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羊毛甾烷的基础上,又从泌阳凹陷第三系湖相泥质白云岩地层中检测出了其他系列的特殊甾烷化合物,如3β-乙基甾烷(C(29)-C(31)),3β-正丙基甾烷(C(30)-C(32))和3β-丁基甾烷(C(31)-C(33))和甲藻甾烷等。这些特殊甾烷集中出现的情况曾未报道过。除母源输入具有特殊组合外,水体较高盐度和强还原环境可能是这些化合物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沉积有机质中甾烷、4-甲基甾烷植物花粉来源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 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 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_(29)远大于C_(28)、C_(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伴生,出现少量 但特征明显的以C_(30)为主的4-甲基甾烷,它与ααα(20R)C_(29)甾烷的比值在0.1左右。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烃源岩、 原油中甾烷和4-甲基甾烷的输入物源之一,花粉中所含的自族和脂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固醇可能是它们的来源或前 身物。在缺乏可靠的沟鞭藻化石和明显的细菌活动证据的沉积物中,特别是所含甾烷中C_(29)占优势的情况下,产出的微量4-甲基甾烷可能与植物花粉的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3.
沉积有机质中甾烷,4—甲基甾烷植物花粉来原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利明  徐雁前 《地球化学》2000,29(2):175-179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29远大于C28、C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伴生,出现少量但特征明显的以C30为主的4-甲基甾烷,它与ααα(20R)C29甾烷的比什在0.1左右。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烃源岩、原油中甾烷和4-甲基甾烷的输入物源之一,花粉中所含的甾族和脂类化合物结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扬明 《沉积学报》1997,15(2):26-30
塔里木陆相原油来自中生界下,下侏罗一三叠烃源岩,从成因上主要可分有泊油和煤成汪两类,它们低硫,中一高蜡,低V/Ni。饱和烃呈姥鲛烷优势,Pr/Ph一般在1.50~3.00之间,藿烷丰富甾较少,藿/甾比在6.25~12.24之间,三环萜烷含量低,以低碳数(C19~C21)化合物占优势,其中湖泊由以C21为主峰,煤成油以C19为主峰,它们含丰富的重排二环倍半萜烷,重排藿烷,C29Ts化合物和未知的C3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甾醇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7,C28和C29甾醇(△5.22,△22,△5和△5.24(28)和5α-甾烷醇)在青海湖三孔近代沉积物(QH,QE和QO)中被检出。其中以C29甾醇占优势。在QE和QG孔沉积物中还检出了低浓度的三个C30甾醇(4α,23,24-三甲基-5α-胆甾-22E-烯醇(甲藻甾醇),4α-甲基-24-乙基-5α-胆甾-22E-烯醇和4α-甲基-24-乙基-5α-胆甾烷醇]。在QH和QG孔上部层段沉积物中,C27,C29.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甾醇的碳数分布的平行性,甾烷醇/△5-甾醇及△22-/△5.22-甾醇的比值随沉积物埋深而增加提供了甾酸氢化作用的间接证据。青海湖沉积物中的甾醇主要来自湖区丰富的高等植物和湖中的藻类等。在QG孔80~100cm和120~140cm层段沉积物中,5a-胆甾烷醇浓度迅速增加可能反映特殊的生物(介形类)对该二层段沉积物中高浓度的胆甾烷醇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玩宏  沈平 《沉积学报》1997,15(3):72-77
本文着重报道了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采自该层位的样品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链状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测试结果显示:正烷烃图谱呈双驼峰形,碳数分布为nC15~nC35,以nC18为主峰碳,nC29为次主峰碳,C-21/C+22为0.77~1.02,OEP为0.94~1.04;植烷占优势,Pr/Ph为0.40~0.46;藿烷碳数为C27~C35,以C30占优势,C27+C29<C+31;仅见碳数分布为C20~C29的长链三环二萜烷,以C28为主峰碳;甾烷丰度顺序为C29甾烷>C27甾烷>C28甾烷,同时检出了孕甾烷和4-甲基甾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还原环境特点,且可能主要来自藻类。  相似文献   

7.
