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金丽  刘建强  李元营 《地下水》2006,28(6):115-116,119
本文详细介绍了柠檬酸与二氧化碳联合洗井的基本原理以及工艺流程,经在第四系地层铁管护壁的机井进行洗井增水试验,取得了成功,且增水效果较好,对有特殊水质要求的机井实现科学洗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建强  李玉波 《地下水》1998,20(3):131-136
本文介绍了盐酸与二氧化碳联合洗井技术的原理及计算方法。经应用表明,该方法对第四系地层深井因过滤器堵塞洗井效果较好,可显著地增加机井出水量,从而为第四系地层机井增水节能提供了有效措施,同时可避免水井的重复建设,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液态 CO_2洗井,是清洗深井的一项洗井新技术。本文介绍液态 CO_2洗井原理、方法、工艺与注意事项,并以实例论述清洗深井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呈义 《地下水》1990,12(2):88-90
弱酸洗井是继强酸洗井、磷酸盐洗井之后的一项新的化学洗井技术,本文即对弱酸洗井的机理及工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俄罗斯有关单位在上钻进冻结岩石的情况,其中包括冷却空气洗井钻进,泡沫洗井钻进,冲洗液洗井钻进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洗井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用时少,效果好的特点,但随着钻孔深度和孔径加大,井管材料的更新换代,有时也会难以出现壮观的井喷场面,达不到理想的洗井效果,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总结多年的洗井经验,依据二氧化碳洗井原理,运用洗井过程中起动压力和用气量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洗井深度和影响用气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井深300m左右、孔径Φ325mm以内、泥浆相对密度小于1.1g/cm3的新打水井,对大于300m的深井,可采用分层洗井法或压风机引喷法进行洗井。2井喷形成时的二氧化碳气体用量,与瓶内气体的压力、钻杆的下入深度、环空体积、地面管路的长度与直径、钻杆内径、钻井液的密度等成正比,而与水温、气温等成反比;当井的含水层的水柱高度低于70m时,一般不易形成井喷。3二氧化碳洗井适用于井内下入钢管、铸铁管等抗压强度较高的井。对水泥管、塑料管等强度较低的井管则要视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天津东丽湖CGSD-01井为地热勘探井,设计井深4000 m,完钻井深4051.68 m。为最大程度清理钻井过程中对含水层的堵塞,本井采用了焦磷酸钠洗井、压缩空气洗井和酸化洗井3种工艺方法联合洗井,并先后进行2次抽水试验。联合抽水试验表明多工艺联合洗井效果理想。本文主要阐述了CGSD-01井洗井及抽水试验实施工艺,以期为今后同类研究及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战条件下快速成井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快速洗井抽水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该设备可实现钻井与洗井分离,具有效率高、操作方便,可适用于200 m以浅的新井和旧井的洗井。  相似文献   

9.
李保根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2):56-57,61
根据多年来从事水文地质钻井成并工作的经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活塞、空压机、泥浆泵、清水泵,接力泵等洗井方法的性能和应用条件作了一些总结,但对于井管直径较大或井水较深的管井,采用联合洗井方法往往可以扬长补短,改善单种洗井方法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并取得洗井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封隔震荡洗井新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隔震荡洗井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洗井质量和效率。针对传统洗井方法耗时长、效果差,且对大厚度含水层不能彻底洗净的问题,实践探索出新的洗井技术。在阐述洗井原理及工艺基础上,以HQ8勘探孔洗井及分层抽水试验应用实践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封隔震荡洗井可实现大厚度含水层洗井彻底,分层抽水试验能获取无限逼近实际值的水文地质参数。该技术提高了水文地质勘探精度,尤其适用于大厚度含水层地区。  相似文献   

11.
张子祥 《甘肃地质》2006,15(2):90-92,89
水文孔施工中洗井是管井成井工艺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各种洗井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一定的应用条件,其工作效果与含水层的类型、地下水压力、钻进泥浆的指标、井管材质、井身结构、以及井深浅程序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高洗井效率,只有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洗井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种方法联合洗井增大供水井出水量的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供水井成井后出水量偏小,分析成井工艺中的各个技术环节,查明导致水井出水量偏小的原因,采用活塞、混合器、泵抽等多种洗井方法,遵循"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出水量"的思路,制定正确的洗井步骤,在确保管井安全的前提下增大了水井出水量,达到了管井设计的出水量。  相似文献   

13.
谷懿  胥建华  胥姝 《探矿工程》2006,33(6):49-52
介绍了大峡谷地热井的地质概况、施工工艺;分析了灰岩地质条件下该井出水量较小的原因;提出了增水技术措施并运用于实践,同时对两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以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热井增水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制的一种自旋转高压喷射洗井技术,具有喷射速度高、喷射压力大; 喷头能够自动旋转;作业不污染环境,不腐蚀设备,清洗效率高,成本较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对水文水井、地温空调井、地热井等所成供水管井的清洗和疏通,达到增加水井出水量或回灌井回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某地热井因施工周期长、中间又进行了事故处理等,初步抽水水量较小,后经物理、化学洗井方法相结合,水量增加了2倍,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活塞洗井工艺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实践中活塞洗井工艺的“混乱”性,认真分析研究了该工艺的理论实质,指出了其“混乱”的原因,并提出了该工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勇 《探矿工程》2016,43(11):48-51
郑州地区煤矿水文观测孔以前均在地面施工,由于施工和维护成本较高,近年来逐渐推广在井下施工。2013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高压水探放技术与装备》列入《水害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随着井下钻探技术和装备日趋成熟,特别是井下专用探放水钻机、孔口防喷装置、松软破碎地层跟管钻进技术、硬岩层高效定向钻进技术等方面的难题相继被攻克,煤矿井下钻探已实现了安全型作业。针对井下钻探施工的特殊性,主要从水文观测孔施工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设备选型、钻孔定位、破碎地层潜孔锤跟管钻进、固井和井控防喷以及成孔后酸化洗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泥浆钻进的第四系抽水钻孔,强化洗井后,只能部分消除泥浆钻进的影响。尤其在弱含水岩层中,洗井的目的难以达到。即使在强含水岩层中,洗井的效果也只是近似的和相对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三原县清峪河地区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在该区已有与S2井同一以奥灰岩溶水为取水目的层的4口(未出现涌水现象)供水井的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认为S2井之所以出现涌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S2井位处该区断裂的交汇地带,通过断裂得到了西部嵯峨山上游岩溶水或桃曲坡水库的渗漏补给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