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偏心对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对三种常见建筑物框架结构在偏心扭矩作用下的受震反应进行数值模拟时,采用6层建筑物模型,通过三维非线性模拟偏心结构对建筑物抗震性能影响的分析,采用最大层间位移作为衡量标准,绘制易损曲线来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若忽略意外扭矩的影响,可能会高估钢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而影响安全评估结果;如果采用全层5%质量偏心来考虑意外偏心扭矩的话,会低估钢结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轻钢增层结构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轻钢增层结构属于复合结构,我国建筑抗震规范尚未对复合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偏于不安全。本文提出了轻钢增层结构的实模态强振型解耦法,并对现行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提出了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3.
宋立军  薛健 《高原地震》2001,13(4):52-56
根据普查资料,分析得到石河子市建筑物总体抗震能力可达Ⅵ度设防水平,通过统计给出建筑物的年增长率,预测到2010年建筑物总体抗震能力基本达到Ⅶ度设防水平,提出了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的地震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砌体建筑抗震设计及加固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燎原 《地震研究》1999,22(4):397-402
介绍了美国砌体建筑物地震评估及加固方面的新发展,以及美国新近推荐采用的基于使用功能的砌体抗震规范,并与中国目前采用多的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规范作比较,指出出砌体抗震设计及加固中,提高它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提高它的强度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给川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通过大量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物破坏情况实地调查,并根据现行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建筑物选址、抗震设计及建筑施工等多个环节,对汶川地震中的典型建筑物破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探讨破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参考经验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使用屈曲约束支撑的加层改造和抗震加固设计。工程中采用钢结构将已有的4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加到7层,增层后混合结构的自震周期加长,侧向变形增大,地震层剪力增大。设计中对原有混凝土梁柱和基础采取了包钢和加大截面等加固方法;通过增加屈曲约束支撑调整增层后结构的刚度分布,增加结构的冗余度,显著改善了结构破坏机制,提高了加层后结构的抗震能力。还给出了加层钢柱脚节点等关键构造的做法,为类似加固加层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层砌体结构由于其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等自身优点,目前大量应用于我国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此类建筑物抗震鉴定对于抗震减灾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的流程,并结合西昌市某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分析,介绍了多层砌体抗震鉴定的一般流程、方法,并给出了抗震加固的建议,可为其它地震高烈度区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及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巴.  Τ 《内陆地震》1995,9(3):312-316
分析了各种不同强度地震时调查建筑物损失所累积的大量资料,查明,潜在损失取决于预防将要发生地震的措施的效率。在处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影响编制了不同强度地震使建筑物遭破坏程度的分布。地震烈度为6 ̄10度时建筑物会受到中度破坏。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抗震安全性评估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振动测量角度识别建筑物的模态参数,利用模态参数结合抗震规范对现存莪抗震安全进行评估。用LIPS语言完成专家系统的实现,据此可进行多类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评估,最后用一个房屋结构的数值模拟例子说明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10.
柔性控制抗震建筑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柔性控制抗震建筑新体系。它是以作者研制的液体-质量振动控制系统(HMS)施加于建筑物的柔性层而构成的抗震建筑体系。这种受控抗震建筑可以显著地减小地震输入,增加结构的附加阻尼,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对五层铜框架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HM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振动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抗震建筑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防震减灾工作与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的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叙述了冶金企业防震减灾工作的特点及太钢防震减灾的工作体系和各项防震减灾管理制度,介绍了近年来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开展的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12.
吸取汶川地震教训,结合太原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要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做好“三个主体、三种关系、三项结合、三个促进”等几方面的工作,以构建地震安全新太原。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太原市创建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的意义、创建工作步骤及已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说明创建规范的示范社区能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震时自救互救的能力,有助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太原盆地部分市县及农村住房进行调查统计,认为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农村住房普遍不设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分析了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及农村住房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住房抗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是践行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了解抗震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地区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现有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市县层级应用薄弱、针对性不强、基本未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问题,在分析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宝兴县为例,设计并构建操作方便简单、针对性强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为地方政府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防御和风险处置等提供方法和方案,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部门的一项职责。科学、准确地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震后抢险救灾、重建家园、争取国内国际援助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城震灾害评估队伍的建立、充分利用灾区掌握的灾情、应用多种评估技术和方法,开展震灾预测以及编制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图集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印度洋地震海啸与日本新、福冈地震灾害,分析了山西省防震减灾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搞好山西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措施和建议,认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严格履行防震减灾的法定职责,作好“三大体系”的各项工作,才能实现无震有备,有震少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经济建设与公益事业发展、应急救灾与全民防御、依法行政与主观决策、眼前利益与长治久安等关系的论述,认为,城市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密切相关。论述了防震减灾与兴政安民之间的联系。结合太原市地震局近一年的改革实践,得出只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工作并肩发展,就能起到了“兴政安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中国城市地震灾害特点及城市地震灾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初步设想,并对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是实现减轻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功地举行了首次山西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地震应急演练。结合这次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分析了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思路,总结了地震应急演练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