盐湖相生油岩中某些地球化学参数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妥进才  邵宏舜 《沉积学报》1994,12(3):114-119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沉积生油岩中,含有丰富的碳酸盐岩,局部层段还含有盐岩、石膏和芒硝。生油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与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沉积环境中盐度的增加可以抑制Tm向Ts的转化,反映母源输入的参数甾烷C27/C28十C29比值,随岩石中Cl-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成熟度参数藿烷C31S/R及甾烷C29ββ/αα+ββ比值随岩石中碳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碳酸盐对甾烷和藿烷的差向异构化反应存在着迟缓效应。  相似文献   

8.
洪泽凹陷低熟原油的饱和烃化合物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洪泽凹陷低熟原油中饱和烃化合物组合研究表明,它们能够较为有效和准确定低熟原油的生烃母质和沉积环境。在洪泽凹陷原油中,存在着着典型半咸水-咸水环境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如Pr/Ph〈1,丰富的伽玛蜡烷,相对较高含量的C294-甲基甾烷,C26甾烷,甲藻甾烷等。  相似文献   

9.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主要包括C27-29规则甾烷、C28-30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及芳香甾类;不同层段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各具特色,发育于牛庄洼陷南斜坡咸化水体的富藻类沙四段页岩富含4-甲基甾烷及甲藻甾烷,形成于淡水环境的沙三段泥岩中甲藻甾烷不太发育。烃源岩、原油中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明显有别于甲基甾烷,指示两类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不同的藻类属种。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控于古环境、生物先质种类及热成熟度等多种因素。不同层段甾类化合物的特征性分布使其成为该区油源岩确认的关键指标。结果还表明,甲基甾烷在油源岩识别中比规则甾烷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依据甾类化合物,可判断埋深超过2700m的Es4烃源岩与原油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发育于牛洼洼陷南斜坡的未熟-低熟特殊烃源岩-富藻类页岩与原油没有可比性,该结论是对近期油源调查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0.
民和盆地中侏罗统煤-油页岩层系生油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论述了民和盆地中侏罗统含煤及油页岩层系的生油特征,探讨了盆地独特的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原油主要地化特征为:Pr/Ph比值偏高(2.65-3.15)、甾烷/藿烷比值极低(0.03)、C27甾烷较丰富、Ts/Tm>1低硫芴/氧芴比值、较高含量的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及相对丰富的长链联苯及烷基四氢萘系列化合物。中侏罗统煤-泥页岩层系含生油潜力明显不同的多类型油页岩,多数油页岩属由藻类和陆生高等植物母质组成的混合型有机质,沉积环境为淡水-微咸水弱氧化条件,其地化特征也表现为高Pr/Ph比值(平均为1。98),低甾烷/藿烷及低硫芴/氧芴比值等特征。某些油页岩富含C29降新藿烷及重排藿烷系列化合物,它们应为主力源岩。油页岩多含再沉积型或沉积改造型有机质。异常地热作用对源岩演化及原油地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合浦盆地生油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志龙  何生 《地球科学》1995,20(1):101-106
合浦盆地下第三系发育有酒席坑组(E2j)和上洋组二段(E1s2)两套生油岩系。E2j生油岩有朵质丰度高,且大多为ⅡA型,以富含C28-C304-甲基甾烷为特征.E1s2有机质丰度较低,以ⅡB型为主,缺少4-甲基甾烷,其它类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的也有较大差异。综合研究表明,E2j为潮显气候下近海平原沼泽-湖泊相沉积,E1s2为干旱气候下蒸发直盐盆地沉积,盆地中西常乐两个凹陷既有相似性,又有其各自的  相似文献   

12.
