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湖北省湿地面积大,血吸虫病危害较为严重,其中钉螺感染率、人群感染率等重要指标较高。目前,湖北省平原湖区总结形成了湖区综合治理的"林水结合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疏浚河道沟渠、整治河道环境,将河道、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的整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各段的整治措施,提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关键是:(1)控制河势,治理河岸崩塌,增强河床与河岸的稳定性;(2)充分重视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河道变化产生的影响;(3)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长江采砂。并分析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岸线利用的原则。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河势不稳定,布局不合理,深水浅用浪费岸线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遵照河道演变规律开发岸线,保护河岸工程的安全,根据河岸水质污污染与河床特点合理布置引水口和排污口,提高引水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对河道来说,适度地进行疏浚、清淤,对防洪、防污都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各农村基层组织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这项工作。综观我国河道的疏浚工作,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不顾水生态、水环境安全的疏浚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河道的疏浚、清淤采取的是分段和不分段施工,河道内的浑水一般用无隔离装置的大水泵抽取,其它障碍则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清除。用水泵抽取浑水和稀泥时,其喷涌的水柱大都超过碗口粗,被抽取的河段内大小鱼虾无一例外地被卷进水泵内,然后重重地摔在岸边的水  相似文献   

4.
从项目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和减灾为目的,在反思以往黄河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现状及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不同季节河道径流量分析,提出了主动实施黄河下游河道改道,将“悬河”降到地表的新方案,并据此探讨和分析了改道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研究了改道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提出将国土资源整治置换,以新增土地资源资本化来回收项目投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河道的影响,论文选择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典型高度城市化流域布吉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8—2015年10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2003—2017年9期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深圳市水系图以及1980年以来的河道整治相关文献,应用RS和GIS技术,构建城市河道演变特征参数,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1988—2015年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流域城市化率由24.55%增至61.78%,城市化总体上表现出“先快后慢”“下游向上游”“河道两岸向周边”的时空发展特征。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布吉河整治经历了“整治前―防洪措施―防洪与生态措施―清淤措施”4个阶段。② 河道时空格局特征受城市化影响,人口和GDP的发展对河道时空格局的演变具有驱动作用。不同地点不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河道影响不同,城市化对布吉河干支流河道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 整体上,2003—2017年布吉河地表河道比例、地表河道弯曲系数、河面率分别减少了19.06%、9.63%、1.79%,各参数与城市化均呈负相关;河床硬化率增长了6.47%,与城市化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为中国城市化地区河道保护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道平面形态与河势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河下游河道平面形态与河势演变,从20世纪60年代起,地貌界就用地图法和航片资料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该项研究得到逐步的深化."八五"期间,水利界又对主流线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各家所得结论不同,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我们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期间,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不对称的河谷形态不会改变;在继承性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向南掀沉、科氏力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主流线总体上仍呈南摆趋势;清水冲刷不会导致河型彻底转化;河道整治工程虽然能够限制主流的摆动幅度和弱化河道的游荡强度,对河势的影响较大,但是根本不可能改变上述河道平面形态的长期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治理武夷山麓崇阳溪,提出了崇阳溪武夷山城区段“近自然工法”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结果表明:1)采用碎石滩壅水、生态防护等近自然工法可解决山区性河道行洪能力提升与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2)合理营造丰枯季水位下的生态景观是山区性河道整治的关键,必要的生态堰坝加过流、过鱼设施是山区性河道整治一项重要技术措施;3)维护河流形态多样性是“近自然工法”治理河流的核心,滩岛及两岸植物应以当地植物为主,景观设施应以简单、保护为主。工程已连续遭遇了两次大洪水考验,既满足河道行洪安全,又营造了河道自然形态,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态和环境景观效益,达到了“水美城市”的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8.
珠江河网分形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俊  黄胜伟  王华  罗杰 《热带地理》2007,27(2):111-115
以不同时期珠江网河历史地图及遥感影像为基础,进行了河网分形计算,并从河道发育、人为活动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珠江网河分形机理。在发育过程中,1883-2001年间河网分维值逐渐减小;在空间上,正干水道中潮道分维值大于分汊河道。分析认为,人为活动是导致珠江网河分形变化的主要因素:联围筑闸消灭横向支汊、口门整治及河道固化减小了河道冲决的几率、河道挖沙引起的水沙分流比变化改变了河道冲淤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浦东张家浜为案例,对城市内河综合整冶工程进行了成效分析,并基于内涵资产评价法思路着重探讨了综合整治工程对河道周边房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根据调查结果估算,张家浜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大约能够使周边房价提升5~10%。  相似文献   

