计算出木棉和苦楝展叶期和开花期温度指标,并分析其对应的农业气候意义,同时分析了当前气候变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木棉开花始期的指示温度为11℃,苦楝展叶始期的指示温度为10℃;由于气候增暖,上世纪80年代以后,稳定通过物候期指示温度的日期明显有提早的趋势,春季物候期也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襄城县1957 ̄1996年40年麦播期降水和冬前温度资料,将麦播期分为7种降水年型和4种秋温年型,并通过归一分析,提出不同麦播年型的麦播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气候增暖对广东省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珍珠  李春梅 《气象科技》2007,35(3):400-403
根据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和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1982~2004年温度变化对广东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物候期差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上升,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平均温度下降,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推迟。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在同等升降温幅度情况下,降温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升温导致的物候期提前幅度大。  相似文献   

12.
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确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对当地的热量条件能否作出正确的评价.本文对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进行了举例,并对具体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指示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广泛分析与印度夏季风联系在一起的大尺度流场特征,发现季风前的印度高层气象要素,澳大利亚高层气象要素,印度洋海面温度,欧洲雪冰覆盖与季风开始期,夏季降水量有着密切的相关,本文用这些气象变量,作季风开始期和降水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
利用CAM4模拟研究了上新世暖期(3.264–3.025 Ma)相对工业革命前南亚夏季风的差异。模拟结果显示,上新世暖期相对工业革命前,南亚夏季风表现出不均一的空间差异。在~20°N以北,上新世暖期南亚夏季降水更多且西南风更强,而在~20°N以南降水减少并伴有异常的东风。这些差异与两个时期边界条件改变所引起的海表面气压的差异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个时期大气CO_2含量和海表温度的差异是导致南亚夏季风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发现,模拟得到的上新世暖期印度半岛北部的湿润气候与地质证据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对崇信县甘薯气候适应性分析发现,在栽苗到封垄期温度偏低,而封垄前覆膜可解决热量不足问题;水分条件基本能满足甘薯生长需要。采用适当种植技术,可使甘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彩色辣椒的生长习性和濮阳市的气候特点,冬春茬彩色辣椒的育苗期应在小暑至立秋之间。育苗前,应对苗床和种子进行处理,并控制温度。苗期应调节光、温,适时间苗和分苗。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彩色辣椒的生长习性和濮阳市的气候特点,冬春茬彩色辣椒的育苗期应在小暑至立秋之间.育苗前,应对苗床和种子进行处理,并控制温度.苗期应调节光、温,适时间苗和分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温度因子对核桃萌芽-幼果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了日平均气温隶属函数适宜度模型,将逐日最低气温、致死温度和致灾温度及低于致灾温度持续时间引入温度隶属函数,建立了日最低气温隶属函数适宜度模型,将上述适宜度按一定的权重组合构建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萌芽-幼果期温度隶属函数适宜度模型.基于模型计算分析表明:冻害发生时,日...  相似文献   

19.
棉铃发育与温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铃期与温度、棉铃增长与温度、纤维发育与温度、种子发育与温度四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了棉铃发育与温度研究的大概情况和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20.
郑子龙  黄胜瑛  吴际平 《气象》1983,9(8):28-28
据我们所知,地面最高温度偏低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20时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度比14时或其它定时的低,另一种情况是在14时(或其它定时)观测时地面温度高于地面最高温度表的示度。 第一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最高温渡出现后到观测前急剧降温所引起的水银柱自然冷缩所致。这在《气象》前两期的有关文章中已详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