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早期生命和古环境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前寒武纪生命演化和环境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前寒武系地层中检测到的主要生物标志化合物为:烷烃(包括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烷基环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烃、萜烷(包括三环萜、藿烷、2α-甲基藿烷和3β-甲基藿烷、重排藿烷、新藿烷、降新藿烷)、甾烷(包括C26-C30甾烷、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2-甲基甾烷和3-甲基甾烷、重排甾烷)、类胡萝卜素等。由于不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生物前驱物赋存于不同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协同演化,分析地层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不仅可得到其前驱物组成信息,还可以获取古环境判断的重要标志。从已知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可以发现,在2.7Ga以前就存在生氧光合作用的蓝藻或蓝菌,真核生物可能已经存在,但在古、中元古代,海洋仍以缺氧环境为主,而生物仍以原核生物占优势。新太古代蓝藻或蓝菌的出现虽促进了大气圈的氧化,但海洋氧化的滞后明显制约了真核生物的发展,导致在2.78~0.6Ga长达20多亿年的时间里,生物演化缓慢。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地区具代表性的环境功能区土壤剖面中的藿烷、甾烷、芳香甾烷类分子标志物含量及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在10个土壤剖面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藿烷与甾烷系列化合物,其中水稻田(B9)和城区绿地(B7)这些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在农田(B6、B9)和城区绿地(B7)表层土壤中还检测到了少量的三芳甾烷。土壤剖面中藿烷和甾烷含量随深度的增大而降低,在表层30 cm深度范围内的变化较大,30 cm以下其含量波动甚微,但不同深度土层中藿烷和甾烷化合物的指纹特征相近。表明表层土壤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化石燃料及其衍生物的影响,并且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中藿烷和甾烷具有相关性,受石油类燃烧污染源的影响较大,煤燃烧污染影响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且深部土壤的藿烷与甾烷主要来源于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14.
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本项研究中,根据Pr/Ph比值,β-胡萝卜烷类化合物丰度,甾/藿比值,单甲基高位取代支链烷烃,OEP值,升藿烷C3122S/(22S+22S)比值等参数,对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详细的研究,该为该套地层只于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及经历了强烈的细菌改造。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未成熟褐煤抽提物中,高等植物生源化合物的同位素值在全煤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27.0‰)的±2‰范围内,表明相似成煤植物对这些化合物的贡献,或者其成煤植物经历过相似的生物合成分馏效应。所检测的萜烃类按同位素差异分为两组:二萜类(δ13C值-25.0±1.4‰)和倍半萜类(δ13C值-25.9±1.5‰)平均较全煤样富集1~2%。13C,而奥利烷-乌散烷-羽扇烷型衍生物(δ13C值-29.0±0.8‰)平均比全煤样减少1~2‰13C。C15~C35正烷烃δ13C平均值-32.4±0.6‰,据此表明C17~C22和C22~C33正烷烃的同位素值与上述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与全煤样相比较,该煤样抽提物的藿烷衍生物13C值则减少8~34‰,标志在成煤过程中甲烷的细菌循环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志化合物在前寒武纪古海洋生命演化和古环境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华北克拉通宣隆坳陷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黑色页岩中检测到一系列典型分子标志化合物,其特征表现为明显的“UCM”鼓包,高丰度的甲基支链烷烃、C24四环萜烷、C19-C2013β(H),14α(H)-三环萜烷、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以及四类重排藿烷化合物,甾烷系列化合物的缺失,其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明显不同于显生宙沉积物。甾烷系列化合物缺失可能是异养微生物转化和降解的结果,不能否定真核藻类在14亿年前古海洋的局部繁盛,但生物群落仍以原核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未成熟褐煤抽提物中,高等植物生源化合物的同位素值在全煤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27.0‰)的±2‰范围内,表明相似成煤植物对这些化合物的贡献,或者其成煤植物经历过相似的生物合成分馏效应。