10.
从防灾观点出发, 从河道的水动力学特性入手, 研究决定黄河下游河道水动力学特性的因素, 找到河道水 动力学特性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从水流运动和泥沙输移之间的关系出发, 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泥 沙运动特性, 对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化特性作了探讨, 对于治理黄河提出了建议。和黄河下游河道紧密联系的下游 滩区问题, 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 而且是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问题相关的一个综合性问题, 本文从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给出了解决滩区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新世以来永定河洪水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鲁烽 《地理研究》1991,10(3):59-67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内全新世地层、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距今约10000—9500年、7700—7500年、5200—4600年、3200—3000年、1900—1700年前以及公元1801—1896年间,永定河流域曾出现过六次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31  
吕世华  陈玉春 《中国沙漠》1995,15(2):116-123
采用两维高分辩率边界层数值模式,并与一个包括植被和土壤层的生物一大气能量传输模式(BATS)耦合,模拟研究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漠中的绿洲对大气产生"冷湿效应",使之上空形成冷湿气柱;绿洲之间的沙漠对大气呈"暖干效应",使上空形成热干气柱。在水平平流的作用下,在绿洲下游的沙漠边缘形成降水峰值,有利于降水,但沙漠区下游的绿洲则相对于整个绿洲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概况、变化规律及其预测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吴凯  谢贤群  刘恩民 《地理研究》1998,17(2):125-130
该文简要介绍了黄河断流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初步揭示了黄河断流年度双高峰规律与多年逆反规律、利津站断流天数与花园口站月平均流量的关系、利津站全日断流天数与总断流天数的关系等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了利津站最长断流天数、累计断流天数、断流长度、最早断流日期等发展趋势.上述研究为黄河断流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珠江河海划界的意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焕庭  王丽荣 《热带地理》2001,21(3):218-222
大河河海划界不能简单地把河流入海由窄变宽的口门断面作为河海分界线。文中分析了大河珠江河口的自然与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后,提出主要根据咸水入侵和淡水冲出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并参考港口航道、水利和环境监测等因素,划出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由水行政机关主管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的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的行政事务是适宜的,要大力协调段内所有涉水项目的规划和工程的计划行动。  相似文献   

15.
16.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季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含有末次间冰期一次期东亚季风演变的大量信息,经外地学界十年来的探索,初步揭示了东亚季风演化的规律,本文对于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7.
陆中臣 《地理研究》1984,3(2):35-44
本文采用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下洩清水阶段,河床的调整及其对基准面的反应。认为在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河床纵剖面以近于平行的方式调整;横断面形态向窄深式发展;河型的转化主要取决于地貌临界值和粉沙—粘土含量。从长时间看,下游的淤积特性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黄河故道的环境特征与整体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义丰 《地理研究》1998,17(3):289-296
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黄河故道的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构想,为黄河故道生态农业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精河-伊宁铁路沿线雪崩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精河-伊宁铁路沿线雪崩的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精河-伊宁铁路横穿天西北支-科研琴山,雪崩主要分布于科古琴山南坡布列开河以上至岭脊区域。此区雪崩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对该段铁路的危害较大。针对此区雪崩特征,提出了一些铁路选线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登山 《地理研究》1996,15(4):101-106
近年来,国际上和国内相继出现了一个流行的说法:由于中东水资源短缺和人口迅速增长,各国间水资源矛盾日趋尖锐,因而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因争夺水资源而爆发战争。该种说法值得商榷。对两河流域和有关各国的水资源现状和近年来该地区地缘政治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有关各国的水资源并不十分短缺,而且存在着节水的巨大潜力;有关各国将会在水资源上继续采取合作和妥协的态度,不会使矛盾激化到为此而发生战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