所检测的萜烃类按同位素差异分为两组:二萜类(δ13C值-25.0±1.4‰)和倍半萜类(δ13C值-25.9±1.5‰)平均较全煤样富集1~2%。13C,而奥利烷-乌散烷-羽扇烷型衍生物(δ13C值-29.0±0.8‰)平均比全煤样减少1~2‰13C。C15~C35正烷烃δ13C平均值-32.4±0.6‰,据此表明C17~C22和C22~C33正烷烃的同位素值与上述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与全煤样相比较,该煤样抽提物的藿烷衍生物13C值则减少8~34‰,标志在成煤过程中甲烷的细菌循环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域中大陆坡沉积物中甾醇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段毅  马兰华 《地球化学》1998,27(1):74-80
对南沙海域中大际坡柱沉积物中甾醇进行了分析,从中检出碳数为C27-C30的11种甾醇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的组成特征反映了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浮游生物,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很少,不同沉积层段中甾醇的组成差异可能与生态环境有关,甾烷醇与甾烯醇比值随沉积深度而增加的趋势,指示了甾烯醇向甾烷醇的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氢化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沉积环境凝析油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柯阳 《甘肃地质》1995,4(1):82-90
对中国10个盆地不同沉积环境的42个凝析油进行的GC、GC-MS、GC-AED及碳、氢同位素分析表明:海相、淡水、微咸水湖泊相、半成水湖泊相、咸水湖泊相凝析油以及沼泽相凝析油具有不同的有机分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组合以及碳氢同位素分布。海相凝析油富含异构烷烃和烷基环戊烷轻烃系列、硫芴及降姥鲛烷;贫二环倍半萜尤其是升锥满烷;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较大,具有较重的δD值和较轻的δ ̄(13)C值,前者平均-29.8‰;后者平均-119.7‰。陆相咸水、半咸水湖相凝析油富含含硫化合物尤其是硫芴;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略小于海相凝析油;具明显植烷优势;具有较重的δ ̄(13)C值和δD值,平均值分别为-25.5‰和-121.2‰,全烃色谱具继承性微弱奇偶优势。微咸水、淡水湖相凝析油相对富含二环倍半萜尤其是锥满烷和升锥满烷及芴。沼泽相凝析油富含甲苯、甲基环己烷(轻烃)、二环倍半萜及氧芴;尚检出有按叶油烷等陆相生标化合物;Σ烷基环己烷/Σ正构烷烃值较小,具有姥鲛烷优势;δ ̄(13)C值较重,平均值为-26.5‰。  相似文献   

20.
近代盐湖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在沉积有机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保留其原碳骨架的生物分子,具记录沉积环境和沉积有机质热演化历史的功能。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热解色谱和同位素质谱)对采自我国西部盐湖的近代沉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对盐湖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组成与早期成岩作用的关系和各种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δ13C PDB)和盐湖类型有关系,例如,硫酸盐型湖的干酪根δ13C 值较重,而碳酸盐型盐湖的δ13C值则较轻。姥鲛烷/植烷比(Pr/Ph)、总三环萜烷/总萜烷(%)、孕甾烷/甾烷比(%)、伽玛蜡烷/αβ—藿烷和三芴系列化合物组成三角图等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可以用来判识沉积环境的盐度。通常,在盐湖或咸水沉积环境中,除额吉卓尔盐湖样品因采自边缘,Pr/Ph比值较大而外,其余各盐湖样品的Pr/Ph比值一般≤1.0,而其余各比值均明显大于在淡水湖中的比值;三芴系列化合物三角图中,各盐湖样品均集中分布在硫芴含量高的区域。与我国各典型沉积环境中的原油及古代岩样的分析结果作了对比,发现同样表现出上述规律,故认为是良好的识别标志。正构烷烃分布、甾烷相对含量及某些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如三环二萜烷可以用来划分可溶有机质类型。察汉卓和查干诺尔盐湖可溶有机质中,正烷烃以低碳数占优势,显示其组成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额吉卓尔盐湖则以高碳数为主,显然与边缘相陆生高等植物的输入有关;而小柴旦盐湖正烷烃高低碳数分布均衡,说明高等植物与低等水生生物同时输入。C27~C29正常甾烷及三环二萜烷的组成与分布也显示了相似特征。
    另外,还发现了多种非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报导了其 m/z 217、m/z 231、m/z 245、m/z 259离子色谱特征。这些特征离子大多由三芳甾烷产生。三芳甾烷是由生物分子(甾体)在地质条件下演化而成的。盐湖沉积物中大量该类化合物的发现意味着含盐沉积环境及其继后的早期成岩作用在甾体的这种芳化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